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程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代汉语课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课程分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汉语?课程分析一、教材内容及知识逻辑架构1、课程教材的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2大局部:一是文选:此为感性认识局部,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文学体裁的古文代表作品,帮助自学者辨析、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常用词词义;一是常识:此为理性认识局部,通过讲述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规律以及一些其它的根本知识如修辞、古注、标点、今译、诗词格律、工具书等,使读者最终能够到达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和正确分析相应文言语法现象和阅读材料的水平。除此,教材篇首的3篇文章:?序?、?凡例?、?绪论?,提纲立领,切中肯絮,弥足读者细心阅读体会。2、文选局部除唐诗宋词13首外,共53篇。其中,精读篇目25篇,教
2、材目录在篇目前以“标示;背诵篇目10篇,教材目录在篇目前以“*标示。从自学的角度来看,笔者以为,除背诵篇目务必精熟之外,其它篇目,由于同样皆为古文中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著名佳作,因此,精读和泛读篇目,其实不宜再分,自学者一定要认认真真,全部吃深读透,做到字词能详,句段能析,篇章能译。3、常识局部共有22节,份量颇足,学习记忆上可以和?语言学概论?联系起来,借助语言学理论的大背景来对待和解析这22节文言常识的逻辑架构。我们知道,从大的角度来讲,语言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大版块:语言本体、语言和社会、语言和思维;语言本体之中,又包括了语音、语汇、语法、语义、文字等子系统;子系统之中,词和句子又是2个最
3、重要的单位,承载着语法和语义系统不同层面上的功能意义。22节常识,根本涵盖和表达了前2大版块的内容,并且,显而易见,词和句子的功能地位,非常突出。我们不妨将古代汉语常识局部按语言学本体的有关知识,分列检视如下注:“内数字表示常识的第几节数、“【】内注脚表示相应的语法单位: 语音:古今语音的异同19、古音通假20、诗律21、词律22语汇: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古书中的用字3语法:古代汉语的判断句7、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8、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9、古代汉语词类活用10【句子层面】;代词11、副词12、介词和连词13、语气词14【词层面】;几种修辞表达方式15、古书的注解16、古书的标
4、点17、古文今译18【语篇层面】语义:古今词义的异同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5、同义词的辨析6文字:汉字的构造2至于语言和社会,自不待言:古代汉语之所以为古代汉语,正是语言随社会的开展而开展的最好例证。中国社会的变迁,人文观念的开展,铸就了古代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的分水岭。语言和社会的关系,无一不表达在语言本体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二、课程学习线索及知识要点1、经过上述思路梳理之后,课程知识的学习线索,也就相应清晰:对于文选局部,没有任何捷径花招可言,逐篇逐段逐句逐字理解辨析即是;对于常识局部,可在理解上述逻辑架构分析的根底上,参照课材最后【附录】局部的考试大纲进展。该考试大纲非常精湛,是站在一个总体的
5、制高平台上,对教材文选、常识2局部知识以及及学习考试相关的古文阅读、句读、分析、翻译等考核要求的有力归纳,足以帮助自学者透过53篇古文文选和22节文言常识的纷繁点面,厘清和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因此,笔者将其整理如表321所示。其中,在编排次序方面,兼顾上述语言本体的知识分类和实际的内容要点,笔者作了某些调整和归并,相信并不阻碍而是更加有助于读者的记忆理解。附带说明的是,该学习线索表中的第壹大局部:根底知识及其应用,也是本课程【笔记】栏目的目录。通过这种统一的方式,希望可以让读者沿着清晰的学习线索,逐一掌握教材中的相应知识点。2、各相应知识要点,罗列如表322所示。表321 ?古代汉语?学习线索
6、概览表考核工程考核目标考核要求壹、根底知识及其应用一、文字1、汉字的形体构造及其及汉字本义的关系2、汉字书体的演变3、古书用字中的字形歧异现象二、词汇1、一字多义现象2、古今词义的变化3、同义词及其辨析三、语法1、古代汉语实词的语法特点词类活用;代词2、常用文言虚词及其语法功能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3、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次序和省略&特殊句式4、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的特点及常见格式四、修辞五、古注六、音韵七、诗词格律八、工具书使用贰、古文阅读一、语言现象的分析解释1、认识繁体字、简化字;异体字、正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2、正确辨识常见古体字、通假字、读音、意义3、一般实词及其意义;同义词4、双音节词语
7、5、词类活用:名词/形容词动词;使动、意动、名词/数词状语6、正确辨识各类代词,正确说明其意义、语法功能并翻译成现代文7、正确辨识文言称数法,尤其是“三、“九一类非实指的称数法并正确翻译成现代文8、正确辨识各类常用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等并正确翻译成现代文9、正确辨识及现代汉语正常语序不同的常见构造如宾语前置以及一些特殊词组构造和一些特殊的习惯格式并正确翻译成现代文10、正确辨识常见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否认句、疑问句等并正确翻译成现代文11、理解文言古注及其注释用语12、理解文言常见修辞二、文选背诵正确默写、注音、注释三、古书句读1、正确断句、标点【点破】传统句读把该但凡不该断句而加以
8、断句、或是该断句而未加以断句的现象,都叫“点破。古书标点致误主要有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的原因。2、正确辨识书名、篇名、引语,并正确使用书名号、单双引号【古书标点的考前须知】正确地点断句子,必须注意所断开的每个句子必须各自成立,且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注意引语的有无和起迄;注意句子的层次构造,尤其是有关语法方面的分句构造、逻辑关系、上下文意义的相互隐含和提示等。四、古文今译1、材料中的各个字词意义必须在译文中得到落实;被省略的成分必须按现代汉语的习惯适当补出并添加括号。2、材料中的各个句子的语气必须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材料中的某些修辞表达方式如委婉、用典等,必须作尽可能保存原意的表述;材
9、料中出现的被后世当作成语的句子、词组,译文中应按其固有意义翻译成现代文。3、凡古今不同的句式、语法等,必须在译文中转换为恰当的现代汉语表达方式;无法直译的情况下能够进展恰当的意译。4、材料中出现的一些专用语如人名、地名、国号、纪年等,不得轻易改为现代说法。表322 ?古代汉语?知识要点概览表一、文字1、汉字的形体构造:象形六书“四体“二用指事会意形声:形符和声符的构造关系: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形符和声符的特殊构造:合成字作为声符或形符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反常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构造分析:形符只占一角声符只占一角形符藏在声符中间声符藏在形符中间声符和形符互相穿插省形和省声
10、讹变假借转注2、汉字的构造及本义的探求:本义:汉字在造字之初所代表的词义本义探求原那么:结合汉字的形体构造和具体文献用例3、汉字书体的演变:大致演变历程:商代金文、甲骨文周代金文、史籀大篆秦代小篆、秦隶汉代隶书魏晋楷书沿用至今对汉字构造的影响:西周后期宣王幽王时代,金文中根本不用肥笔,汉字由图画性向符号性过渡,是汉字开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秦汉隶书的产生是汉字开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及篆文相比,发生两方面的变化:大量出现偏旁简化和形体省并,使汉字的形体构造发生了显著变化,以致许多隶书破坏篆文原有的“六书构造彻底改变古文字以圆转为线条特征的书写风
11、格,篆书所遗留的象形意味被完全破坏4、古书用字中的字形歧异现象:假借字:本无其字的假借本有其字的假借古今字:古字假借为其它字,本义另造今字古字用于引申义,本义另造今字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引申义另造今字异体字:狭义异体字:指读音、意义一样通常包括古音、本义、各个义项而形体不同的文字广义异体字:包括狭义异体字、假借字、古今字繁简字:同形字注意区别同音替代字两字共简为一形二、词汇1、一字多义现象:词的义项:词的原始义词的本义词的引申义:直接引申义间接引申义引申义的引申方式:连锁式引申辐射式引申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方式:相似类比相关借代相因推导2、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今意义根本未变根本类型古今意义完全不同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课程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