浙江省嘉兴市海盐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嘉兴市海盐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嘉兴市海盐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海盐二高2022-2023学年第学期10月阶段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选择题答案全部填涂在机读卡上。填涂时注意与题号一一对应。 2.主观题均答在答卷上,要求认真作答,清晰书写。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7分,选择每小题3分) 1.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饥馑(jn)喟然(gu)忖度(d)前合后偃(yn) B.褊小(pin)烦躁(zo)千乘(shng)钟鼓撰玉(zhun) C.庖厨(po)商贾(g)肯綮(qng)煞费苦
2、心(sh) D.犯南(fn)提防(t)庠序(xing)不着边际(zh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C.“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肇事一方对原油泄漏前的种种征兆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再次证明了曲突徙薪远胜于亡羊补牢。 D.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何避免农民工不要“老无所依”,不要在城市奉献了青春后“悄然离去”,是所有有良
3、知、对公平正义心怀向往的人无法漠视的问题。 B.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用她稚嫩的双肩全力撑起了几经风雨的家。她的行为,使养母有了生存的勇气,更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C.在大多数普通乘客看来,高铁是否便民利民,最主要的判断标准就是购票方便,换乘畅通,服务到位,旅途安全等。 D.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特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犬儒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
4、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在12月31日晚举行的2022迎冬奥环球跨年冰雪盛典上,来自体育界和文艺界代表共同启动了北京2023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发布装置。此次发布的体育图标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设计理念遥相呼应,两者均为印章风格,都选择了篆
5、刻形式。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共30个,包括24个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和6个北京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各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均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体育图标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共13分,选择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
6、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
7、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
8、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
9、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故此
10、,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做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
11、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辩,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
12、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道长期共存,形成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流派,是因为其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吸收。 B.法、阴阳、名三家后来灭绝,是因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它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 C.儒、道两家主张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和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 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
13、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 C.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儒家学说称为“国学”,其实,这是有重大偏颇的。 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出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8.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以下不属于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 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C.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
14、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 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9.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到处都可寻觅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请你各举一例来证明。 (二)(共18分,选择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梁衡 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
15、车马稀。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2016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眼前这条溪流无法与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
16、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种种干扰和玷污。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词,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 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国内很有名的一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浙江省 嘉兴市 海盐 第二 高级中学 2021 2023 学年 上学 10 阶段 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5663632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