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 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一)体验静电现象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学生可能都经历过。实验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材料:塑料梳子、纸屑、几个气球、绑起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实验过程: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碎纸屑被吸起来了)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
2、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头发被吸起来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3、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气球把头发吸起来了)由以上三个实验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4、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5、这和我们了解的磁铁间的相互
3、作用相似。(磁铁都有两极,相互接近时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二)连接简单电路关于电路,学生们已经能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使小灯泡发光了,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用手来按住导线的两头与电池和小灯泡连接,太不方便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尝试用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一个电路。实验器材: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一个电路。实验目标: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步骤: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安装电池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
4、光。( 检查? )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小灯泡是怎样装到小灯座上的?)再连接上导线,这时,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也就是小灯泡)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小灯泡亮了。(这下不需要用手按住了) 4、指导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在画的时候,如果画实物电路图比较费时间,引入简单电路图,要告诉学生一些简单的符号,说明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5、我们来尝试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现在就要准备比较多的材料,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这时,会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我们按照上面的方法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这种连接方
5、法就是串联。(街上的彩灯)(两个小灯泡串联时,1节电池的电压平均分配给两个小灯泡,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1 节电池电压的一半,所以小灯泡比较暗)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第二种,是并联,也就是首首相连,尾尾相连。两个小灯泡并联时,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池的电压相同,所以比较亮。并联电路中有多条路径,每一条电路之间相互独立,有一个电路元件短路,其他支路照常工作。(街边的路灯)6、实验延伸: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使用更多的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三)制作电路检测器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6、小灯泡就会发光。如果电路中的某个电器元件出了故障,小灯泡就不会亮了。这时候我们就要检查电路:看看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把小灯泡换下来试一试 ;换一个电池等。我们来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实验器材:2-3个小灯泡、导线、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 实验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实验步骤: (展示一个完整的电路图)这是学生在上节课已经用到过的简单电路。 1、我们把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
7、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我们来试一试灵不灵) 2、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接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的、有故障。(演示检测小灯泡和检测一根导线) 在检测时要注意: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3)利用排除法进行检测,边检查边做记录,找出故障的原因。 (4)注意安全
8、,不能用它来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四)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中,有些容易导电,有些不容易导电,怎样才能知道物体的导电性呢?实验目标: 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记录表1张。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强调材料从右边的盒子内拿出,待检测完毕后,应放到左边的盒子里,形成严谨、有序的操作习惯。1、我们首先来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现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是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2、使“电路检测器
9、”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把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是为了检查检测工具的准确性,若检测工具出了问题,所有的活动都将失去意义。)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这里不是把两个检测头叠在一起检测。)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重复检测一次,并将小灯泡是否发亮的情况记录下来。4、接下来我们选取身边的20种材料,依照上面的方法,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性,并作好记录。检测前最好现预测一下哪种材料在电路中能让小灯泡亮起来。逐个检测,完成记录单。5、整理我们的检测记录。这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思维的过程,按照教科书提供的整理思路进行分析。一共检测了(
10、 )种材料,检测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 )种,检测中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 )种,预测正确的材料有( )种,预测错误的材料有( )种。6、实验的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结合记录单整理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检测后分导体和绝缘体两组摆放。导体和绝缘体各自的特点;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可以导电.绝缘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特别大,电流不能通过.2、原子结构看导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且远离原子核,容易脱离原子核,形成自由电子.绝缘体的原子的最处层达到饱和的稳定结构.没有自由
11、电子.3、从材料上看,金属基本上都是导体,酸、碱、盐溶液、水、人体也是导体.非金属基本上是绝缘体.(五)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实验目标:了解串联和并联在连接方法上的本质不同。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实验步骤:我们已经发现,在电路中使用两节电池时,电池有两种不用的连接方式;使用两个小灯泡时,小灯泡也有两种不用的连接方式。这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分别称为串联和并联。A、两节电池的不同连接方式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起来,这种连接方式称为串联。(因爲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年级 下册 科学实验 器材 实验 步骤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