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依法治乡工作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水县依法治乡工作综述.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法制春雨雨润红尘习水县依法治县工作综述走进习水县依法治县资料陈列室,一块块金字奖牌格外显眼: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贵州省法治文化试点县,以及2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贵州省民主法治示范村、14个遵义市民主法治示范村。一块块金灿灿的奖牌背后,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带领72万人民五年来在“六五”普法工作道路上奋力前行、呕心沥血的付出。大家用实际行动构建了“大普法”工作的良好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党政重视,基层基础不断夯实2011年以来,习水县委政府围绕“富民、强县、设市、率先小康”战略目标,在“六五”普法规划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力前行。县人民政府按
2、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密切配合、全民共同参与”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六五”普法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完善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定期会议制度、联系会议制度、年度工作汇报制度、工作督查评议考核制度。县人民政府研究出台了习水县“六五”普法规划、习水县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考核奖惩办法、习水县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评估督导方案等相关重要文件。每年层层签订普法工作责任状,分解落实普法工作任务,将普法工作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以“法律八进”为载体,强化宣传,提升素质。一是开展法制宣传“三送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即“送法律进乡村学校服务民生、送法律进机关单
3、位服务稳定、送法律进企业园区服务发展”。在开展送法进校园、进千家万户、进军营、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在全县村居(社区)创建“法制夜校”;组织开展“小手牵大手?送法进校园”活动,在全县中小学聘请法制班主任。二是每年开展政法机关领导干部大宣传大走访活动,开展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工作。三是开展“三八”维权周等各节点宣传活动。四是针对治安整治、严打等专项工作开展,向治安混乱、违法犯罪突出村居派出普法工作队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活动;开展“平安习水、法治习水”创建专题法制宣传教育,举办全县法制宣传教育课件制作大赛,开展“弘法治、树诚信、创和谐主题实践活动。五是狠抓公职人员法律素质提升,抓好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学法用
4、法考核工作。同时组织征订5万册遵义市农村村民实用法律手册发放到各村居。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工作开展。县人民政府倾力投入,普法经费按照人均0.5元列入了财政预算,2012年2013年,全县捆绑投入“法治习水”创建经费超过2000万元。从2012年至2014年,每年又预算50万元专项经费开展法治习水、法治文化的创建工作,确保普法工作全面扎实有序推进。2015年习水“六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率先在全市顺利通过验收。创新宣传方式,积极营造法治氛围2013年5月,西城区广场法制宣传一条街建成,法经、大清会典等中外著名法典以广场文化的方式走进百姓生活。法治广场因其浓厚的法治元素,吸引不少路人在新建的雕塑、橱窗
5、等建筑旁驻足观看。市民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可以了解到商鞅、谢觉哉等对古代法律的贡献,可以彻底明白以身试法、约法三章、法不徇情等法治典故的来龙去脉。县法院的外墙也带给路人崭新的面貌,诸如“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没有程序的正义就没有实体的正义”、“法施于人、虽小必慎”。这些中外法治格言、警句、谚语,从书本走向习水中心城区的街头,以其独特的芬芳跨越时光,跨越国界,飘香在当今习水70万人民的面前。这些承担着塑造群众法制精神等功能的法治文化作为创建“法治习水”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启了习水法制宣传的新大门。2012年4月,习水被明确为全省6个“法治文化建设试点县”之一,对于法治文化建设工
6、作的思考和实践就一直在县委、县政府的谋划下,有条不絮进行,并经过科学调研后,于同年7月份启动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起步之初,县委、县政府就指明目标,要按照“一年探索试点,二年构建框架,三年推广铺开,四年完善体系,五年提升档次的总体思路,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习水法治文化建设走在遵义市乃至全省的前列。自“法治习水”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全县各乡镇、单位、学校、企业开展法治乡镇、法治单位、法治学校、法治企业创建工作。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东皇镇中学率先在全市开展“法治、责任、感恩”巡回报告会,请专家在习水县10间中小学巡回演讲,组织全县青少年参加2012年贵州省法制宣传教育网络知识竞赛,举办
7、中小学学科教学参透法制教育。习水县以强有力措施推进“法治习水”的创建,以法治文化建设为重点,突破常规普法难点,构建了立体的普法体系。2012年被确定为全省法治文化建设试点后,习水结合党建项目捆绑资金探索“法治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和企业文化、旅游文化共融共建、共推共创的模式,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有力助推了“法治习水”的创建。通过一年时间,按照习水县开展法治文化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法治文化街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百里法治文化长廊”、等项目全部创建完毕,具有鲜明习水特色的法治文化以独特的魅力侵润着群众的意识,2014年习水获全国“六五”普法中
8、期先进县称号。狠抓示范,打开法治建设新格局十八大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是国之重器,习水县委、县政府高度认识到加强法治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民生保障的需要。按照省市“法治县(区)”的创建工作要求,习水构建了党政统揽、部门参与、全民共建的“法治习水”创建工作格局,有效推进“六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习水以法治实践活动为重点,突破法治建设难题,促进经济法治、行业法治共创共建,按照一个经济法治齐抓共建、行业法治自主创建、基层法治结对联建的模式,贯穿于“法治习水”的创建过程中,效果明显。组织相关部门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充分利用3?15消费者维权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
9、6?5世界环境日、6?26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活动,为群众解答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强化群众维权意识,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素质和维权能力。习水以农村普法结对为载体,实现基层法治城乡结对联建,由普法成员单位每年各出资5000元以上,帮扶村居(社区)开展基层法治创建工作,实现“九个一”的创建标准,通过帮扶单位与被帮扶乡镇、村居(社区)努力,建成了东皇镇、土城镇、温水镇等“法治示范乡镇”3个。同时积极打造“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在习新公路和仁赤高速公路沿线打造7个升级版“民主示范法治
10、示范村”全县建成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63个,程寨乡石门村、桑木镇土河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分别命名为第五批、第六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二郎乡庆丰村、东皇镇府西社区被省司法厅、民政厅命名为首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积极探索建设“贵州省法治文化试点县”的创建工作。截止目前,全县试点建成法治文化广场1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1个、习新公路百里法治文化长廊、8个法治文化示范乡镇、7个法治文化示范村(社区)、16个法治文化示范单位、5间法治文化示范学校、1个法治文化示范企业。强化队伍,建设法治政府290项县级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经过再次压缩后,变为135项这是习水在依法治县理念指导下,主动
11、将权利减肥的结果,更是县人民政府从自身做起,自觉带头打造“法治政府”,以务实之举推进“法治习水”创建进程的真实写照。强化队伍建设,推进依法治县工作,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狠抓执法、法制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和行政执法人员队伍建设,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员选拔到法治队伍领导岗位。积极组织全县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全市依法行政考试,组织征订9500册遵义市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学法用法考核手册和7500册“六五”普法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分发到全县领导干部手中,开展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为全县各单位、乡镇征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系列讲座光盘87套进行学习,提高干部法律意识,增强干部法律素质。领导
12、干部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后,组织全县1100名公职人员参加2013年贵州省“六五”普法无纸化考试,分4次对全县3200名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发出通报进行整改。干部法治思维转变了,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良好契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规制度,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建立完善依法审核、发布动态管理工作机制,依法规范,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和时限,实行限时办结制度,严禁法定审批流程任意增加审批环节。各部门、乡镇集中放权,所有公章集中到党委、政务服务中心,实行联合审批、限时办结、全程代办的“一站式”服务。同时,把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
13、集中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协勤、协管人员管理和执行罚缴分离及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重点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完善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制度,杜绝粗暴执法、侵害执法对象合法权益行为,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和规范化建设,提高行政复议效能,强化行政复议专业队伍建设,健全行政复议机制。2012年以来,全县各级行政机关共办理案件3285件,申请行政复议112件,维持率达94%。五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项依法治理,促进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围绕平安建设,开展了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围绕坚持两条底线,加大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围绕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深入开展煤矿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围绕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习水,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围绕中小学生上学安全问题,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和学校安保整治专项行动一系列的专项行动,有力地规范了行业秩序,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