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docx





《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进化论在文明睡眼惺忪(sng)之际敲响晨钟,传统价值应(yng)声龟裂,因果报应验出新义,宗教的威严大受质疑,知识界也有人唾弃说教和生命卑微的唏嘘(xx),一心经营个人的技艺,遁迹自娱。 B.在诗人以先知自许、诗学篡(chun)夺宗教的意义上,写诗是一种渎(d)圣行为;而诗歌语言的暧(i)昧性喻示着人的多重性和虚无飘缈,这样,写诗又成了备受限制的尘世灵魂的自我观照与救
2、赎。 C.脚夫们挑的挑,掮(qin)的掮,胡诌(zhu)着乡间小调,叽叽喳喳地上了船,等着解缆起篙。有的嫌无聊,便去一边磕(k)瓜子,有的开了和尚赐的斋佛果盒,却拈出一柱香来,揣摩着个中的意思。 D.待更阑人静,许先生蹑手蹑脚地取来一杳(d)泛黄的信纸,尔后在窗前坐定,时而托腮冥想,时而捋(lu)着两撇胡子,似有所得,却极少下笔,这样一直持续到晨光熹微。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推而广之还有一切文学艺术作品,在其所具有的诸般品格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对生活的的打量。诗人的目光仿佛具有点石成金的本领,生活中许多琐碎、平淡甚至枯燥的事物,经过它的抚摸,便产生了丰富的意
3、味,放射出难以言传的美感。美无所不在, 只有到风景名胜、外域异乡或者遭遇某个惊人的事件,才能够拨动审美的心弦。凭窗远眺,秋日蔚蓝的天空,悠然飘落的几片黄叶,对面阳台上一只雪白慵懒的猫,母亲在厨房烹饪家常菜的姿态,都让人感到可亲可恋。这些美,如同空气和阳光一样,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但汲取、享用的程度,却因人的审美的不同而差异极大。 A.独树一帜除非禀赋B.独树一帜并非秉性 C.别具一格并非禀赋D.别具一格除非秉性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永乐大典纂修后未能付之刊印,仅被抄写一
4、部存于皇宫深院中,嘉靖末年虽抄写了副本,但正本却杳如黄鹤,不知踪迹。 为了破解乡镇企业发展的难题,有关部门组织经济学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参加座谈,有人提到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为世人展现出了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 相比新生儿父母被推销电话轰炸的不厌其烦,艾滋患者更加窘迫,一位感染者表示:“那些推销的人准确掌握了我们的信息,这让我们很害怕。” 他似乎有一种超常的直觉,能够捕捉到事物最饱满、辉煌的瞬间,在这个稍纵即逝的瞬间,他书写生命的绽放,也由此体会生命的快意。 ABC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5、.我们要利用好现有津冀、津唐两个合作项目的公司,建立互动协调机制,并全方位拓宽两地港口企业战略合作领域和机制。 B.乡村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而这个家园人一住就是五千多年,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差不多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 C.春晚凝聚着全球华人追求团圆幸福的美好愿望,对全球华人的文化身份认同具有重要影响,已成为全球华人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 D.在21世纪人类文明的大家园中,虽然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各异,但都应该彼此和谐相处,互尊互鉴,摒弃一切傲慢和偏见。唯有如此,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
6、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正月晦日巷死”中,“晦日”,是指正月初一。 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文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的命名方法分别是地名、书室名、谥号、字、号、官职。 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句中的“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7点到19点,“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点21点。 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作者分别是东晋王羲之、北宋王安石、巴金、梁启超。 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孔雀东南飞包身工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别有卡西莫多、桑丘.潘沙、刘兰芝、芦柴棒。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北宋司马光
7、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A.B.C.D.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
8、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
9、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
10、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
11、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年十三
12、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杨雄解嘲,作达旨以答焉。 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骃上四巡颂以称汉德,辞甚典美。帝雅好文章,自见骃颂后,常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试请见之。”骃由此候宪。宪屣履迎门,笑谓骃曰:“亭伯,吾受诏交公,公何得薄哉?”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宪谏,以为不宜与白衣会。帝悟曰:“吾能令骃朝夕在傍,何必于此!”适欲官之
13、,会帝崩。 窦太后临朝,宪以重戚出内诏命。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卒享祚国,垂祉于今。夫谦德之光,周易所美;满溢之位,道家所戒。故君子福大而愈惧,爵隆而益恭。远察近览,俯仰有则,铭诸几杖,刻诸盘盂。矜矜业业,无殆无荒。如此,则百福是荷,庆流无穷矣。 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节选自后汉书.崔骃传
14、) 【注】窦宪的曾祖父窦融,曾封安丰侯。窦宪和弟弟窦笃曾担任侍中和中郎将。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属:连缀,写 B公何得薄哉?薄:接近 C夫谦德之光,周易所美。美:赞美 D矜矜业业,无殆无荒。殆:危险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作达旨以答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公何得薄哉?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满溢之位,道家所戒某所,而母立于兹 D故君子福大而愈惧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B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
15、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C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D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崔骃呈上的四巡颂都符合汉德,辞藻十分典雅美妙。皇上文雅喜好文章,自从看了崔骃的四巡颂之后,常常感慨赞叹。 B皇上对窦宪说:“你喜欢班固而忽略了崔骃,这是叶公好龙哩。请让我试着接见他。” C皇帝见了崔骃的“颂”之后,对他格外的青睐,予以破格提拔。 D窦宪任车骑将军后日益擅权骄横放纵,崔骃多次直言劝谏。窦宪不能容忍崔骃的劝谏,逐渐疏远了他。 第卷(非选择题共114
16、分) 四、(23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4分) (2)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观夜潮【清】吴锡麒 高楼极目大江宽,为待潮生夜倚阑。 隔岸忽沉灯数点,如山涌到雪千盘。 鱼龙卷地秋风壮,星斗摇天海气寒。 明月渐低声已歇,一枝塔影卧微澜。 【注】钱江潮为自然奇观,曾有不少文人墨客以诗文记之。此诗为夜间观潮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明观潮的时间、地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 天津市 第一 中学 2020 届高三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