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doc
《2022年关于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摘 要: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互联网特征赋予网络道德以自主性、自律性、多元性的特点。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主要涉及知识产权教育、言行自律教育、网络交友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网络病毒防范教育。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前瞻性原则是当前高校网络德育工作中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关键词:网络文化;网络德育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得高校德育工作的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一、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双重影响1
2、.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电子平台。首先,信息传播的透明与快捷,有利于德育工作者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及时化解矛盾。其次,网络的互动性决定了网络文化是一种善于消除隔阂、建立轻松话语氛围的平等文化。其三,建立在匿名交流和随意互通基础上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打破了旧有的“金字塔”式的纵向人际结构,民主、宽松、平和的氛围为消除校园内的各种隐性矛盾提供了难得的文化基础。最后,校园网络构建了一个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的虚拟世界,也为大学生广泛接触与互助、角色扮演与体验、互相影响与自我教育提供了可能。这一切都给高校德育提供了难得的
3、机遇。2.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给高校德育带来了全新挑战在校园网络上,多重价值判断标准,尤其是某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观念的存在和传播,势必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网络文化在为大学生提供人际接触机会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院系、班级、社团等传统人际组织形式的作用,造成了人际交往虚拟化、等距化和现实关系疏离化的倾向。交互模式的改变也容易使一些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产生排斥,导致冷漠、孤僻、情感缺失,从而引发心理问题,产生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因素。因为网络文化是一种强调个体选择与自我控制的文化,而一旦自控缺失,极易导致兴趣重心偏移、沉迷于不良信息、网络成瘾等灾害性后果。近几年来
4、,大学生由网络的主人蜕变为网络的奴隶,甚至引发学业荒废、道德失范乃至违法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也正体现了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严峻挑战。二、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1.网络道德的特点网络道德存在自主性、自律性、多元性的特点。这些都是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互联网特征赋予网络道德的特点。自主性即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行为是一种无人监督和无需顾及舆论的自主行为,内心信念决定了行为方式。而这种内心信念包含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自律性则是由于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人都是一种符号,不像现实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标识和身份,网上的任何行为需要靠自身道德来进行约束,共同维系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世界。开放性则体现为网
5、络面向不同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人,落后与先进的道德意识并存。多元性是由于网络社会中的道德因冲突与融合的频繁发生,而必然显示出多元化、分层次性。多元性是与其开放性相统一的。2.高校网络德育的主要内容网络道德的特点,决定了自律原则是网络道德的核心。因此,只有加强自律意识方面的教育才能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近年来,国外对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视,一些研究机构、组织纷纷成立,并为其用户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则,比较著名的是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为计算机伦理学所制定的十条戒律,这十条款戒律对我们今天的“网络社会”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其具体内容是:(1)你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关 加强 高校 网络 道德教育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