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纲要资料.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纲要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纲要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纲要教学材料:自编课程类型:拓展性校本课程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四具体要点:(一)课程目标1、数学思维训练能使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数学题,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2、学生通过解答比平时学习难得多的数学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体会攻克难题后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3、通过数学思维训练,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品质。(二)授课要点学习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学习型工作任务课时1高斯求和任务1-1分享高斯求和的故事2任务1-
2、2尝试小练习任务1-3小组交流整理2数学故事会(一)任务2-1 分组挑选组长2任务2-2 查阅数学故事的有关资料任务2-3 学生分工整理,小组交流3图形的拓展(一)任务3-1 问题展示2任务3-2 结合剪拼活动自主探究任务3-3 小组交流总结方法4图形的拓展(二)任务4-1问题展示2任务4-2结合剪拼活动自主探究任务4-3小组交流总结方法5数字谜任务5-1问题展示2任务5-2 自主探究任务5-3小组交流总结方法6植树问题任务6-1查阅数学故事的有关资料2任务6-2学生分工整理任务6-3小组交流整理7周期问题任务7-1问题展示2任务7-2 结合画图活动自主探究方法任务7-3小组交流总结方法8等量
3、代换任务8-1问题展示2任务8-2自主探究任务8-3 小组交流总结方法9数学故事会(二)任务9-1问题展示,自主探究2任务9-2小组交流总结方法10倒推任务10-1问题展示2任务10-2自主探究任务10-3 小组交流总结方法(三)课程具体实施第一讲 高斯求和教学项目:高斯求和总学时:2总体描述: 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家,从小就聪明过人,他10岁时,老师给他和班上的同学出了一道题:1+2+3+4+5+99+100=?小高斯很快报出了得数,并且回答完全正确!这里,高斯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配对求和,即把1和100、2和99、3和98依次递推可知最后一项由最中间的两项配成一对50及51
4、,共有50对数,所以总和为10150=5050。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高斯求和的故事2学习巧算方法二、教学要点这种加数比较多的例题,如果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相加,那算起来会很麻烦,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我们发现,这些加数中,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相加等于200,第二个数和倒数第二个数相加等于200,第三个数和倒数第三个数相加等于200我们只要算出有多少对相加等于200的数,就可以求出上式的和,那我们就来算一算有多少对相加等于200的数对,我们知道从1到200共有200个数,其中奇数100个,偶数100个,而题目中全为奇数,所以共有100个,组成50对,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原式=502
5、00=10000三、教学过程设计:1.介绍高斯求和的小故事。他10岁时,老师给他和班上的同学出了一道题:1+2+3+4+5+99+100=?小高斯很快报出了得数,并且回答完全正确!这里,高斯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配对求和,即把1和100、2和99、3和98依次递推可知最后一项由最中间的两项配成一对50及51,共有50对数,所以总和为10150=5050。2.方法交流:我们发现,这些加数中,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相加等于200,第二个数和倒数第二个数相加等于200,第三个数和倒数第三个数相加等于200我们只要算出有多少对相加等于200的数,就可以求出上式的和,那我们就来算一算有多少对相加等于200的数
6、对,我们知道从1到200共有200个数,其中奇数100个,偶数100个,而题目中全为奇数,所以共有100个,组成50对,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原式=50200=100003.练习尝试:(1)2+4+6+8+98+100= (2)99+97+95+5+3+1= (3)100+99+98+3+2+1= 第二讲 数学故事会(一)教学项目:数学故事会(一)总学时:2总体描述:通过数学故事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品质。一、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通过数学故事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品质。二、教学要点
7、: 有3个人去投宿, 一晚30元. 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 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 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 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 然后, 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 每人分到1元. 这样, 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 现在又退回1元, 也就是10-1=9, 每人只花了9元钱, 3个人每人9元, 3 X 9 = 27元 + 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 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三个人共出27元,花了25元,剩2元就是这样。三、教学过程设计1.(1) 分组挑选组长(2)学生在课前查阅数学故事的有关资料。(3)学生分工整理,小组交流2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
8、3教学组织多媒体教学第三讲 图形的拓展(一)教学项目:图形的拓展(一)总学时:2总体描述:结合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典型问题探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学生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一、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二、教学要点1.用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它的周长是( )厘米;如果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 )厘米。用6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周长是( )厘米或是( )厘米。方法点拔:先在剪好的图形中
9、,找准长和宽,再进行计算。2. 把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剪去一个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剩下的纸片周长是( )厘米。方法点拔:观察剪好的图形,找准纸片的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再计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三、教学过程设计1.(1)问题展示:用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它的周长是( )厘米;如果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 )厘米。用6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周长是( )厘米或是( )厘米。(2)学生结合剪拼活动自主探究(3)小组交流,总结方法。2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3教学组织多媒体教学第四讲 图形的拓展(二)教学项目:图形的拓展(二)总学时:2总体描述:
10、总体描述:结合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典型问题探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学生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二、教学要点1在格子图上画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有几种画法?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几厘米?方法点拔:先根据周长算出长和宽的和是多少,再思考长和宽可能是多少2.一个长方形菜地,一面靠墙,三面用篱笆围起来,长22米,宽9米,要用多长的篱笆?方法点拔:三面用篱笆围起来,要算一个长和两个宽的和三、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四 年级 数学 校本 课程 纲要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