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高三.docx





《江苏常州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常州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高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常州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礼嘉中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语文阶段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命题人:吴燕芬审卷人:钱国雷日期:.10.19 (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200分(文科)150分钟,总分:160分(理科)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时尚圈总是那么,又处处充满惊喜。有人穿得光鲜靓丽,颠倒季节甚至混淆性别;有人穿得动感前卫,想法怪异,总要变着法子搞些新花样总之让人。当现实版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频频出现在大街小巷,曾经饱受争议的T台夸张设计也就渐渐 了。 A.五光十色注目不足为
2、训B.光怪陆离侧目不足为奇 C.五光十色侧目不足为训D.光怪陆离注目不足为奇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家。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高的 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 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 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冷 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 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 A.B. C.D. 3.下列对联与所描绘的传统文化精品,对应
3、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翻转折叠演万象,撕烫剪刻话春秋 泼墨为山皆有意,看云出岫本无心投入红炉身软化,选成碧玉质坚凝 A.书画陶瓷皮影剪纸B.皮影陶瓷书画剪纸 C.书画剪纸皮影陶瓷D.皮影剪纸书画陶瓷 4礼嘉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A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B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 C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的特点。 D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
4、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 二、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
5、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纪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捍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
6、。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 5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有折逆旅匕箸者逆:背叛B.
7、即斩以徇徇:示众 C.会雨不克攻克:能够D.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以:率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高崇文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平定刘辟叛乱,刻功鹿头山。 B.高崇文治军有方,军纪严明。高崇文率军过兴元时,士兵中有人折断逆旅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片示众。 C.高崇文爱护百姓,秋毫无犯。高崇文韦率军进入成都时,为不惊扰百姓,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物秋毫无犯。 D.高崇文不通文字,恃功而侈,高崇文自恃有功,尽享蜀地国库且拥兵自重,因此害怕朝廷猜忌,不敢入朝觐见。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8、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5分) 译文: (2)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5分) 译文 9.结合文意,概括高崇文的形象特点。(4分) 答: 三、古诗词鉴赏(8分)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
9、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1.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5分) 四、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皇览揆余初度兮,。(屈原离骚) (4),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8)驾一叶之扁舟,。(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
10、文阅读(一)(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敲铜锣的孩子袁省梅 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铜锣黄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 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宽大的棉袄随着胳膊的摆动,像罩了个罩子般硬撅撅地晃,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他看上去也不冷,额头冒着汗,把一面铜锣敲得嘹亮。戏台子下蹲的、站的来了好多人。冬闲,人们都出来看个热闹。 开始演出了。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已经脱了棉袄棉裤,光着脊背,只穿条灰白的单裤子,在一个黑脸大汉的指挥下,钻火圈、骑单车、抛大缸 表演顶尖刀的是敲铜锣的孩子和黑脸大汉。一把亮闪闪的尖刀,一
11、头顶在那孩子的脖子上,另一头顶在黑脸大汉的脖子上。一旁的铜锣皮鼓噼里啪嚓,敲打得紧紧慢慢。看热闹的人心也跟着紧紧慢慢地乱扑腾,就见那黑脸大汉和那孩子顶着尖刀,伸开着两臂,一步一步转着圈走得缓慢、沉重。只见那孩子的脸涨得紫红黑亮,眼睛瞪得溜圆,眼珠子快要蹦出来般,凸出了眼眶,亮的尖刀已经深深戳进了他的喉里。细的棍子一点点弯曲,弯曲终于,在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在人们的唏嘘中,棍子咔嚓折断。那孩子和黑脸大汉慢慢收了气息,微微笑着向一周的人鞠躬致意。 人们看着那孩子,顺出一口气,旋即就嗷嗷地叫起好来。人们是没想到这小小的孩子,黑黑瘦瘦的,还有这般好的气功。有胆大的娃娃悄悄走上去,想摸那孩子的肚子。那孩
12、子故意将肚子鼓得老大,等娃娃们小心地刚碰到他的肚子,他忽地瘪了下去,吓得娃娃手一弹,倏地缩回。那孩子就嘿嘿笑,一旁的人都嘿嘿笑。 锣声又响在羊凹岭的巷子时,敲铜锣的孩子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粮食了。 那孩子见了门,不进去,站在门口把铜锣敲得响亮。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或者是,一瓢麦子三四个玉米穗,反正是,家里有啥,就给点啥。那孩子见人拿了东西出来,就不敲了,鞠一下躬,翻过铜锣,接了粮食。出了门,他把铜锣里的粮食装到一只灰的布袋子里。 走到二豁子家门口时,巷里闲坐的人使着眼色不让那孩子在二豁子家门口敲铜锣。二豁子没有男人,一个寡妇扯着七个淌鼻涕的娃娃,日子过得烂抹布
13、样皱巴。况且,凭着二豁子的性格,她除了能给你一口唾沫一顿斥骂,还能有什么? 那孩子看着人们给他挤眼扯嘴的,以为人家跟他开玩笑,他也朝人们挤眼扯嘴地逗闹。笑闹中,就站在二豁子家门口把铜锣咣咣地敲响了。 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的二豁子看见那孩子手上捧着锣,站在当门口,脸上就黑下一层,撅着嘴,不耐烦地摆着手,走走走。 那孩子却不走。 二豁子看那孩子的黑眼睛溜溜地瞪着她,短的头发硬撅撅地直愣愣,就有点可笑。 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 那孩子不说话,也不走。 门口看热闹的人哄地笑了,都说留下吧,给二豁子当儿子吧。 捧铜锣的孩子还是不说话,笑笑,把铜锣往二豁子脸前凑。二豁子看见铜锣暗哑的光映出那
14、孩子一张谦卑的倦容,抬眼就看见那孩子的眼神也清明,也倔强,好像是,还有点忧郁。 二豁子的心莫名地疼了一下。 这娃。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 有人说,做她娃多好,省得你跟个讨饭的一样可怜。 那孩子突然敲响了铜锣,咣的一声,响亮,突兀,也寒凉,冰块般撞向每个人。人们一个哆嗦,还没回过神来,那孩子缓缓地说,我不是讨饭的。说着,一手提着铜锣,一手把布袋子猛地摔到肩上,在人们的一片惊叹中,走了。 那孩子走了好一会儿了,木槌撞在铜锣上的声音,当当当,还清凉凉地响在二豁子的耳边,细碎,纷乱。 这娃,脾气还挺大。 嗤,再大也是个耍把戏讨饭的。 别说了。二豁子突然大吼一声,白白黑黑的碎语刀切般没了,
15、人们瞪着二豁子,不明白她好好的,咋就生气了。 二豁子从裤腰里摸出一个黑灰的手绢,抽出五角钱,把手绢包好,又塞到腰里,一手抓了三四个玉米棒子,踏踏地跑了出去。人们面面相觑,抬头看天,讪讪地,天要变了,好像是。 人们撵着二豁子时,她已经往回走了。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人们看见那孩子的手上捏着一张皱巴巴的五角钱。过了一会儿,那孩子提着铜锣还在那儿站着。 夕阳红亮,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又温暖。(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敲铜锣的孩子表演顶尖刀时极其紧张,演完后则微笑地向人们鞠躬致意,幽默地逗弄着娃娃们,
16、前后对比鲜明,一位在艰难生活中乐观抗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作者注重对出场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敲铜锣孩子“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二豁子“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等描写,用笔精省,却凸现人物的生活状态。 C.周围看热闹的人们听见锣声就拿出家中粮食给敲铜锣的孩子,并且劝孩子不要在二豁子门口敲锣,以免自讨没趣等情节,说明羊凹岭地区乡风淳朴,人们与人为善。 D.“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这一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二豁子的心理活动:她非常同情、喜欢敲铜锣的孩子,但是否收养这个孩子,她内心还是犹豫。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铜锣黄亮的声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常州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 江苏常州 中学 2020 届高三 上学 第一次 教学质量 调研 考试 语文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