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全单元教案(共30页).docx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全单元教案(共3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全单元教案(共30页).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八单元单元初步感知授课提要 课时 21杨氏之子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客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充分显示出杨氏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2 22手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2 23*童年的发现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1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
2、话由同学们爱听的笑话引入,然后通过“笑话大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要求把笑话讲给家人听,拓展到课外。1 习作:漫画的启示仔细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可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所看、所想、所感具体、有序地表达出来。2 语文园地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感悟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体会排比的表达效果;欣赏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作;积累名人名言。1教法与学法本单元有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单元的训练点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风趣的语言,去体会语言的艺术。授课方法探究 21杨氏之子引导学生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
3、书理解古文的意思,然后抓住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杨氏子”语言的婉转,风趣机智。 22手指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教师可从重点段突破,再用层层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读读、画画、议议、说说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23*童年的发现引导学生理解探究过程,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教学过程典案21杨 氏 之 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
4、读课文,理解课文。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教学难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1.出示罗斯福的故事。故事: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2.生默读故事。3.看懂了吗?罗斯福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告诉朋友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4.对,罗斯福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从正面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
5、,这里就体现了罗斯福语言的艺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刚才大家读的故事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文,也叫文言文,齐读课题杨氏之子。5.引入课题,解题。姓杨的人家的儿子。6.简介世说新语言言语:杨氏之子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引入对本文的学习。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那我们就先来读读吧,把每一个字音读正确。自由小声初读课文。2.出示字词,检查学习情况。甚至聪惠家禽造诣梁国应声答曰为设果3.读准节奏、读
6、出韵味。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4.师范读。5.指名读课文。(老师的朗读和他们有什么不同?)理解文意后相信大家就能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停顿了。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地读通古文,读出节奏。三、理解古文大意。1.学习文言文有什么方法?(1)看注释;(2)查字典;(3)联系上下文理解。2.用这些方法,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随后可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4.教师重点点拨以下句子。(1)为设果。设:设置,摆放。()为()设果?你怎
7、么知道的?你们是运用哪种方法读懂这句的?(联系上文)(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示:给看。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家禽”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夫子”?对有学问的成年男子的称呼,和“君”一样属尊称。孔君平能称夫子吗?为什么?(孔君平官至廷尉,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所以能称为“夫子”。)5.请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8、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6.带着理解朗读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7.齐读课文。(读出节奏)8.背诵。设计意图:教给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了解古文的意思。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古文的意思,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感悟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之处。2.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惠”。【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杨氏之子,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谁和
9、谁之间的什么事?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使学生很快走入文本。二、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1.现在杨氏之子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甚聪慧)2、出示自学提示: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甚聪惠?为什么说他聪惠?(先读读句子,并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体会语言的巧妙)3.全班交流。重点点拨:(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杨家小儿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板书:杨梅)(2)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来回应他的玩笑。(板书:孔雀)(3)品味杨氏之
10、子的话外之音。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鸟啰!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您家的鸟。比较:孔雀不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孩子语言的婉转。4.如果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下面这些姓氏的人,杨氏子可能会怎么回答?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李子是您家果。”梅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梅花是您家花。”柳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柳树是您家树。”马指以示儿曰:“此是君
11、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马蜂是您家蜂。”5.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想?神情、动作是怎样的?会怎么说?预设:“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惠,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啊!真是可喜可贺!”6.揭示中心词“聪惠”。7.除了聪惠,你还想到杨氏之子的哪些品质?好客,待人有礼貌,思维敏捷、灵敏、机智,反应快等。8.总结。正如大家说的那样,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设计意图:让学生围绕“杨氏之子的语言到底妙在何处?”这一中心问题,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故事中孩子的机智、风趣及应对语言
12、的巧妙。三、熟读成诵。1.孩子们的体会很深刻,如果现在朗读课文,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中,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请一个同学读。2.师:学到这里,相信你已能熟练地背下来了。3.全班背诵。四、拓展延伸。1.给你家小区花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小草要睡觉,请你别打扰!草儿青青,何忍踏之!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2.现在把你搜集的最能打动人的语言分享给大家。贴在车上的标语“别吻我,我怕羞”中“羞”字一语双关,幽默又善意地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感悟语言的艺术
13、,适时拓展,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巧妙。五、课堂小结。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学生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学会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艺术伴随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吧!【板书设计】21杨 氏 之 子语言的艺术聪惠22手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9个词语,读准1个多音字。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表格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感悟文本所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
14、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2.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特点。【教学重点】1.了解五个手指各自的特点。2.体会风趣幽默的句子。【教学难点】体会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简单了解五根手指的长处、短处、性格及写法。【教学过程】一、语言积累,常规训练。1.手语游戏。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老师禁不住要向你们竖起大拇指。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请用手语回答。我们班的同学个个心灵手巧,谁是勇敢的孩子,为我们展示一下手影的神奇?(打出空白投影片,学生以此为背景做手影表演:兔子、
15、狗、大雁)2.成语竞赛。男女生分组抢说含有“手”字的四字词语,不能重复。最后老师出示含有“手”字的四字词语课件。例:手疾眼快爱不释手白手起家不择手段措手不及唾手可得触手可及赤手空拳大打出手丹青妙手大手大脚覆手为雨设计意图:影子游戏,激发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出示词语,读通句子。拇指接触纽扣相貌养尊处优渺小享乐附庸团结指导多音字“薄”。(1)薄bo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较小的,跟“厚”相对:薄片、薄饼。(感情)冷淡,(情义)不深:待我不薄。(味道)淡:酒味很淡。不肥沃:土地薄。(2)薄b义同“薄”(b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
16、嘴薄舌等。轻微,少:薄技、薄酬。不庄重:轻薄。看不起,轻视,慢待:鄙薄、厚此薄彼。迫近:薄暮、日薄西山。姓。(3)薄b薄荷:草本植物,茎四棱形。叶和茎有清凉香味,可入药。2.指导学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速读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自读课文,完成表格。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2.学生自主学习,
17、思考: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自读课文,填表格:3.汇报交流,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的不同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手指的长处、短处及性格,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深入了解五根手指的长处、短处及特点。2.懂得文章所蕴含的道理。3.体会文章中风趣幽默的句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每根手指的特点。设计意图: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二、品读课文,感悟写法。结合朗读课文,随机交流,体会不同手指的不同性格和作用。1.大
18、拇指。(1)长处:最肯吃苦。(2)重点句: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大拇指肯吃苦?可以从“死力”“拼命”“用劲”看出。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注意体会修辞手法;指导朗读时,用“我”替换“他”,再读课文。(3)作者这些描写你平时注意到了吗?引导学生多观察。(4)读完之后你觉得大拇指还有什么作用?学生充分说,再叫一两个学生用排比的手法说。齐读相关课文。2.食指。(1)长处:能干、机敏,哪些词句最能够体现?(2)重点句: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你觉得食指重要吗?体会没有食指写字时的感受,学生说一说,体会“全”“都”“最多”“必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小学 年级 下册 语文 第八 单元 教案 3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