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代词.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代汉语--代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代词.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汉语-代词本讲介绍了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人称代词、无定代词、辅助性代词。其中,前三种是古代和现代都在使用的代词,后两种则是古代汉语所特有的。要求通过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古代汉语代词的基本情况,能在具体文句中辨认代词,能够解释该代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做到准确地今译。学习时,还应注意代词在宾语前置句中的用法。一、疑问代词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谁”主要用于一般问句。“孰”常用在选择问句里,一般都有先行词,意思是“哪一个”。“孰”除了指人以外,也可以指物或处所。“谁”的用法基本上与现代汉语相同,这里就不举例了。“孰”表示“哪一个”的用例如:“吾与徐公孰美?”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更
2、美?“礼与食孰重?”这句的“孰”指物,意思是:礼制和食物相比哪一个更重要?“孰”还经常和介词“与”连用,构成固定组合“孰与”,表示比较。“孰与”用在句中大致意思是“和比,哪一个更”。如以下例句:“吾孰与徐公美?”意思是我和徐公比,哪一个更美?有时相比较的内容在上文已经出现,因此句子里可以没有比较的内容,如:“君料臣孰与舜?”这句里比较的内容不出现,大致意思是,您看我和舜相比,哪一个更好?有时“孰与”比较的结果已经明确,经常用在反问句里,实际已不是表示疑问,可以译为“哪里比得上”。例如:“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顺从自然而颂扬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规律而运用它。“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3、与其坐着等待被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进攻它呢?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这几个疑问代词中,“何”的使用率最高,语法功能也较广泛。“何贵何贱?”“何”充当主语。“曰:是何也?”“何”充当谓语。“大王来何操?”“何”充当前置宾语。“许子何不为陶冶?”“何”充当状语问原因。“姜氏何厌之有?”“何”充当定语。“胡”、“曷”、“奚”经常作状语,有时是和介词结合后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时间或处所等。“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曷”问时间,等于说“什么时候”。“子奚乘是车也?”“奚”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胡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胡”和介词“为”结合后充当状语,问原因。“胡为
4、”即“为什么”。“奚以知其然也?”“奚”和介词“以”结合后充当状语,意思是“凭什么”。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主要用作状语,询问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哪里”。还可用于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沛公安在?”“安”充当“在”的前置宾语。“安在”即“在哪里”。“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恶”充当“在”的前置宾语,“恶在”即“在哪里”,这句意思是,他作为老百姓的父母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且焉置土石?”“焉置”即“安放在哪里”。二、指示代词1、“之”、“兹”、“其”特指或泛指代词“其”是特指代词,表示它所修饰的名词指代的人或事物是特定的或适当的。一般可译为“那”。由于例子常见,此
5、处不赘举。“其”在句中只能作定语。代词“其”只能作定语。“其”后面常跟着动词谓语,从形式上来看,此时的“其”很像是主语。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但是此时的“其”仍然为定语。它的作用相当于:名词+“之”。再连同后面的动词,就构成:“其”(主语+“之”)+谓语。如“其负大舟”就相当于“水之负大舟”,“其入”就相当于“师之入”。都相当于用连词“之”连接主谓语后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的名词性词组。在单句中充当一个句成分(主语或宾语)。此时“其”仍然是定语。有时“其”出现在句首,容易被误解成主语。这时对“其”的词性更要细心辨析。如:“其是之谓乎?”“一之
6、为甚,其可再乎?”这两句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上句表推测语气,下句表反问语气。都不是代词,因此也就更不可能是主语。“之”,表泛指,可作定语,也可以作宾语。可以译为“这”。“之二虫,又何知?”“之”为定语。“姜氏欲之,焉避害?”“之”为宾语,意思是,姜氏想要这样。“兹”,表泛指,多作宾语。“念兹在兹。”“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但是“兹”在古书中出现的频率远不如其他代词多。2、“此”、“是”、“斯”近指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此天子气也。”“此”做主语。“仁者固如此乎?”“此”做宾语。“是乃仁术也”“是”做主语。“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是”做
7、宾语。“微斯人,吾谁与归?”“斯”做定语。“此”、“是”还可作判断句的谓语。“可为流涕者,此也。”可以为了它掉眼泪的,是这个啊。“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武王就是这样的。3、“彼”、“夫”远指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彼”,指代性强,可作主语、宾语、定语。“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彼”做主语。“由此及彼。”“彼”做宾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彼”做定语。“夫”,指示性较弱,以做定语为多。“夫晋何厌之有?”那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那颛臾国,从前周已故的天子把它任命为东蒙山的主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讨厌那种嘴上不说
8、想要它却又一定为得到它而制造说辞的态度。位于句首的“夫”后来虚化为句首语气词,主要起提起话题的作用,表示要发议论。要注意辨别“夫”的这两种用法的区别。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
9、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
10、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
11、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
12、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
13、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
14、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做句首语气词的“夫”的用例如:“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夫战。勇气也。”“夫大国,难测也。”对比前面所举“夫”做代词的用例:“夫晋何厌之有?”“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
15、必为之辞。”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区别的办法。大致如下:首先,做代词的“夫”主要充当定语,因此它的后面一般应该是受定语修饰的名词性词语。三句都是这样。而语气词“夫”后面未必是名词性词语。如句“夫”后面就不是名词性词语。其次,语气词“夫”一定位于句首,如都是。而代词“夫”不一定要位于句首。如的“夫”就位于句中。根据以上两点,可以把相当一部分“夫”的用法区分开来。即,不在句首的“夫”肯定不是语气词,如;后面是非名词性词语的“夫”一般是语气词,如。对于既位于句首,后面又是名词性词语的“夫”,则只能根据文意来加以辨别。辨别的依据是:代词“夫”具有特指的意味,它的后面一般是个别的、特定的对象;语气词“夫”由于
16、是发议论,所以它所针对的往往是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如都是“夫”既在句首,后面又是名词性词语的情况。但是的“夫”后面的名词都指代特定的个别的对象,而则带有“凡是战争”、“凡是大国”的意味,即针对普遍的问题发议论。所以句的“夫”为代词,而句的“夫”为语气词。4、“尔”、“若”、“然”相当于“如此”、“像这(那)样”。“尔”主要作宾语和定语,“若”只作定语,“然”多作谓语。公与为尔也。公与为尔奈何?公与议尔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公参与做这样的事。公参与做这样的事怎么做?公参与议论这样的事。“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孔子说:真是君子啊,这样的人!真是崇尚德行啊,这样的人!“河东
17、凶亦然。”河东闹饥荒我也是这样做。三、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另外,“朕”在先秦也可以用作一般人的自称。例如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朕”指屈原自己。可见可以用作一般人的自称。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注意古代汉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往往用于对对方不需要讲礼貌的情况(如上对下、尊对卑、长对幼等),以及说话的双方关系亲昵到了不拘泥礼节的场合。试看以下例子可以体会出这一点来。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这是孔子向他的弟子说的话。是长者对少者说话,因此用第二人称代词。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这是楚汉相争时,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抓来威胁要杀死他
18、,刘邦对项羽说的话。由于是敌对双方,所以刘邦在这里用第二人称代词称呼对方。史记陈涉世家:“若为庸耕,何富贵也?”说话的双方都是被雇佣来耕地的农民,彼此身份一样,不需要拘泥于礼节,所以用第二人称代词相称。古代汉语里对人讲究礼节的时候一般以尊称相称。用第二人称代词称谓对方多少带有不礼貌的意味。这是在读古书时需要悉心体会的。第三人称代词: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第三人称代词,而是用指示代词“彼”、“之”、“其”来兼职。“彼”用于第三人称仍带有指示性,并有轻蔑的意味。“之”只作宾语。“其”只作定语。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19、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
20、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21、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K9Q8文档编码:CH9G6M6D4N7 HQ9U9D1X5R9 ZG5T7J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代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