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市第八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
《吉林长春市第八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长春市第八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吉林长春市第八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长春八中10月高一年级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潘怡辰审题人:王佳欣 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德尔斐神庙铭刻着古希腊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警语。正是因为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现代人或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造成一个又一个悲剧。克服人类各种危机,需从这个根源入手。这方面文学大有可为,因其追问和塑造的恰恰是人的灵魂。 首先,文学要有自审意识。真正伟大的作家本质上都是思想家。卡夫卡在文学上之所以伟
2、大,就在于他用荒诞、悖谬等非同寻常的手法,有效地揭去长期掩饰在人们身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进一步认清自己生存的真实境况。难怪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卢卡契承认卡夫卡“属于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家族”。建立自审意识要以对人性的认识为基础。现代社会一方面脱离了基本的食物链式生存方式;一方面仍然带有食物链的标记,随时准备弱肉强食。伟大诗人歌德的浮士德,在主人公开拓进取的道路上始终有一个名叫梅菲斯特费勒斯的魔鬼伴随,诱使浮士德犯错甚至犯罪。这个故事隐喻着人类的进步,也隐喻着个人的成长。如何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剧作家迪伦马特在老妇还乡中采用了“精神围攻法”;他让年轻时犯有过失的主人
3、公陷入猝不及防的精神围攻之中。绝望中他开始反省自己,决心用生命赎罪。于是这个人物形象不再猥琐,甚至涅槃出一种“庄严的气派”。 其次,文学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要以地球为背景建立一种大生命系统,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与未来。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还是预言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德柏林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山岳、海洋与巨人,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掠夺带来的后果,这种思考极为深远。与此同时,文学需有大爱意识,应该具有人类良知。原子弹问世后,迪伦马特写出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呢,还是以维护人类命运为前提呢?此剧让人不得不深刻反思。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别样的人性
4、关怀:一个在历史学家或法学家笔下的罪人,在文学家笔下,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可以说,人类认识宇宙真理的路有多长,人类认识自我的路就有多长。这一论断的确立当使经常鼓噪或担心“文学死了”的人们安稳入睡了。 (摘编自叶廷芳文学当助人识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要从认识人本身入手避免危机出现,而追问塑造人灵魂的文学大有可为。 B老妇还乡中采用“精神围攻法”是为了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 C真正伟大的作家思想深远,能用各种非凡手段让人们认清生存的真实境况。 D人的思想情感矛盾和复杂,文学家对罪人的看
5、法与历史学家或法学家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结尾用隽永的语言指出:人类永远在认识自我,而文学永远不会消亡。 B文章第二段以例证和引证,证明文学要以认识人性为基础,培养自审意识。 C文章面向未来,从深、广两个维度,阐述文学应关爱生命,关怀深层人性。 D文章从助人和识己两方面,阐述了为克服人类危机,文学家应承担的任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正追问和塑造人的灵魂,人类才能避免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冲突。 B魔鬼始终伴随浮士德主人公,隐喻消极的一面伴随人类进步与个人成长。 C迪伦马特物理学家中的追问,启发观众反思人性
6、关怀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D卡夫卡的现实主义属于更高层次,是因其揭开表象让人看清生存境况的真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心与手 美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 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
7、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上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 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
8、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观察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句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有个赚钱的好去处,所以,当然警长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 “大使,”姑娘兴
9、奋地说道,“你可别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这种事情,这点你应该是知道的。你现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骑马,打枪,经历各种危险,那么生活也一定和在华盛顿时大不一样。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们一道了。”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
10、:“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我想这儿的空气适合我。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而且我也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铐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 “你现在去不了东部太遗憾了。”她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复起仪态,“但我想你一定会继续
11、旅行到内森维茨的。” “是的,”埃斯顿回答,“我要去内森维茨。” 两位乘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4.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场,只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并不点明人物的具体身份,目的是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B.这篇小说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后给人带来
12、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 C.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味道,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 D.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而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逊色,缺乏戏剧性。 5.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费尔吉德小姐的形象特点。(6分) 6.这篇小说结尾暗示了什么?前文对这一结尾作了哪些铺垫?(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课外文言文(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小题。 赵莹,字玄辉,华阴人也。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
13、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 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斩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弘文馆大学士。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重威为都督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及契丹陷京城,
14、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 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晋书.赵莹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
15、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B.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C.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D.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事,在本文中是古代官名,又称从吏史,也称从事掾,是地方长官的僚属
16、。 B.实录,是中国封建时代记载皇帝在位期间重要史实的资料性编年体史册名称。 C.迁,即变动、改变,也用来指古代调动官职,在本文中采用的是后一种用法。 D.室家,本义指房舍、宅院,又借指家庭或家人,文中是说话人对夫人的称谓。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莹于朝代更迭之际,累有功勋。他从后梁到后唐都有任职,曾负责监修金天神祠,又曾致力倡导敦厚谦让和汲引人才,还曾在监修国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赵莹任地方要职之时,治理有方。少帝即位时他就被指派为晋昌军节度使,面临天下蝗灾的局面,他想出妙计发动民众捕蝗,让灾民少受灾祸,贏得赞誉。 C.赵莹为人与为官,都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长春市第八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吉林 长春市 第八 中学 2020 2022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题 答案 统编 版高一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5663890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