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资料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资料整理.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班机管理资料整理一、 名词解释:1、班级: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3、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中小学思想教育的骨干、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4、班集体: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5、青春期教育:对处于青春期学生进行
2、以性教育为主的生理、心理、伦理道德知识的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6、德育: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7、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8、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一种内心体验。9、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10、道德行为: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
3、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支配和驱使下采取的行动。11、品德: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12、学习指导: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以优化学习心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13、班级文化: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14、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中各种条例化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行为规范以及组织纪律等。15、主题班会:主题班会
4、是围绕一个教育主题开展的班级活动。16、集体舆论: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体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17、说服教育法: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18、实践锻炼法: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二:问答题:1、 简述班主任的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合理使用班主任的权力性影响力 (二)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引导者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三)班主任是班级的组
5、织者、协调者协调各种教育力量2、 班级管理的功能:第一层境界:维持班级秩序第二层境界:营造学习氛围第三层境界:形成班级合力第四层境界:学会自主活动第五层境界:提升生命质量3、班集体的特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合理的规章制度,自觉的纪律;有健康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有共同的活动;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 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一)制定班级管理规划(二)建立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三)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五)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5、 成绩优秀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缺点:1.成就动机严重困扰2.交往的困惑3.意志力较弱4.嫉
6、妒心、虚荣心相对较强教育方法:1.要做到重用与教育、表扬与批评相结合2.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3.指导学生自我调节情绪,使之处于良好状态4.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障碍6、 中等生的特点及教育:特点:1.遵守规范2.性格相对内向,习惯于自行处理问题3.甘居中游,缺乏竞争意识4.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毅力,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5.智力正常,有一定潜力教育:1.主动接近,热情关心2.给中等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自我存在价值的时间和空间3.进行学习指导4.积极争取并协调各方面的的教育力量7、 后进生的特点及教育:特点:1、成就动机低 2、考试焦虑3、学习投机心理高4、学习懈怠教育:
7、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转化后进生的重要前提。2.全面、综合地了解后进生各方面情况,对后进生形成主要原因作出准确的判断,然后再对症下药。3.人格系统问题和学习能力问题共同解决,相辅相成。4.调动各方面力量,尤其要启发其自身想要改变的愿望,争取家长的共同配合矫治。5.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形成后进生转化的支持性力量。6.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坚持不懈地进行矫治和帮教,阶段性总结和鼓励,使他们不断树立信心。8、 道德与品德的关系;联系:(1)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其内容来自社会道德。(2)品德对道德也有影响作用。如果个人品德具有典型性,对社会风尚、道德有影响作用。道德与品德的区别:(1
8、)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2)道德是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品德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9、 学习指导的内容:1.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反思2.对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指导3.对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指导4.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指导10、撰写操行评语的基本要求:* (一)善于观察和研究学生,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二)实事求是,切忌使用套话、空话* (三)抓住特点,写出学生的个性* (四)批评要含蓄* (五)评语对学生要有鼓舞、激励的作用* (六)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11、班主任家访应该注意的问题:(1)做好充分的准备 间接准备 直
9、接准备 (2)分析家访对象、确定谈话策略 (3)调整好情绪,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家长探讨有关问题 (4)家访应让当事学生在场 (5)可以单独家访,也可以同任课教师或学生干部一道家访12、指导家庭教育的途径:v (一)家访v (二)家长会v (三)举办家长学校v (四)建立家长委员会v (五) 通讯联系13、班级文化的建设:* (一)班级的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环境布置、座位编排、墙报以及班级卫生状况。* 1.适当物化班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合适的形式体现在合适的位置。* 2.设计动态信息发布栏* 3.结合班级教育教学进展,办好黑板报和墙报* 4.结合学生发展与成长,设立作品
10、展示区* 5.适度的绿化可让班级更显活力整齐美观的黑板报(二)构建班级的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级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 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 2.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3.培养健康的班级舆论* 4.培育优良的班风* 5.用班歌、班旗、班徽、班训等提高班级凝聚力(三)制度文化* 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中各种条例化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行为规范以及组织纪律等。14、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v 1.了解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v 2.了解相应的教育内容v
11、3.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15、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v 协调师生关系v 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强化,及时反馈v 适当的课业负担v 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v 设置问题情境v 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等等16、了解研究学生集体(个体)的内容:集体:1.班级的基本情况2.班级的思想品德状况3.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4.全班学生的健康状况5.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体:1.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2.学生的学习情况3.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4.学生的成长经历5.学生生活小环境的具体情况17、班级规则制定的基本原则:v 1规则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必要的;v 2.规则应该清晰明了;v 3. 规则应该与教学目的以及我们所了解的人们的
12、学习方法一致;v 4规则要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一致。18、班级文化的结构:v 物质文化教室环境 v 制度文化规章制度v 精神文化价值观念 、群体意识、心理氛围等19、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专业情意:专业理想:教育信念专业情操:理智的情操、道德的情操专业性向:富有爱心、善于合作、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勤于进取专业理念: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n 专业知识:过硬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开放的知识结构专业的班级管理知识n 专业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学习研究能力机智应变能力20、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一)学生的预习与指导* 1.端正预习态度,激发预习兴趣* 2.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
13、问题* 3.指导学生尝试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4.明确不同学科的预习要求(二)学生的听课与指导* 1.学生听课指导* (1)听课前的准备* 生理准备 * 心理准备 * 知识准备 * 物质准备 生理准备* 充足的睡眠* 课间休息* 中午不做剧烈运动,30-40分钟的午睡* 饮食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心理准备* 积极的心理暗示* 激发心理期待* 激发自信心* (2)听课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会看 * 让学生会听 * 让学生学会记笔记 * 学会积极思考 让学生会听让学生学会记笔记2.学生听课常见问题分析(三)学生的复习与指导* 1.及时复习* 2.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 (四)学生的作业与指导* 1.
14、学生作业的基本程序* 2.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21、了解与研究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1)、全面性(2)、经常性(3)、及时性(4)、联系性(5)、客观性22、了解与研究学生过程中应该克服的认识偏见:v (一)第一印象(首因效应)v 指班主任对某个或某些学生所得到的最初的信息因素所引起的心理效应。v (二)晕轮效应v 在教育上的表现就是以偏概全,或因一个缺点弥盖了整个优点;或因一个优点弥盖了其他缺点。v (三)推理定势v 班主任没有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仅仅凭一般的经验、少量而不很可靠的信息和一些表面现象加以逻辑推理,造成判断错误。v (四)态度定势v 班主任在工作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头脑中已有的
15、固定模式,会对学生形成不自觉的较为肯定的看法,并以此作出不同的结论。23、班干部的选拔应该注意的问题:v 主要岗位的轮换比例不低于1/3,不超过2/3v 轮换的时间间隔不要过于频繁v 下岗的班干部可参与别的工作24、确定班级目标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激励性原则3、重心性原则4、渐进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25、组织主题班会的基本要求:主题班会方案一般格式* 1.主题* 若主题范围很大可增加副标题* 2.背景分析* 要说明选择本主题进行活动的缘由和对主题的基本解释;要阐明对本班学生的相关思想、心理、生活实际的分析,以及开展本主题班会活动的具体价值。* 3.设计理念* 观点鲜明,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16、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教育目标* 要有明确、具体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围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 5.活动的形式* 主要形式如:辩论、竞答、朗诵、调查等,形式要灵活。* 6.活动的准备:要根据班会内容确定准备项目,准备过程应能体现教育过程。* 7.活动过程:说明活动顺序和步骤安排,要做到板块清楚、过渡自然。* 8.活动延伸* 要说明巩固班会效果的后续活动安排。26、制定班级计划应注意的问题:(网上资料,不一定准确,可自行去找)一、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注意两点:(1)目标的确定要根据班级实际,包括学生思想行为实际
17、和班级管理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2)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要具体,忌泛泛空洞。否则无法实施,成效不大。二、提出班级建设的指导思想寻找班级确立的文化建设目标的理论依据。三、具有班级建设的目的:四、依据班级建设的目标,师生共同制定的行为要求。(也可以说成是班规)制定的行为要求力求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条数适可而止,不要叙述过多。五、围绕班级建设的目标,教室的环境布局(物质文化、显性文化)分为几大板块,每个版块的主题是什么,内容如何,由谁来负责,多长时间更换等。六、加强班级建设的有效途径或载体是什么(1)板报:怎么出,由谁出,设哪些板块,起到什么作用,可能的话,有样版。(2)如果建立班级诚信
18、报、班级网页的话,内容的设置、版块负责人、多长时间出一期等等。(3)班级各类先进或标兵等评选。要有评选标准,评选时间(时间间隔不要太长,尽可能让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受到表彰)、评选方式等。载体多样,各班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管什么载体,都要调动学生整体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七、围绕班级建设目标,拟开展的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有专项材料。比如要召开主题班会的话,要有主题班会的教案等相应材料27、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一)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 (二)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1.单方面地尊重权感,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
19、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2.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 。3.赞成严厉的惩罚 。* (三)第三阶段:自律阶段(712岁)* 1. 规则是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 2.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 。* 3.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儿童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他人。 * 4.提出的惩罚较温和,更为直接地针对所犯的错误 。 28、德育原则:1、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2、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
20、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3、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点放矢地进行教育。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5、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相统一。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29、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一)说理教育* 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二)价值辨析(价值澄清)* 1.教师鼓励学生作出有意识的努力去发现自己的价值观。* 2.教师通过
21、提问、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 (三)小组道德讨论* 柯尔伯格与合作者认为儿童通过假设性的两难道德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道德推理,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推理。在20所中学得到证实。小组道德讨论的要素* 1.课程要素:内容是由一些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道德两难故事构成。* 2.小组要素:小组必须由不同阶段的学生混合而成,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高于他们推理水平的道德判断,触动原有道德经验结构,以达到改变自己原有的道德经验目的。* 3.教师行为要素:应具备道德发展的理论知识,根据特点启发学生思考、协调分歧。(四)群体规定* 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公约和规定,使
22、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有助于学生态度改变,产生约束力。* 群体动力学:从众二、动之以情,激发道德情感* 情境引发,培养情感:创设情境* 说明情境、实验情境、体验情境、体谅情境、冲突情境等。三、增强道德意志,落实行动* 1.激发愿望* 2.组织训练* 3.自我强化* 4.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5.树立榜样,促成迁移30、学生学习指导的基本方法:* (一)课程式* 1.课程讲授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教师的口头讲解,应结合多种方法进行。* 2 .讲授应结合各科具体知识。* 3 .利用正反例证,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 4.穿插谈话、讨论,实现师生双向交流和沟通* (二)渗透式* 学科教学和学习指导有机结合,同步
23、进行。* (三)门诊式* 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的方式。* (四)经验交流式* 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之间进行学习方法交流的方式。31、影响学习动力的内外部因素:(一)影响学习动力的内部因素* 1.学习需要* 2.学习目标* 3.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和判断)* 4.兴趣与选择性* 5.意志力与体力* 6.成功感* 7.结果归因(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二)影响学习动力的外部因素* 1.学习任务与材料(防止过难过易、有新颖性、同经验兴趣联系、呈现方式与学习方式)* 2.奖惩方式* 3.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利于学习* 4.学习的环境32、主题班会的设计:* 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教育主题开展的班级活动。* (一)确定主题* 学生成长过程中蕴涵的主题* 社会改革和发展中蕴涵的主题* 节日、纪念日蕴涵的主题* 传统教育中蕴涵的主题* (二)充分准备* 精心选择内容*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确定活动形式* (三)召开班会* 帮助班委会设计好班会活动程序* 协助主持人的工作* 要做好班会小结 (四)落实行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