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资料大全).docx





《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资料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资料大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资料大全)基本概念: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2、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如:O2是单质,2是化合物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单位为“1”,省略不写)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中子(0)质子(+)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
3、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阴离子原子得e失e失e得e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 = A + B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 + B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 + = +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
4、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三者的关系:缓慢氧化会引起自燃,两者都是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2H2O + O2 此反应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2
5、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一、稳定。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食盐36克。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
6、素是温度和压强。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24、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例如:2、 2)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2O3 )25、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23 10H2O、45H2O)风化是化学变化,潮解是物理变化26、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27、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基本知识
7、、理论: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及杂质占0.03%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有害气体:2 、2、H2S、等物质和粉尘。2、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3(氨气)、(一氧化碳)、2(二氧化碳)、4(甲烷)、2(二氧化硫)、(一氧化氮)、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氯化氢)3、常见的酸根或离子:42-(硫酸根)、3-(硝酸根)、32-(碳酸根)、3-(氯酸根)、注意各酸根或离子所带的电荷数4-(高锰酸根)、42-(锰酸根)、43-(磷酸根)、(氯离子)、3-(碳酸氢根)、42-(磷酸氢根)、H24-(磷酸二氢根)、(氢氧根)、(硫氢
8、根)、S2-(硫离子)、4+(铵根或铵离子)、(钾离子)、2+(钙离子)、(钠离子)、2+(镁离子)、3+(铝离子)、2+(锌离子)、2+(亚铁离子)、3+(铁离子)、2+(铜离子)、(银离子)、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及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4、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意义:a.表
9、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读:直接读其元素名称(稀有气体的可多加个“气”字或不加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 银 等;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 氖(气)氩(气)等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读:气体单质在其元素名称后多加个“气”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10、F2(氟气)、2(氯气)、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氧化镁)、(氯化钠)酸根及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4(高锰酸钾)、K24(锰酸钾) 4(硫酸镁)、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正价先,负价后,标出价,找个数。6、课本P73.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氢(H)氦()锂()铍()硼(B)碳(C)氮(N)氧(O)氟(F)氖()钠(
11、)镁()铝()硅()磷(P)硫(S)氯()氩()钾(K)钙()+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布规律: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稳定结构:最外层8电子第一层为最外 层2电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
12、、“注”“等”。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值碱性增强中性酸性增强 说明:(1)值=7,溶液呈中性;值7,溶液呈碱性。(2)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K、(H)、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 钾、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盐酸或稀硫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 出氢气,生成
13、对应的碱。物质 化合物(化合态)存在状态 表示方法 单质(游离态)元素符号元素宏观组成 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微 观 构 成核外电子() 表示方法元素符号质子(+)中子(0)化学式由原子构成结构 表示方法原子 分子原子核分类无机化合物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碱氧化物酸有机化合物化合物盐混合物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相对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质量和和例如:钠及硫酸铜溶液反应2 + 2H22 + H2 2 424()210、物质的结构: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
14、: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符号前有数字时符号所表示的粒子元素符号:原子化学式:分子如:52 只表示5个二氧化碳分子如:42+ 只表示4个镁离子如:3S 只表示3个硫原子 离子符号:离子(2)化学符号的书写.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O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如:2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如2+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
15、在其它地方加。如:两个氧原子:2O(而不是O2,O2是分子);7个二氧化碳分子:72; 两个钙离子:22+ 先写出粒子的符号,再在符号前面标出粒子的个数!12、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间的关系:元素 单质 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原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 分子构成分解 离子得或失电子直接结合物质聚集结合蒸发溶剂、加入溶质、升高(或降低)温度加入溶剂、降低(或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13、14、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CABabc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固(+固)固+液简易装置固+液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15、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6、以及它们的区别: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2)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2)固(+固)或固+液锌粒()和稀硫酸(H24)或盐酸()固+液石灰石(大理石)(3)和稀盐酸()固+液反应原理24 K24222或2H2O2 2H2224422223+2222仪器装置P36 图2-17(如14的A)或P111. 图6-10(14的B或C)P111. 图6-10(如14的B或C)P111. 图6-10(如14的B或C)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中考 复习 资料 大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