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知识点2.pdf
《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知识点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知识点2.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知识点【学习目标】知识点:(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分布地区(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学科思想和方法: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能力要求:掌握人口与城市中的基本地理概念,能够迅速、全面、准确地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第一单元知识结构1.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世界人口增长轨迹(对所填内容理解记忆)阶段古代近代现代时间人类出现 1770年17
2、701950 年1950 年今天事件工业革命新技术革命人口增长特点缓慢增长快速 增长“爆炸性”增长原因生 产 力 水 平低下,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农 业 文 明 的 出现,为人口增长提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创造的财富大大增加;劳动力需求增加,生活条件改善,医疗卫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供了物质基础死亡率很高生技术进步;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2、(记忆)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理解)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
3、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4、人口增长模式(记忆)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典型地区或国家原始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传统型高 增 长阶段高下降高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家增 长 减缓阶段下降,高低高欧洲在20 世纪50 年代处在这个阶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分布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段,目前大
4、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都处在这个阶段。现代型低低低德国、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5、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记忆)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文化观念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6、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记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等问题影响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应采取措施鼓励生育政策,接纳海外移民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1.2 人口迁移1、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工作、学习、
5、旅游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2、人口迁移三要素:行政区划的变更、居住地的变更、时间限度(记忆)3、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理解记忆)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 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拉丁美洲、亚洲、非西欧、北美、西亚、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后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洲等北非(记忆)二战后,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地区:拉丁美洲、亚洲由迁出地变为
6、迁入地的地区:欧洲二战前后一直为迁入地的地区:大洋洲、北美洲4、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理解记忆)时代原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大批迁入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当代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开发内地;建设边疆有计划、有组织东部 西北和东北沿海 内陆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工业发展,城乡间的经济水平差异自发性迁移西部 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农村 城市5、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经济因素、生态环境、
7、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6、人口迁移的影响(理解记忆)对迁入地区利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弊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对迁出地区利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弊人才外流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
8、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
9、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
10、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
11、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
12、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
13、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其它影响改变人口分布,人口
14、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地区具体说:按照气候应布局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区;按照地形应布局在海拔较低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按照距海远近应布局在临海的边缘地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海拔较低的中低纬度地带和临海的边缘地区。(记忆)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记忆)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政治文化因素:政治、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
15、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记忆)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此外,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也是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4、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又称环境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一定地区所能抚养的最多人口数,也称为最大的抚养能力或最大负荷能,是一个警戒值。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6 亿,世界环境人口容量为100 亿。人口合理容量又称人口适度容量,主要讨论的是一个地区最佳的人
16、口规模,即一个地区人口保持多少才最适宜。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那些?哪些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记忆)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此外,环境人口容量还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6、如何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理解)环境人口容量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环境相对于不同的生活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确定的。7、我国谋求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理解记忆)根据我国的
17、地理国情,我们必须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第二单元知识结构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知识点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出现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剩余农产品,这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 农业的分离及商业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出现。2、城市的发展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
18、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
19、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
20、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
21、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
22、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
23、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文档
24、编码:CM4B8H4M5C1 HV2M5L7H3B4 ZU6W2V7U3A5世界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时间特点原因产业革命前城市数量 _少_,规模 _小_,功能单一,多以_ 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生产力水平低,_农业 _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 _增加 _,规模 _扩大 _,功能扩展,成为区域 _经济的中心_,城乡差距逐渐扩大。大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_生产力_水平空前提高。二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还出现了许多专业化城市。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3、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共同
25、特点?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美洲这些地区气候温暖、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耕业得到极大发展,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知识点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的概念: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 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城市化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城市化的形成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5、城市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高中 必修 人口 城市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