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学案.pdf
《《兰亭集序》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学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兰亭集序学案付方09.03【教师寄语】生是一个偶然,死也是一个偶然,在某种意义上说,生比死更难。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生,却需要一世的胆识。对于一个坚强的人,痛苦和不幸像铁犁一样开垦着他内心的大地,虽然痛,却可以播种。【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文言知识和相关文化常识2 通过诵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基调,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教学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2.对文中多义词(一、所、夫、修、致、次)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
2、)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教学过程】一、预习资料包1解题晋穆帝永和九年(353)晚者,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土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于三月三日在会(ku i)稽(j)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今存兰亭诗,包括 21 人所作 37首作品,王羲之的序是当场写出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尊为天下第一行书。本文作为一篇宴游诗序,感情色彩十分浓厚,篇首的叙事情景交融,诗情画意。下文引出的感慨,议论,思绪深沉,低回曲折,深而不晦。文笔隽爽流畅,洒脱无拘,情景交融,文简意深,是山水游记散文中别具一格的佳作。2、作者介绍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官至右军参军,世称
3、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 卷。相传王羲之 7 岁学书,12 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3、时代背景时至魏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长期分裂动荡时期,社会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中,整个社会都在生死线上煎熬,挣扎上.浓厚的死亡意识笼罩着这一个时代,魏晋时代的人对死的恐惧和
4、由之引发的对生的焦虑,这种感受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旧的虚幻的群体社会彻底解体了,昔日士大夫们赖以生存的儒家权威思想全面崩溃了.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鲍照拟行路难)士大夫的内心充满对时光易逝和生命飘忽的无限感慨,死亡是令他们感到恐惧和哀伤的幽魂,驱之不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阮籍咏怀)他们将生命比作朝露,比作暮春草,看作飘忽的轻烟,充满对生之无常和死之无奈的感慨.此时,玄学兴起,玄学家致力于 援道入儒,力图把儒家提倡的道德规范建立在道家自然本体论思想的基础之上.一般是在哲学上讲自然本体论,在
5、政治上调和儒道,在人生方面追求玄远,超绝,成为魏晋士大夫的精神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托.以 竹林七贤 为例,三国魏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为当时名士,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刘伶 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云:死便据地以埋.(晋书 刘伶传)阮籍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晋书 阮籍传)嵇康 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与山巨源绝交书)无论放浪形骸,还是自得自足,都源于对 人生苦短 的无奈,尤其是前者,对死亡意识的表现已达极至.总之,魏晋人的死生意识是从个体的生命出发的对死的恐惧及对生的焦虑,是对
6、人的生存困境的观照和思考,是对儒家生死观的反叛和对道家生死观的深化.它不凭仁义道德,也不凭自然万物来消解人的个体存在,从而消解死亡意识,而是直接面对死亡思考,因此,魏晋时代是文化观念充分开放的时代,不再单纯拘泥于儒或道.正如李泽厚所说,是人的觉醒 的时代(李泽厚美的历程).正是在人的觉醒的人文思潮里,魏晋人在表面看似颓废,消极,悲观的死亡感慨中,深藏着他们对人生,生命强烈执著的追求和留恋,可以说是一种源自于死亡意识的 悲怆的美丽.4、关于序的体裁的常识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
7、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序的体裁,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后代有的还很像是抒情散文。例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借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和对所记叙的人与事的态度。战国策序 则历述从春秋至战国的转变,通过叙事表现作者的道德礼义观和对战国至秦之间君臣兴诈伪任刑法的看法,以及对纵横游说之士作品的评价。后来的“史序”便者是继承了汉代这类序的传统,例如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其一行传序 伶官传序等即是。至于读古代书籍文章而作的序,例如曾巩的战国策目录序 新序目录序等,更是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序不多见,突出的典型为韩
8、愈的张中丞传后叙。这是作者读了李翰所作的张巡传后写在该传后面的,大半篇幅记载张巡的事迹,以补李翰传文的不足。而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却用了两大段文章发表议论,以批评“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的时弊。因此这篇文章虽然以记事为主,但是并不是传记,还是序。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柳宗元的愚溪诗序和欧阳修的释秘演诗集序,也属此类。这种序的抒情,也都离不开议论和叙事。从唐代起,序又称为“引”。刘禹锡所作的序,都写作“引”,如彭阳唱和集引 吴蜀集引等。苏洵也以引为序,如族谱引之类。这是作家的习惯问题。本文是一篇书序,而要被作序的书是因宴
9、集赋诗结集而成,因而这篇序言并没有像一般书序那样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对书的内容和特点的介绍上,而是把笔力集中在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上,所以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是学好这篇课文的关键.二、文言知识1、生字注音:癸(u)丑修禊(x)流觞(shn)形骸(h i)游目骋(chn)怀 齐彭殇(shn)多音字注音:会稽(kui j)感慨系(x)之曾不知老之将至()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引 以为流觞曲水(以,表目的关系的连词)2)后 之视今,亦 由今之视昔,悲夫(“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3)信可乐也(信,实在)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10、不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5)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有的人;“诸”为合声词“之于”)6)虽趋舍万殊(虽,虽然)7)及其 所之既倦(所,所字结构;之,动词,到达)8)犹不能不 以之兴怀(以,因,介词)3、通假字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句意是:各有各的爱好。)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像。句意是:后来的人看现在,也像现在的人看从前。)4、古今异义词列坐其次(次,旁边,水边。今常用于“数次”,从次等。句意是:列坐在曲水之旁。)是日也(是,代词“这”。今常用于判断词。)向之所欣(向,过去,从前。今常用于方向,“对着”,“偏袒”等义。句意是,从前所感到高兴的。)5、词类活
11、用 极视听之娱(极,形容词做动词,穷尽。句意是:穷尽视和听的乐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一,数词的意动用法,齐,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把 看作一样”。虚诞,形容词作名词,虚诞的话。句意是: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形容词用做名词,贤能的人、年龄大的、年龄小的)映带左右(名词用做动词,像带子一样围绕)6、一词多义 1)之所之既倦(往,到达。动词)以之兴怀(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代词。)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连词)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所所以游目骋怀(用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用来”的意思。)或因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亭集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