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二答案.pdf
《古代汉语练习二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练习二答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练习二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就是本义,哪一个不就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就是本义。从字形瞧,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齐桓公伐楚)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共”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就是本义。在第二句中用的就是副词“共同”义,就是引申义。3.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鞌之战)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鞌之战)从字
2、形瞧,“及”的甲骨文与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说文解字:“及,逮也。”“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就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就是引申义。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史记孙膑)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三国志华佗传)说文解字:“疾,病也。”“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 说文解字释义相合,就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就是引申义。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汉书张骞传)“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就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
3、所谓“家乡、乡里”。“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就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就是“向”的通假字,不就是本义。二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使其具有另一类词的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用。例如: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手”本就是名词,句中就是动词“拿”的意思,还带了宾语“剑”,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意义与语法特点,就就是词类活用。水经注巫山、巫峡:“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句中的“东”字本来就是个方位名词,这里临时具有了动词义“向东流”,作谓语,就是
4、词类活用。又如蝜蝂传:“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句中的“高”、“大”原就是形容词,这里就是使动用法,临时具有了动词义,用作谓语,也都就是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就是:1.两者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而意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就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如史记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前例的“活”就是使动用法,其含义就是主语“臣(指张良)”使宾语“之(指项伯)”活了下来;后例的“美”就是意动用法,其含义就是主语“吾妻”认为宾语“我(指邹忌)”长得漂亮。2.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同。能够
5、有使动含义的词有动词与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等,而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名词的活用。三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1.“于”字被动句式将介词“于”放在动词的后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如孙子兵法行军篇:“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擒于人”即被她人擒获。2.“为”字被动句式将介词“为”放在动词的前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有时“为”后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如韩非子 五蠹:“而身为宋国笑。”“为宋国笑”即被宋国人耻笑,出现主动者“宋国”;又战国策燕策三:“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戮没”即被杀戮,“为”后没有出现主动者。3.“为所”被动句式“为”字被动句式的动词前加“所”字构成。主动者置于“
6、为”与“所”之间,有时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如汉书霍光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为江充所败”即被江充败坏,“为”与“所”之间出现了主动者“江充”;又张中丞传后叙:“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为所杀”即被杀害,“为”与“所”之间没有出现主动者。4.“见”字被动句式将“见”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式,不能引进主动者。如韩非子说难:“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见疑”即被怀疑。5.“见于”被动句式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
7、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
8、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
9、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
10、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
11、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
12、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
13、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就是“见”字被动句与“于”字被动句的结合,“见”放在动词前表被动含义,“于”放在动词后引入主动者。如史记 楚世家:“必见欺于张仪。”“见欺”即被欺骗,又用“于”引入主动者“张仪”,“见欺于张仪”即被张仪欺骗。6.“被”字被动句式将“被”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也可由“被”直接引进主动者。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谤”即被毁谤,“被”不引入主动者;又蔡邕被收时表:“臣被尚书召问。”“被尚书召问”即被尚书召去问话,“被”引入主动者“尚书”。四古代汉语判
14、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就是不就是判断词,为什么?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都不就是判断词。因为它们都不具备判断词的性质。“乃”、“即”就是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便”等,所以当汉语中出现判断词“就是”以后,它们还可以用在“就是”前,构成“乃就是”、“即就是”等,可理解为“就就是”、“便就是”。“维”也可写作“惟”,它就是句中语气词,起引出谓语作用,不仅可以用于判断句中,也可以用于其她类型的句子中。如尚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惟始作乱”即开始作乱,不能理解为“就是开始作乱”,故“维”不就是判断词。
15、“非”也经常用于判断句的谓语前,它就是否定副词,不就是判断词。五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就是被动句,哪些不就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1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前句就是,无标志。2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是,“见于”式。3 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汉书张骞传)前句就是,“于”字式。4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后句就是,“为所”式。5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前句就是,无标志。6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汉书张骞传)后句就是,“为所”式。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
16、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
17、: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18、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19、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
20、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
21、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
22、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7 才高见屈,遭时而然。(论衡自纪)前句就是,“见”字式。8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许行)后句就是,“于”字式。六下列句子哪些就是宾语前置?哪些不就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与用法。1 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洛阳伽蓝记王子坊)不就是。之,代词,指代梁王兔苑。用作“想”的宾语。2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就
23、是。“何厌”作“有”的前置宾语。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3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不就是。之,连词。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后一个“之”用于定中之间。4 岂不谷就是为?先君之好就是继。(左传齐桓公伐楚)就是。“不谷”作“为”的前置宾语,“先君之好”作“继”的前置宾语。之,连词,用于定中之间。5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冶长)就是。“之”作“行”的前置宾语。之,代词,代指所闻之事。6 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汪琬传就是楼记)不就是。两处的两个“之”,前一“之”字就是代词,代指书籍,用作宾语;后一“之”字就是连词,用于定中之间。7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24、)“奚以”就是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奚”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之,动词,到、去。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1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 子罕)古:何陋之有。“何陋”作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今:有何陋。宾语后置。2 子思曰:“如伋(子思的名)去,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古:谁与守。“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今:与谁守。宾语后置。3 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古:未之见。“之”作动词“见”的前置宾语。今:未见之。宾语后置。4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秦始皇本纪)古:莫之能一。“之”作动词“一”的前置
25、宾语。今:莫能一之。宾语后置。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S8文档编码:CO6M9G1O5P2 HI1E9Q10N6R5 ZX2B7F9M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练习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