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 诗词五首21 诗词五首学习目标(一)能用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擢、“锦衾、“瀚海、“阑干等字词,读准“擢、“锦衾、“掣、“见等字词。(二)激发自己的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诵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三)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重点对于诗词的朗读及背诵难点对于诗歌感情的把握和理解。课前预习预习指导作者及写作背景: 1.渡荆门送别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土开场漫游
2、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2.春望作者杜甫712770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诗人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被安禄山叛军拘留在长安。春天又来了,诗人登高远望,山河依旧然而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忧民的五言律诗春望。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及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出色代表。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
3、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及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及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4.西江月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及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
4、南宋词坛一代大家。本词是词人在江西上饶一带闲居时所作。预习反应激情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随笔自学交流一学习迢迢牵牛星 1、初读感知1朗读全诗字音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点拨。 2品读鉴赏 用两个字概括诗人借牛郎织女所抒发的感情。 既然“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牛郎织女为何不“涉过银河去,互把衷肠诉呢这悲从何来,恨由何生呢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自由朗读两三遍,体
5、会诗人借牛郎织女所抒发的悲恨之情。 5 及同是以星喻人的马克思给燕妮的情诗两颗星的前半局部进展比拟,体会中国古典诗歌委婉含蓄的特色。 在那遥远的蓝天上有两颗奇异的金星它们总是互相飞往对方可又一辈子对立相向为的是能有一次相会相随合唱正当它们要相会突然有一双手将它们分开。3诵读背诵稳固。二.学习渡荆门送别1、初读感知1写作背景:开元十四年(726)秋,26岁的李白,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辞别家乡(四川),乘船东下荆门,开场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就是诗人从四川至两湖途中所见之景,读来自有开阔、雄奇之感。 (2)试读课文,教师评点后再范读。 (3)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五首 年级 语文 下册 诗词 导学案无 答案 语文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