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doc
《中级宏观经济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宏观经济学.doc(1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过去一百年间,为什么一些国家收入迅速增长而另一些国家仍然陷于贫困之中?为什么一些国家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而另一些国家却维持了物价的稳定?为什么所有国家都经历衰退和萧条周期性的收入减少和失业增加的时期而政府的政策可以怎样减少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减轻其严重程度?宏观经济学,通过对整体经济的研究,正力图回答这些问题以及许多相关的问题。宏观经济学以社会整体的经济行为及结果为研究对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即宏观分析方法), 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其中国民收入是进行宏观分析的关键,内容涉及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经济增长理论、经济繁荣与衰退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的运行机制及政策
2、效应分析。经济整体(或称为“经济体”)是指一个生产、分配和消费商品与服务的体系。它以是一个国家或经济独立的地区。二、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早先人们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来研究经济学?现代人一提到经济就会联想到发财致富,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发财致富的学问,古人研究经济学的出发点、动机和现代人是相同的。所以经济学是研究发财致富的学问,经济学起源于对价值来源的探讨。古人认为财富即金银财宝、贵金属,财富每时每刻在市场上交易和流通着,所以财富产生于商业、流通领域。一个国家要想致富就应大力发展商业,同时限制贵金属流出(也是一种国家干预)。这就是经济学的史前阶段对价值来源、财富产生的认识,被称为重商主义。古典经济
3、学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前为止。古典经济学的中心是研究国民财富如何增长,它强调了财富是物质产品,因此增加财富的方法就是通过资本积累等途径来发展生产。亚当斯密第一次宣称任何一个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他一方面批判了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来源的错误观点,另一方面又克服了重农主义所持有的只有农业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偏见,从而明确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古典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但是一个很小的经济问题新老葡萄酒的价值迥异给它带来了严重的危机。一瓶老酒的价格是一瓶新酒价格的一千倍甚至一万倍,原因何在?如果按照劳动价值论,那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
4、劳动。从葡萄酒的生产过程来看,从葡萄的采集、发酵、酿制、装瓶、出厂,这中间一瓶老葡萄酒和新葡萄酒所凝结在的人类劳动几乎是一样的。若假定保存成本可以忽略不计,那为什么价值就相差成千上万倍呢?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古典经济学从权威与统治地位上十分迅速地衰败下来。19世纪70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瑞士洛桑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几乎同时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开始了“边际革命”。这一理论反对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客观的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这是一种与古典经济学家截然对立的主观价值论。边际主义者强调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市场上的定价
5、与消费者主观的边际效用相关,由于存在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对各种产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就会存在递减。主观、心理的评价决定商品的价值。这是在世界观上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革命。按照边际效用理论,老酒比新酒贵是因为老酒的数量少,心理上的边际效用高,所以顾客买老酒愿意出很高的价钱;而新酒由于产量巨大,顾客心理上的边际效用低,出价就低。1890年,马歇尔出版的经济学原理提出了具有首创意义的均衡价值论。一方面,马歇尔把主观的、心理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归结为决定需求、消费、买方的力量;另一方面,将决定生产、供给、卖方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归结于生产者对成本的衡量,即客观存在的劳动价值论的力量。当两种力量完全相等时,就
6、形成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均衡状态,产生均衡价格。由此,马歇尔把主观的、心理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客观的劳动价值论综合为一体,形成均衡价值论。.这使得马歇尔成为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真正的集大成者,占据着无可争辩的“一代宗师”的地位。 使边际主义和古典经济学从对立、互斥变成互补,把经济学理论重新团结在“看不见的手”的旗帜下,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结束,新古典经济学同样把自由放任作为最高准则,但已不像古典经济学那样只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转向了消费、需求,它把资源配置作为经济研究的中心,论述了价格如何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从这种意义上说,新古典经济学又是古典
7、经济学的延续,但它是以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来论述自由放任思想。在宏观经济层面,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都呼吁政府放弃一切阻碍人们发财致富的政策,采用顺应和放任人类天性、激发和利用人人都有的自利动机来增进个人财富和社会利益的制度和政策。由于市场是万能的,因此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推论是,政府应该实行自由放任,也就是国家只起到“守夜人”的作用。国家要信奉市场机制,相信它能起到出清市场、维持一般均衡的作用,而且要为市场机制的运作设定一个框架,为大市场、小政府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新古典经济学毕竟未能经受住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考验,面对长期的萧条、近40%的社会生产力损失,新古典经
8、济学家既在理论上难以给予解释,又在政策上无法提出解决的措施。大萧条导致社会思潮的巨大变迁,那个时期的许多著名经济学家,例如劳伦斯克莱茵、弗兰科莫迪利安尼、保罗萨缪尔森、罗伯特索洛和詹姆斯托宾等,都曾在自传或文章里承认,大萧条是影响他们职业生涯的关键历史事件。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它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凯恩斯的通论是探讨当时形势的学术焦点。托宾于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在哈佛求学,他报告了那里的反应:“资深教员大多抱有敌意而年轻教师和研究生们则对凯恩斯的书趋之若鹜。”凯恩斯与马歇尔并列成为30年代经济学期刊中引
9、用率最高的学者,他在40年代排名第二,仅次于希克斯。这一影响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甚至在他去世的20年后,自19661986年,凯恩斯的引用率还排名第14位。在科学理论的贡献方面,通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引发的革命吸引了当时许多杰出的学者,而这些人的非凡贡献为人们对短期经济波动的解释开辟了新的思路。对此,萨缪尔森后来作了一个精炼的总结:“凯恩斯主义革命是20世纪经济学发展史中最重大的事件”。20世纪60年代晚期,凯恩斯主义共识开始出现裂痕,分歧逐渐扩大。此时,关于经济活动更传统的观点卷土重来。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凯恩斯主义先后受到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三波浪潮的冲击。它们是以弗里德曼
10、为代表的货币主义、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革命、以基德兰德和普雷思科特为代表的真实商业周期理论。新古典运动的参与者并不羞于表达自己的志向,也很为已有的成就感到自豪。在1980年代发表的名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终结的文章里,卢卡斯作了更直白的评论:“在40岁以下的优秀经济学家中,已经没有人把自己和自己的研究称为凯恩斯主义了,把某人列入凯恩斯主义者甚至会招来抗议”然而,就在卢卡斯给凯恩斯主义说风凉话的时候,“新凯恩斯主义”已蓄势待发。能准确判定为“新凯恩斯主义”的第一批研究始于197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巴罗、格罗斯曼、费希尔、布兰查德、罗默、斯蒂格利茨、曼昆等。新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
11、开创的宏观经济学大厦作了微观经济理论的补充,从而有助于调和看不见的手与宏观经济的短期失调之间的矛盾,让我们可以明白,当存在价格粘性、理性预期、价格制定者的激励机制的时候,市场如何发挥作用。从目前看来,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究竟谁占上风呢?还是让我们以事实说话吧。格里高利曼昆曾提到在新古典派的阵营中,还没有哪位大师离开学术圈、去公共政策领域担任过重要的职位。相反,新凯恩斯主义者就如同早期凯恩斯主义者一样,有许多人离开象牙塔几年时间,去华盛顿服务。其中,包括斯坦利费希尔、拉里萨默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珍妮特耶伦、约翰泰勒、理查德克拉利达、本伯南克和格利高里曼昆等。当然,我们的教程是属于当代主流
12、的新凯恩斯主义体系。学好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使我们掌握了一把分析、判断整个国家和社会经济形势和走势的钥匙。【人物故事】在2009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一位顶着一头蓬乱的棕色头发,用咆哮般的嗓音在发表演讲的经济学家成为会场内外大红人。此人早在2006年就开始唱衰美国,事实也正如他所预测般逐步推进。鲁比尼并不是侥幸猜中的,他进行了一系列关于上世纪90年代新兴国家经济崩溃的研究,从1994年的墨西哥、1997年的泰国、印尼、韩国,1998年的俄罗斯与巴西,到2000年的阿根廷,他发现现代国家经济要崩盘有一大共同点:赤字太多,支出大于收入。在了解症结后,他决定找出下一个会崩盘的
13、经济体,反复研究比较许多国家后,他惊讶地发现,下一个面临风暴的国家竟然是美国。彼时正当2006年7月,多头气势正盛。此后,他又在2008年上半年预言了投资银行的倾覆。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人们共同见证了投资银行帝国的分崩离析。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2006年底,克鲁格曼发表了一篇名为经济风暴的征兆的文章,提前预测到了去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1996年,克鲁格曼在其流行国际主义一书中成功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三、宏观经济学的三个研究层面概括而言,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内容划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层面。长期:经济的长期行为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范畴,它重点论述生产能力的增长。有一个
14、重要的前提是,假定劳动、资本、原料等等全都是充分利用的,因而忽略了衰退、繁荣以及有关利用人力和其它资源的短期波动。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于投入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如何导致产出的增长和生活水准的提高。GDPT图1-1:经济体的长期增长路线图1-1描绘了一个相对成功的经济体的长期增长路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经济体不断成长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出现的短期波动。就宏观经济学的长期研究层面而言,我们将致力于探讨促使经济体长期中不断成长的因素是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发生作用的,而不会纠缠于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本教程将在第十章讲述几种经济增长理论、介绍相应的经济增长模型。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探讨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都是在给
15、出社会总生产函数的前提下,来分析引致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分析对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权重。因此,长期中一个经济体的产出水平基本上是由它的生产能力来决定的,总供给曲线在“产量价格”坐标系中是一条垂直线,它所处的位置取决于经济体的生产能力。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垂直总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中期:在宏观经济学的中期研究层面,一个经济体的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固定不变,产出(output)确定了总供给,价格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两者。生产能力不变不等同于产出不变,实际上由于就业水平的变化,经济体的总供给水平(或称产出)也会随之变化。在在“产量价格”坐标系中,中期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所处的位置取决于
16、经济体的生产能力。在中期内,经济体的均衡产出水平将通过AS-AD模型来求解,大规模的通货膨胀总是需求变动的结果,而总需求曲线的变动(其处于坐标系中的位置)取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消费者的信心。本教程将在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中讲述不同流派的总供给观点、并将重点放在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观点上,同时结合需求曲线的变动来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短期:在短期中,一个经济体的生产能力被视为固定不变,产出(output)确定了总供给。与中期不同的是,经济体的价格水平也被视为不变,因而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由此可见,在短期中经济体的产量只取决于总需求,即总需求的变动引起了产量波动。本教程将在
17、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中讲述短期中经济体均衡收入的决定。我们将从凯恩斯交叉图(Keynesian cross)的基本模型开始,逐步过渡到构成更复杂、更现实的IS-LM模型,最后再到开放经济中的IS-LM模型。以上三个层面的研究内容构成了宏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的主干。概括而言,宏观经济学在长期层面讲述经济增长理论,在中期和短期层面讲述经济体均衡收入的决定。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其一,计算本国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中挣得的收入雇员的工资报酬、租金收入、公司利润等等;其二,计算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居民花在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其三,计量国内
18、各行业农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国内产值。很重要的一点是,所有这三种方法最终得到的结果名义GDP的总额和实际GDP的总额理论上应该是相等的。一、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既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4年全国GDP总量为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2013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有趣的是2014年各省区市的上报GDP值总和为68.43万亿元,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值高4.78万亿。除了上海、北京、
19、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这7个省(直辖市)外,其余省区市均的GDP增长速度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1990年代之前,世界各国基本都使用GN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总量。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化,跨国企业的剧增,美国等世界经济强国的经济衡量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最显著的就是其衡量标准由GNP变为GDP。GDP就像一块大蛋糕。做这块蛋糕的时候需要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场地、人工、原料、水电等等,而蛋糕做完之后又须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分配。而GDP的生产也是如此。 按要素收入的组成部分图中标号:1雇员报酬;2折旧;3企业间接税及其他;4非公司企业主收入;5对国外要素的净支付;6个人租金收入
20、;7公司利润;8净利息。简单说明:2、折旧指资本存量损耗费;3、企业间接税指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被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4、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6、个人租金收入包括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以及专利、版权等收入;7、公司利润包括股东得到的股息、公司未分配利润和公司所得税;8、净利息是指人们给企业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的利息收入,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但不包括政府公债利息,因为公债利息被看成是转移支付。表2.1显示了2005年美国国民收入按生产要素收入的具体分解。表2.1 美国2005年的国民收入,按类别分收入类别万亿美元占国民收入%员工工资7.1365.
21、3业主收入0.948.6个人租金收入0.070.7公司利润1.3512.4净利息0.504.6对生产的税收0.908.3减去:补贴(0.06)(0.5)企业转移支付0.080.7政府企业盈余(0.01)0.0国民收入10.90100 在表2.1中,美国国民收入中的有些部分代表了从资本获得的收入,包括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和净利息,总额为1.92万亿美元的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的18%。 2005年的美国国民收入中还包括0.94万亿美元的业主收入(占国民收入的9%)。这项收入是自我雇佣的个体户,包括未组成公司的企业业主的报酬。这一收入代表了一种支付给劳动和资本的混合收入。 对生产的税收销售税、消费税
22、和增值税被包括在商品的市场价格内。由政府支付给生产者的补贴等于负的生产税收。2005年,对生产的税收总额减去补贴是0.85亿美元,占国民收入的8%。二、支出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的内容是指一个国家的总支出(aggregate expenditure)就等于这个国家的GDP,即GDPAE。支出法的含义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GDP。国民账户根据商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将GDP划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是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居民。表2.2显示了2005年美国GDP这一分解的具体内容。第一栏列出的是2005年现值美元的数值,第二栏显示的是每个数值占名义GDP的百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级 宏观经济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