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肇庆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





《广东肇庆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肇庆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肇庆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肇庆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在今年
2、的“两会”上,成都又火了一把,被媒体称为“地摊经济”的实践,先是被报道,然后被代表委员点赞,到最后直接被总理说上了记者会。疫情冲击下,很多人就业面临挑战。成都在确保不影响居民交通,不影响市容市貌,不扰乱环境秩序情况下,允许商贩临时占道设置摊点摊区,临街店铺可以越门经营,也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这一举措增加了十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心城区餐饮复工率超过98%,市民消费更方便。在一片点赞声中,中央文明办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今年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入文明城市的测评考核内容。 (摘编自央视新闻看流动民生,感受城市烟火气) 材料二: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每天就有城市外的农户及买卖人,一早进城售卖时
3、令蔬菜、水果、北京小吃等产品。有的走街串巷,有的在一些指定地点售卖,卖完或到时间就回家去。由于没有租金,相对就实惠,是百姓人家不可或缺的购买方式。买卖较好的就租个门面或买个门面,但大部分还是以地摊为主。 解放后,个体商家特别是摆地摊的商贩大多没有执照,没有固定营业时间,主要还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售卖的货物质量上没法保证,所以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之下,地摊逐渐走向了没落。 一些城外的个体也就在各个村生产队里种地拿工分了,个体经济基本没有了。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为“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满足需求,扩大就业”,向个体经营户租赁铺面、柜台,允许摆设摊点、走街串巷、流动收货,既解决了待业青年的就业问
4、题,又发展了民营个私经济。在这一时期,许多人正是通过“摆地摊”开启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这时形成的王府井、隆福寺等夜市,成为当时北京市民的一种文化生活。夜市改变了天一黑就回家的单调的生活习惯,市民有事没事儿就到夜市逛逛,吃点小吃,买点东西,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到了九十年代,有些下岗人员及外来人员也加入到个体经济浪潮中,做起各种买卖。温州等地的个体人员到北京做一些服装生意,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后来形成了永定门、温州商城等几个比较集中的商圈。这一批人基本上结束了那个时期的地摊生意。到了2000年,地摊经济主要就是以供应人们日常蔬菜、水果为主,也就是相对集中在一些大市场,
5、散户很少见。 (摘编自今日新闻以北京为例看地摊经济演变) 材料三: 其实,我是一直不太认同媒体报道当中的把成都的实践称之为“地摊经济”。“地摊”二字有往回走的意味,而且也容易让大家误解成都的举动。其实它就是室外经营,是流动摊贩有序占道经营。因此,不应该把地摊经济理解成回到过去的一种l.0版,而是希望经过观念的改变,管理的细化,升级为未来的3.0版或40版。在气温合适的情况下,餐饮、酒吧等行业的室外经营是全世界的惯例,更是中国要打造的地摊经济必有的内容,而流动摊点和有序占道经营,在有效管理情况下也同样是人们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应有内容。恐怕不能只当应急之策,而应该快速成为面向未来的升级举动。当然我们
6、依然要卫生,要健康,要整洁,千万不要走向一个怪圈,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别小看这室外经营,这也是对我们城市管理的一次考验。 (摘编自白岩松流动摊点,有序占道经营不能只当应急之策) 1下列有关材料二中“地摊经济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京早在明末清初时期就出现了流动商贩,有的走街串巷,有的在指定地点售卖,卖完或到时间就回家。 B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地摊经济走向没落,一些个体商贩停止摆摊到村里种地拿工分,个体经济基本消失。 C改革开放初期,地摊经济复苏,夜市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一些生活习惯,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 D九十年代,地摊生意基本结束,形成比较集中的商圈;2000年后
7、,除了供应蔬菜、水果的,散户就很少见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都有条件地允许商贩临时占道摆摊,流动贩卖,临街店铺还可以越门经营,这是疫情冲击下的惠民政策。 B成都的“地摊经济”举措增加了十多万个就业岗位,这一实践得到了百姓拥护、中央政府肯定。 C八十年代后,国家开放地摊经济,大力发展民营个私经济,出台法规鼓励个人通过“摆地摊”来自主创业。 D白岩松是认同成都的“地摊经济”这一举动的,但他不认同媒体把成都的实践称之为“地摊经济”。 3“地摊经济”一时火热,怎样才能使其健康持续发展?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
9、下蜂拥而去。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莱。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从排队的这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
10、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她在等待最后一个姗姗来迟者。 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
11、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 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
12、一人。他很快蹲下来,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给菜汤里掺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 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这并不是约定的,他们实际上还并不熟悉,甚至连一句话也没说过。 他蹲在房檐下,一边往嘴里扒拉饭,一边在心里猜测:
13、她之所以也常常最后来取饭,原因大概和他一样。但他对她的一切毫无所知。因为班上一天点一次名,他现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红梅。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少平吧?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县立高中学生将学校食堂的主食按颜色戏称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虽处在极端艰苦贫穷的环境中,但依然保持着乐观。 B.通过将大多数贫困学生与吃甲菜、戴手表的“洋人”学生进行对比,表达了对“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判。 C.作者采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方式刻画孙少平的形象,让孙少平的形象丰富而立体。
14、 D.小说语言整体朴实厚重,文中“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烂泥塘般的院坝”等陕北方言词语的使用,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5.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主人公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节选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
15、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7.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六百一十六言.凡:总共。. B.别有幽愁暗恨生.别:另外。. C.却坐促弦弦转急.却:退回。. D.凄凄不似向前声.向:朝着 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古诗又称“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易自然。. C.琵琶行选自
16、白氏长庆集,写于元和十一年秋。写了一系列针砭时政的讽谕诗引起了权贵们的忌恨,加上越权进谏,此前一年,白居易被寻隙贬为江州司马。. D.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歌叙述诗人与一位琵琶女的邂逅相遇,琵琶女弹奏琵琶以及她的身世遭遇,意在表达对琵琶女等下层人民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9.下面对诗前序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的序文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琵琶女的遭遇与诗歌的写作缘起。 B.担任江州司马第二年秋天的一个傍晚,白居易到湓浦口送客时听到有人在夜弹琵琶,根据交谈时的口音,发现琵琶女是京都人。. C.琵琶女的身世极为不幸。在京都做歌女时,她曾有过一段欢乐的生活,后来嫁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肇庆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广东 肇庆市 第一 中学 2020 2022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统编 版高一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5663837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