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诗词赏析.docx
《八年级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诗词赏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诗词赏析姓名 十五从军征这首诗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篇首一句即写出了封建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从军之时尚是风华少年,归来之日却已是皓首银发。几十年沙场奔走,岂不悲哉!这里,“十五”“八十”可理解为实数,也可理解为虚数,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目的是极言从军之久。诗的重点并不在为后人提供服役的确切时间,而是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服役年久已是一大灾难,但更可悲的还在后面。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呢?“松柏冢累累”,这是远望,近看则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一派凄凉破败的景象。家中空无一人,老翁举目无
2、亲,其凄楚心情可以想象。继而,通过“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一句,进一步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此情此景着实叫人痛苦至极,怆然泪下。 这首诗写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以叙述为主,借老翁所见所为所感,尽情抒写了他的悲凉凄楚之情。它就好像是一部纪实片,为我们展示了真实的场景,也正是在这写实当中,字里行间渗透着血和泪的控诉。 诉衷情这是一首抒写回顾作者当年慷慨从军的英雄气概,表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的词作。 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跃马扬戈、驰骋在南郑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乾道八年,陆游来到南郑,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
3、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著的追求精神。“万里”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呈现出一派超绝不凡之气。“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在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也是尘封色暗,敝旧不堪。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词人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个三字句,形式排比,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意思贯珠,说尽平生不得志。“胡未灭”联系
4、上片,“万里觅封侯”,就是为了消灭敌人,但是“胡未灭”自己却已老,两鬓已苍。本来应该壮岁从戎,气吞胡虏,现在敌势依然,而自己却老了,这一句联系上片的三、四两句。“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最后三句总结自己一生,反省现实。理想始终不能实现,空有报国之心却不能在“天山”抗金前线奋战,而只能老死在滨水河滩,“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及今日的失望,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
5、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像这样进行今昔对比的词作,在结构上,一般都是上片思昔,下片抚今。此词却打破了这种常用的结构方式,以更有利于情感的跌宕回旋:上片两句思昔,两句抚今;下片句句抚今,而又句句及思昔相关合。这也体现了作者创新的意向。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并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上片首先一问一答:“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词人登上高高的北固楼,放眼望去
6、是美好的神州风光,这牵发了他的联想,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想到了国家的盛衰,千古的兴亡,正好比悠悠东逝的长江水,滚滚流不尽,令人怅惘感喟不已。最后一句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上片是落笔眼前引遐思,下片则纵怀远古寄豪情,“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年少”指孙权,他继承其兄孙策为吴国之主时年方十九,但已统率着数万军队,割据东南一方,连年抗击着敌人的进攻。“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这里用了三国志中的一个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又用了一个典故,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
7、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今昔对比,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怅惘。这首词时空纵横开阖,气势宏大,融典故入词,毫无斧凿印迹,寄情委婉深沉,及典故合而为一,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满江红词的上片写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小住京华秋容如拭”,这几句是写中秋时节的京城景:菊花盛开,天空明净。花好月圆,秋色清爽,但作者的心却是沉甸甸的。积贫积弱的中国,被残忍的外国列强步步紧逼,割地赔款,前途危殆。袭上心头的,是楚汉战争时楚国士兵夜晚听到四面传来楚歌声;奔入脑海的,是千里之外故乡浙江的一景一物、千般滋味。杜甫在兵车行里写道:“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秋瑾却对自己的女性身份不以
8、为意。又岂是不以为意呢?在词的下片,词人倾吐心声。虽然不是男儿,但她的一颗心,比男儿更刚正,常常为他人而激动激昂。接着,词人笔锋一转,抒发感慨:世间的凡夫俗子,谁能知晓自己的理想抱负?英雄人物在失意潦倒、前途黯淡之际要经受诸多折磨。世界这么大,可哪里能寻觅到相知相悉的知音呢?在慨叹中,词人再次引用典故,以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义收束全篇。这首词基调低沉,家国仇、民族恨蕴于字里行间,渗透着女革命者的激情抱负,文字平实而自能感人。朝天子 咏喇叭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全曲以“吹”字
9、贯穿始终。先写“吹”之声,继而写“吹”之功用,再写“吹”之恶果,表达对“吹”的憎恨。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句句是在揭露官宦敲诈百姓的罪行,活脱脱勾画出一群官宦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全曲在戏谑中寄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题材新颖,寓意深刻。例如:通过“曲儿小腔儿大”的对比,使“喇叭,唢呐”及所影射的对象官宦穷尽其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官宦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专权作恶。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官宦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乱如麻”三字则把官宦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描摹殆尽。而在“全仗你抬声价”中,一个“抬
10、”字出神入化,及“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 归园田居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辛勤劳作生活,表达了诗人归隐园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品质。自食其力,以保持高洁人格的思想感情。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起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也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可以看出来。
11、“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几句看似平淡,狭窄的田间小路,野草丛生,露水打湿衣裳,反映了劳作的艰辛和劳动带来的轻松喜悦的心情。结尾“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裳沾湿了,即使有些小小的不愉快,但却使自己达成心愿,辛苦之中,保全了高洁的人格。这里的一个“愿”字,更强调不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随口而出,如叙家常,心安理得,平和自在不见丝毫修饰。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
12、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丛中,构成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的愉快和归隐的逸兴。“种豆南山下”句,平淡;“带月荷锄归”句,幽美。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及幽美、实景及虚景的相映生辉,柔和完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诗人赴长安应试时,张九龄(即诗题中张丞相)官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副知院事,王维在他手下任事 , 三人为“忘形之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五月至二十四年十一月张九龄出任宰相,诗人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出仕做宫,就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这期间,诗人未到过长安)。诗题也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等。诗的前半部分写“望洞庭湖”, 后
13、半部分写“赠张丞相”,“赠”因“望”而起,为感兴之作。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上岳阳城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仲秋八月的一天,诗人登上岳阳城楼,观赏洞庭湖。放眼望去,只见湖水漫溢,都快跟堤岸齐平了,天空倒映在湖面上,天水一色。洞庭湖蒸腾的水气弥漫了云梦泽, 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诗人简直感到脚底下的城楼都在晃动。这里“虚”和“太清”都是指天空。诗人不说天空倒映在湖中,而说湖水也涵容天空;不说水天一色,而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突出了洞庭湖的宏大气象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云梦泽是古代的大泽,地跨长江南北,后淤积为陆地。如果说“气蒸云梦泽”还只是视觉感受,那“波撼岳阳城”就既是听觉感受,也是触觉感受
14、了。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后四句诗人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不过,说得很委婉。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出“欲济无舟辑,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在表述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求官而不得,只好“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了。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垂钓者”, 我们可以理解为居官位者,甚至可以理解为指张九龄。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自己从此不再做“坐观”者 , 而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这首诗在艺术上非常成功 , 历来为世人传诵。如:写景从大处落笔,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
15、,就像一幅泼墨写意画;表意委婉含蓄,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元舟楫”自然过渡,表达“端居耻圣明”的心迹,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收到委婉达意的艺术效果 渔家傲这首词写的是梦境 花庵词选题作“记梦”。但梦其实是现实生活的折射, 词中写到大海、乘船, 人物涉及天帝和自己, 可能都及词人为“辩白”“馈璧北朝”之诬, 曾追随朱高宗行踪, 在海上航行, 历尽波涛之苦这段经历有关。( 参见金石录后序 )上阙一开篇, 便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首二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 景象极为壮丽;句中的劫词用得尤为贴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
16、合在一起了,描绘且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而“转”和“舞”则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无数的舟船在破浪前进, 摇摆不定,人在船上 , 直觉得星河在旋转。以下三 句写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 见到天帝, 天帝询问自己的去向。下阙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 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 虽辛苦求索, 终因遭逢不幸, 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路长”“日暮”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屈原离骚:“朝发韧于苍唔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史记伍子青列传中有“吾日暮途远”之语。“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词人最后表示, 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 奔向飘渺的
17、神山, 寻求幸福。意境壮阔, 想象丰富, 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总的说来, 这首词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 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写进词中,使梦幻和真实、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 构成了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难怪梁启超评论说:“此绝似苏( 轼) 、辛(弃疾 )派 , 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破的, 道出了这首词豪放的特色。 长相思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 王国维称赞他道:“以自然之眼观物, 以自然之笔写情情切如此, 北宋以来 ,一人而已。”这首词大概是词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随驾到永陵、福陵、昭陵告祭途中( 出山海关前后 )作的, 有的本子题为长相思出塞。词人虽然身为皇帝侍卫、
18、入世极深, 但却向往温馨自在的生活, 内心早已厌倦陪侍出游, 耗费青春的侍卫生活, 但他又不能改变这种生活, 内心十分矛盾。正是在这种心境下, 词人用感情真切深挚、概括力极强的句子, 用简约自然的白描笔法, 轻描淡写, 创 作了这一意象新颖、天生丽质、凄婉徘侧, 读来令人为之肝肠寸断的作品。词的上阕将千里行程中看到的景物, 浓缩为“山” 、“水” 二 字, 而重复使用“一程”, 从字里行间读者就仿佛可以感受到词人的满腹乡思、一腔愁绪。“夜深千帐灯”一句, 王国维盛赞为“千 古壮观”。但壮丽的千帐灯下, 照着不眠的万颗乡心 , 这是怎样一种情味, 恐怕只有词人自己才能给我们满意的回答。及“山”
19、、“水”相对应;下阕突出的是 “风”和“雪” 。一阵又一阵不停的风雪, 直搅得词人心烦意乱, 连思乡梦都做不成。风雪夜的凄清寒冷, 衬托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凄凉。一暖一寒, 一静一闹, 两相对比, 写尽了词人的孤寂和伤感, 含揭蓄地透露了词人厌恶扈从生活的 情绪。终南别业 王维自幼即受笃信佛教的母亲的影响,更由于他看透了官场的阴险,故而四十岁时曾一度隐居疑难终南山,近五十岁时购置经营了蓝田辋川别业,近六十岁时虽官至尚书右丞,却吃斋念佛,俨然一佛教徒了。这首诗,便是他描述他悠闲于山水,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之作。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徐徐道来,简短直接交代出因何购得终南别业。自己中年以后
20、即厌恶尘俗,信奉佛教,后来则安家终南山边。“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所陶醉。“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两句概括山居得到的乐趣,“兴来每独往”一句,写出诗人每每勃勃兴致,自得其乐;“胜事空自知”一句,则写出了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唯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则具体描绘“自知”之“胜事”。“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恰好 看见闲云由山中升起。从艺术上看,这两句诗
21、可谓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宋代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表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此二句也深为后代诗家赞赏。最后两句“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既具体描绘其悠闲放任之乐趣,更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我们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姓名八年级上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是杜甫的重要作品,也是历代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住在成都草堂时写作的。这一年正是唐九节度使围攻相州大败后的第二年,战争还在各地继续进行着,人民流离失所。杜甫在经历了十年悲辛潦倒的长安生活后,又经历了五六年“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生活,到了成都住在草堂,总算暂时安定下来了。他自己此时虽然贫病将迫,但却时时关怀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茅屋,指成都草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构自然、严谨。善于通过有特征的细节,运用精炼的语言,将他所经历的生活,绘声绘形地描写出来,使人读了仿佛身临其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狂风破屋的情景。第二段,写群童当面抢抱
23、茅草的情景。第三段,写屋破雨漏长夜难眠的情景。第四段,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希望,这是全诗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杜甫同情人民疾苦、关心人民生活思想的集中表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过故人庄是一首语言平淡质朴的田园风光的咏唱,又是一首语义深醇幽远的饱含农家乐趣、充满对友人情意的咏唱。诗人在平实的语言中,把真切的叙事、真实的写景和真挚的抒情结合在一起,犹如朴实的农人在农家田舍亲切平易地话家常一样,将一幅栩栩如生的农村景致风俗和人情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过故人庄首联写朋友邀我做客;颔联写农村的怡人景色;颈联写临窗欢饮,畅谈农事;尾联写再约重阳赏菊。过故人庄描写了山村风光和及朋友欢聚
24、的生活场景。过故人庄艺术上是具有纯朴的特点,语言上具有清新口语化的风格。游山西村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游山西村诗的头两句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诗的第三、四两句是对山村风光的描绘,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游山西村是一首五言律诗,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游山西村结构严谨,主线突出。渔家傲这首词和作者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北宋的主要边患有辽和西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诗词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