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
《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新学期刚开学, 二年级数学就遇到了难题长度单位;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有触及到关于“ 米” 或“ 厘米” 这类的词语,但是他们真正的意思仍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这对于他们是新学问,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体会了;所以这样的课我期望能做到以下几点:1、在原先学问体会基础上构建新学问的框架,发觉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很近;2、订正老体会的错误认知,建立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3、两者建立联系, 能用新学问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能用老体会检验和加深对新学问的懂得;于是依据以上的
2、认知我将这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1、使同学初步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同一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第一课时, 我主要让同学先观看我用不同的标准测量长度相等的彩带,通过发觉得出的结论不同从而引发 “ 为什么同样长的彩带,结果会不一样?” 让同学感知“ 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然后放手让同学自己动手,同桌合作去验证我们共同得出的结论;2、活动中,使同学熟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米=100 厘米;帮忙同学建立长度观念,我分三步走:先让同学熟识尺子,明确尺子上 0 到 1是 1 厘米;再让同学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他的 1 厘米;比如
3、1 到 2、2 到 3.最终查找身边的1 厘米,比如手指甲、图钉等;借助详细的食物构建好1 厘米的长度单位观念;3、使同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两物体的长度;由于没有实物投影仪,没有请同学上来演示测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画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只好实行了自己正确示范、同学仿照和自己错误示范、同学订正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育雪深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在教学中我特殊留意力估量的教学,在测量之前我都要求同学先估量;以此来培育和提高同学估量的方法和精确度;5、是同学初步熟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我主要选用同桌相互合作的方式;一个画好之后,要求同桌再帮他测量一下
4、,以保证对方画线段的正确;几点摸索:1、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形下,同学经受有多样标准测量物体的经受不足;所以反应在作业中,个别同学在数一个物体有几个正方体的时候就显现了错误;会不是很深刻;对同一测量标准的必要要体2、厘米和米的混淆;一种是在语言上的混淆,一种是在长度观念上的混淆;3、测量要求从零开头,但是我期望孩子能够不从 2、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0 开头也能运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留意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通过探干脆操作,在这次长度单位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发;长度单位我基本上用了三个课时, 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测量来感知米与厘米的区分
5、与联系,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老师的细心预备、同学的全员参与,的确使同学对学问的把握、爱好的激发、体会的积累起到了庞大的推动作用;我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必需得完成一个教学难点,就是“ 总长度与标准量的关系”,这个好像和高年级的“ 商不变性质” 有点相像;呵呵!让同学在操作、 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熟识,切实懂得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名师归纳总结 同学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体会,从而实现其熟识的内化、促成懂得力和判定力第 1 页,共 1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的进展;同学正是通过摆布客体而获得客体的
6、学问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观看、操作、争论 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同学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供应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试验、答案;试验及观看, 能够提出问题, 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查找到“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简洁让同学熟识;所以,我将“ 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第一来熟识;为了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分析、抽象的才能,在教学“ 厘米” 这一概念时,我支配了以下几个环节:1、猜一猜;让同学先依据头脑中已有的学问和体会猜一猜:1 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同学说一说: 你是
7、怎么猜准的?让同学有一个初步的熟识,同时也让同学知道:很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也能够明白同学的学问储备情形;2、看一看; 通过观看直尺, 直观感知 “ 1 厘米” 的长度; 让同学从直尺上找出 “ 1 厘米” ,并且知道从 0 刻度到 1 刻度之间就是 1 厘米;然后让同学找一找,仍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 度也是 1 厘米?从而使同学充分熟识直尺,熟识 1 厘米的长度;3、估一估,量一量;给同学供应学具,让同学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 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育同学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4、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 厘米的物体,把
8、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一开学,我们二年级数学组就是打算先上其次单元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开学 3 周,本单元的内容也差不多快终止了;反思;本周我们组的教研活动内容就是写本单元的教学单元的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是在同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下面就谈谈自己上本单元后的一些课后感吧!在教学两位
9、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留意了学问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同学已有的学问基础构建新的学问内容,排除了同学对新学问的生疏感,期望使同学易于接受、懂得; 而且也针对同学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育同学的动手才能,又使同学更直观地明白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形依旧存在;存在错误情形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1” 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 进 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勉励同学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觉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同学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 “ 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终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
10、起) ;其二,也把方法通过肯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同学的错误仍是有;如:(1)倒减;( 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同学板演,我和同学一起抓典型的错例, 和同学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马虎的错误, 仍是方法的错误,或仍是其他的错误; 让同学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防止这样的错误;因为运算题的内容到底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同学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 订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同学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特别重要的;仍有,上本单元我们三位老师感受最大的是同学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名师归纳总结 做全对的
11、同学不多,究其缘由, 同学运算的正确率不高;仍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第 2 页,共 1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是正常的吧, 由于同学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立刻让同学口算, 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 结合本学期要进行口算才能的测试,仍是要加强口算的练习,但是如何加强,仍是值得我们探讨吧!4、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本单元的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同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两
12、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运算难度,仍是在运算的方法上,有相同之处, 但也不乏存在肯定的差异;所以在课堂中要留意学问间的联系和对比,以便同学更好的把握运算的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应留意以下一些方面:一、留意课本资源的利用,让同学敏捷获得本事;我们常说新课程的内容很活,是由于它更留意了同学的自主进展,让同学有了更为广博的空间,更能呈现同学的个性;老师如何利用这样的有效资源,更好地表达同学的个性,让同学更好的进展,是每个老师所无限追求的目标;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一课中,老师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形动态
13、化;在主题图“ 乘车” 的问题上,以“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活动目标, 将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出现在同学面前,让同学通过独立摸索,大胆探究,合作沟通等活动,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不仅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仍初步接触到排列组合的内容;又如: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一课中,留意了对同学信息素养的培育;通过一张卫生评比栏,让同学依据图上小伴侣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即二(1)班 16 面红旗,二( 2)班比二( 1)少 3 面,并通过分析信息,解决二(2)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依此方法,解决其他各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性,例如让同学查找不同的条件
14、,挑选不同的条件,解答某班得的红旗面数;由于条件不同,解答算式便也不同;从中培育同学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才能;让同学不但会依据问题挑选条件,也会依据不同条件来解答问题;二、留意错误资源的整顿,在揪错的道路上反正;课堂的教学不行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同学的思维也总是有别于成人;看似一个很简洁的学问或许却是同学学习的难点;如在教学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留意了学问间的相互迁移, 重视了用同学已有的学问基础构建新的学问内容,排除了同学对新学问的陌生感,期望使同学易于接受、懂得;而且也针对同学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同学的动手才能,又使同学更直观地明白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形依旧存在;存在
15、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 (2)笔算中进位 “ 1” 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 “ 进 1” ;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勉励同学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觉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同学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 “ 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终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 ;其二,也把方法通过肯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同学的错误仍是有;如:(1)倒减;( 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细心预备的课堂,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们该怎么办?除了以后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角度动身去摸索外,更重要的是目前要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我们可以
16、抓典型的错例,和同学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马虎的错误,仍是方法的错误,或仍是其他的错误;让同学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防止这样的错误;由于运算题的内容到底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同学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订正错误, 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同学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特别重要的,老师切不行舍弃这样的教学资源;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5、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我长高了教学反思我又长高了一课,主要是让同学熟识长度单位“ 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我在课前备课时曾为怎样引出课题而大伤脑筋;后来
17、, 我打算带全部的同学实际测量一次身高,一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 自己长高了; 二是让他们体会到测量在生活中的用途;由于前一节课,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 厘米” 我特意告知每个孩子以“ 厘米” 为单位的测量结果;测量过的同学已经在卫生室的门口比起了高矮,甚至有的孩子兴奋地告知大家“ 我又长高了!”课上一开头,我问孩子们:“ 第一节课我们去测量了身高,同学们测量后都特别兴奋,你们发觉了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 我发觉自己长高了; ” 我立即板书课题, 接着问:“ 你们到底有多高呀?”“ 谁想知道老师有多高?先猜一猜吧!” 然后, 给每个小组一根和教师身高等长的绳子“ 请小组合作,用昨天学过的
18、厘米为单位,在分钟之内测量出老师有多高?”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致,都想知道老师到底有多高,小组合作测量起来;同学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是在预料之中的,我这样设计主要是让同学体验到:在短时间内用 “ 厘米” 为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既慢又简洁出错;汇报的结果是:有组没有测量出来,只有组测出了接近正确答案的结果;我趁机告知大家:“ 你们测量得慢是由于厘米是一个小伴侣,今日假如熟识一个大伴侣,你们就会很快很精确地测出结果,他就是米;” 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上面的谈话导入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成效很好,同学沉迷在自己长高的欢乐中,愿意明白和学习与之相关的学问,成长的欢乐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心理空间;
19、情境设计不见得非得是童话等虚拟的东西;这样的谈话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儿童的聪明在他们的指尖上,整节课同学动手操作,合作互动; 通过形式多样的嬉戏巩固新知,形成才能,达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反思这节课,我发觉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假如能更细致些,会取得更抱负的成效,如:、在熟识了米有多长后,同学对米和 1 厘米能建立不同的表象,正确的区分,并能正确估量课桌的长度;在此之后, 应指导同学用米尺去测量,并让同学在小组内正确测量老师的身高;、在数学活动是应在留意活动形式留意全体参与的同时考虑到同学的组织和活动的效果;假如活动这样设计会取得更好的成效:把同学分成两组
20、,以组作裁判, 出示结果或判定对错,另一组参与活动 ;然后交换;题目也进行了调整,增加 68 题,活动的效率会有较大的提高;、在板书“ 米” 后,一个同学大声说:“ 米,大米的米; ” 在出示小房子的图让同学判断单位时一个同学又说: “ 我家的房子上没有烟囱;” 这些充分说明: 同学情愿说,有剧烈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但他们不知如何沟通,如何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沟通的中关键话题去发觉问题,需要深化争论,尽心指导的地方;6、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我长高了教学反思表达想法; 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同学相互测量身高、步长、臂
21、展(两臂伸开的长度) 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熟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同学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欢乐;在这个活动中, 教材仍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同学进一步巩固对统计学问的把握;名师归纳总结 教材设计了五个活动项目,即测量身高、 测量臂长、 测量跨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第 4 页,共 14 页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通过这些测量活动,不仅可以使同学学会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加深对米和厘米的熟识,也可使同学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的数据;在这里教材设-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22、- - - 计了在学习测量时,老师在黑板上利用统计表进行记录的情形,目的是使同学巩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材仍通过两个同学对话的情形(即一名同学从统计表中知道身高 1 米 21 厘米的有 4 个人了,另一名同学准备看看王丽有多高),使同学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教学时,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的关系,只是师生共同示范了个别几个同学的身高测量,臂长测量,测量窗台的高度,门的高度,宽度等一些较大的长度,同学只是测量了课桌的长、宽这些较规章, 较小的长度,布置了一张家庭成员信息搜集表作为作业,要求填写身高、臂长、跨一步的长度这些信息,从做上来的成效看仍不错,但由于布置的是回家作业,很多都是家长帮着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新课 标人教版 小学 数学 年级 上册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