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上册.docx
《安徽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册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12月份调研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仅在答题卷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经历了长达数千年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能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获得新生。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解答的时代课题。 众所周知,文化是民
2、族自身的烙印。在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这个观点虽然是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提出来的,但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先贤早就有所认识。例如,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见,孔子并不是从地缘、血缘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的,而是着眼于文化。那么,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什么呢?应该说是以人为本。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自然力。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发明的。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西方人把崇拜的目光投向天庭,中国
3、人则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自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不是匍匐在诸神脚下的可怜虫,更不是生来就负有原罪的天国弃儿,相反,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秦的诸子百家虽然议论蜂起,有的甚至势若水火,但他们都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其智慧大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当其他民族对各路神灵的至高权威顶礼膜拜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立德、立功、立言”
4、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寻求灵魂的净化或愉悦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既然中华民族的先民以人为万物之本,他们的理想国就在人间。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栖栖遑遑,席不暇暖;庄子热爱个体生命,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也抱着爱惜态度。如果说儒家更注重整个民族和社会的群体利益,那么,庄子更重视的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儒、道两家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把握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显然,这种文化心理既有丰富内涵,又有积极意义,可以滋润当代中国人的心灵。 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宝贵
5、遗产需要我们继承:一是重视自然环境的生命观,以“民胞物与”的态度看待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二是既重物质又重精神的价值观,不会在追求物质文明时丧失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三是既重视群体又重视个体的道德观,儒家的大公无私与道家的个性自由形成互补;四是见贤思齐的学习态度,随时准备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五是见隐知微的忧患意识,重视国家和民族可能面临的祸患而绝不讳疾忌医。今天,西方文化依然风靡全球并对其他文化强势入侵,许多民族都对如何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忧心忡忡,我们当然也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我们在努力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优长的同时,更要从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资源。只有当我们在这两方面都取得成就时,才能打造出富
6、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进而为实现全人类的美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老的中华统文化几不间断地发展,中华民族获得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并最终实现了新生。 B.中华的先贤早就提出,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加起来都不如文化因素来得重要。 C.中西方传统义文化对生命认知完全不同,中华先民效仿圣贤求得生前建树,西方民众膜拜神灵求得死后入天国。 D.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以人为本,中华先民的理想国就在人间。中传统文化以儒、道两家为代表,都有对人生价值的把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
7、章旨在阐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B.文章兼用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将中西方传统文化作比较,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应是以人为本。 C.文章通过剖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即人的精神崇拜、道德准则等源自人还是神,阐明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D.文章比较论述儒、道两家均以人为本,其思想同中有异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是一个民族自身的烙印,孔子从文化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支持了这一历史观。 B.中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而其中火种来源认知的不同表
8、现得最为典型。 C.中华先民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与幸福感,与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很大关系。 D.我们需要从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中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但同时也要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优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斗茶 李艳 “黄局,上回我输,这次咱老哥儿俩再比一回!” “还叫黄局,骂人了啊!”老黄摆摇手,“老李,你这人还真倔!先说好了,这次谁输了可得请客!” 老黄和老李那可是一对历来已久的“冤家”!在单位上就明争暗斗,廉政风一来,俩人又争着戒烟戒酒,最后连茶也争着戒。可笑的是,退休后居然又争着解除了“戒茶”之律,一言不和就斗茶! 老李
9、点头嘿嘿一笑,“我先开始!”话一落他先烧上一壶山泉水,又从包里拿出茶饼置于茶盘上,下刀,开饼,茶箕收拢待用。开水先热了杯器,茶叶入壶,再沸水醒茶,头汤去掉,再冲二泡。公道杯分好,二人各一杯。只见细白瓷盏里,茶汤艳红剔透,与杯白相映,煞是好看。老黄端起一杯,腕部送力,杯中茶汤便由着腕力向顺时针方向搅动,茶色在汤中匀动,香气也随之而出。老黄眯眼一嗅一啜,入口醇厚回甘,齿颊留香,茶韵无穷。 “不错!有年头!” 老李这才端起杯品饮。先让茶汤在口腔中游了个来回,再落入喉咙。之后笑容满面,胸中稳操胜券,“好吧?比你上次赢我的岩冷古茶还略胜一筹!” “老倔头,别高兴的太早了!等着,我拿宝贝出来!”老黄洗杯换
10、壶,当他用茶箕盛着茶从茶盒里拿出来,老李的眼先直了! “黄局,你这,你这茶还真是宝贝呢!” “嗯!确实是宝见!”老黄得意地笑了!“蒙顶黄芽!稀罕吧?!” 说起蒙顶,还有个故事!当年,苏东坡与蔡襄在惠山寺斗茶,用的是素有“天目”之称的鬼毫建盏杯,自恃有“仙茶”之美誉的“蒙顶山茶”,加之东坡对品茶、烹茶的造诣,以为便能斗赢大学士蔡襄。不料,在烹好茶出汤后,蔡襄的茶盏里,茶饽沫纯白似雪,经久不散,“咬盏”之艺把东坡赢得心服口服。因此,这段史上的“斗茶”让蒙顶更加扑期迷离了! “你拿蒙顶来压我?哼!茶艺不行再好的茶也是浪费!再说了,就这蒙顶,史上一败名垂千古!”老李翘起二郎腿,嘴巴上这样说,眼角的精光
11、还是闪烁在那盒蒙顶上! “哈哈!能受东坡先生青睐,虽败犹荣!等着看好吧!”老黄也没含糊,娴熟的茶艺一点不比老李差!不消一刻,茶出。老李低头闻着茶香,眼观茶色,只见杯中汤色黄中透碧,清澈透亮,手指摇杯轻晃,仿佛一团琥珀在杯中生香,品一口,甜香鲜爽,甘如洌露,茶香由口鼻引入身体各处,直令筋骨松软,毛孔舒张。 “服不服?” “不服!我还有货!”老车头边说边开始第三盘斗茶。 他这次拿出的是一个普通的茶包。 “不是我说你,太倔!你说说,要是当初不戒茶,你个副局能那么早就内退?” “嘿,你正局退休难道就不是因为戒茶?” “我那时可是病退!戒茶也是因为服药不能喝茶才戒的。你戒,是因为怕人送茶! 人家连茶都不
12、送你了,你还在官场混啥?定内退不选你选谁?” “黄局,你装病那会儿还真像!”老李用手戳戳心口,“心痛呀!退了也好!自己买茶喝,心里踏实!”老李端起刚泡好的茶一饮而尽。 “退下后是踏实了,可是,心里咋又空了呢?”老黄是个空巢老人,儿子在外工作,一到月底除了收到他们通过手机银行的入账通知,平时连个照面部没有,退休后的生活,也就和老李出来斗荼时,翻出压箱底的好货赢了他,才感觉生活尚有一点生趣!想起这些就一阵心紧,端起杯也饮而尽,这茶汤刚入口,一股难忍的苦涩茶碱当即让他差点没吐出来!“这是什么茶?” “闺女给我买的茶,最便宜的那种!知道我爱喝茶,每个月都送来” 老黄举杯再饮,在口腔里细细品着,让味蕾在
13、苦涩的茶汤里缓缓苏醒,慢慢回甘,咽下后,他对老李说“明天,我请客”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神态描写,写老黄拿出“蒙项黄芽”时,老李“眼先真了”“眼角精光闪烁”,表现老李的惊讶与艳羡。 B.老黄和老李退休前“戒茶”与退休后热衷“斗茶”的情节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人走茶凉”社会现象的思考。 C.小说插入“苏轼与蔡襄斗茶”的故事,既写出了老黄内心的得意、战胜老李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文化意趣。 D.小说在写老李、老黄斗茶艺时,通过对沏出茶水的描写、人物品茶时的感受,从侧面表现出老李和老黄茶艺的精到。 5.作品三次写“斗茶”,在写法
14、上各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试分析小说以“斗茶”为题目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小题。 材料一: 今天的儿童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环境之中。不过,近年来随着儿童用网上网的普及,由于不当使用、缺乏教育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前段时间引爆网上的杭州四年级小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跳楼事件等,都成社会焦点话题。 为了实地了解当下少年儿童网络使用状况和遇到的安全问题。今年,来自广州市多所学校的儿童代表组成网络安全调研小分队,去到多家学校进行主题调研。儿童代表们在调研后,发布少年
15、儿童网络安全广东倡议: 网络安全你我有责。让我们全社会共同携手,一起构建更加安全、文明的网络空间。同时让我们小手拉大手,和爸爸妈妈一起约定好,集聚网上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摘编自“网易新闻”) 材料二: 图:14岁儿童与家长网络行为的对比 (摘编自“腾讯网”) 材料三: 在第四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上,一份来自广东省儿童网民网络素养状况研究报告揭示不少最新情况。 本次调研显示,有超过23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5岁时网络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的儿童已达到319。7岁的儿童中,235每日上网时间超过半个小时。242曾研究过网络游戏攻略;610
16、在手机或平板上自主下载自己喜欢的游戏、视频和音乐。89的7岁儿童开始主动加网友、qq群。 儿童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也越来越早。调研显示:3岁就已经开始使用QQ和微信,到了7岁,99%的儿童使用QQ,15的儿童使用微信。在12岁拥有QQ(879)、微信(697)的儿童比例超过一半。 引人注意的是低龄儿童微信的接触率,较以往调查有显著提升。49岁微信比QQ拥有更多的接触。9岁时儿童微信的接触率已达到380,超过QQ的312接触率。10岁时,QQ接触率达到529,正式超过微信471,自此之后,QQ成为少年儿童第一社交媒体。 (摘编自“腾讯网”) 材料四: “应对少年儿童网络安全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册 安徽 肥东县 高级中学 届高三 12 调研 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人教版高三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