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常用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PPT课件.ppt





《最新常用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常用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PPT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常用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常用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及临床意义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正常值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正常值.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富平县医院张百胜嗜碱性粒细胞占0.5%-1%。平均循环时间是12小时。参与体内的脂肪低谢。当食物中的脂肪被肠吸收后,周围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数随即增加。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出肝素(heparin),激活在血浆中的脂肪分解。这是由于肝素作为脂酶的辅基增强了脂酶的作用。结果加快了由脂肪分解为游离脂肪酸的过程。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组胺与某些异物(如花粉)引起过敏反应的症状有关(请参考免疫学教材)。此外,嗜碱性粒细胞被激活时还释放一种称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eosinophile
2、chemotacticfactorA)的小肽,这种因子能把嗜酸性粒细胞吸引过来,聚集于局部以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4%,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嗜酸性粒细胞在体内的作用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在对蠕虫的免疫反应中,嗜酸性粒细胞有重要的作用。在有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等情况时,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第二类白细胞称为单核细胞,胞体较大,直径约为15-30酶m,胞质内没有颗粒,它们约占血
3、液中白细胞数的4%-8%。单核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中发育。当它们从骨髓进入血流时仍然是尚未成熟的细胞。与其他血细胞比较,单核细胞内含有更多的非特异性脂酶,并且具有更强的吞噬作用。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2-3天天后后迁移到周围组织中,细胞体积继续增大,直径可达50-80m,细胞内所含的溶酶体颗粒和线粒体的数目也增多,成为成熟的细胞。固定在组织中的单核细胞称为组织巨噬组织巨噬细胞细胞,它们经常大量存在于淋巴结、肺泡壁、骨髓、肝和脾等器官。激活了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巨噬细胞能生成并释放多种细胞毒、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参与机体防卫机制,还产生一些能促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生长的因子。在炎症
4、周围单核细胞能进行细胞分裂,并包围异物。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中的一大类,它们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根据细胞成长发育的过程和功能的不同,淋巴细胞分成T细胞和B细胞两类。在功能上T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则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T细胞在血液的淋巴细胞中,约占70%-80%,在血液和淋巴组织之间反复循环,还可以停留在外周淋巴器官如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寿命较长,一般为数月为数月,有的长达一年一年以上以上。T细胞被特异性的抗原物质激活后,进行增殖和分化,形成在功能上各异的两类细胞,即T免疫效应细胞T记忆细胞。长寿命的记忆T细胞在血液中不断循环,当他们再次遇到曾经接触过的抗原时,即使相隔几年之久
5、仍能加以“识别”。在第二次与抗原体接触时能激发一种继发反应,这种反应比原发反应更强烈的引起细胞增殖,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B细胞在血液中B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5%。固定在B细胞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单体IgM和IgD)是抗原的特异性受体。当它们初次与某一个抗原接触而被致敏时,一部分B细胞即分化成熟为浆细胞浆细胞,浆细胞即开始生成对该抗原特异的免疫球蛋白并将它们释放到周围的组织液中,这就是免疫抗体免疫抗体。只有当某些调节性因子,如由辅助性T细胞所释放的淋巴因子和巨噬细胞释放的白细胞介素-1存在时,B细胞才能被抗原激活。浆细胞不再在血液中循环,在它们生存的2-3天时间里一直停留在
6、组织中。有小部分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发展成为记忆性记忆性B细胞,细胞,寿命很长,且保持特异性,由它们增殖生成的后代细胞也寿命很长,且保持特异性,由它们增殖生成的后代细胞也保持着这种特异性保持着这种特异性。当它们再次接触具有同样特异性的抗原时,便能迅速被激活,成为特异B淋巴母细胞。由记忆性B细胞增殖生成的后代细胞愈多,被特异性抗原、激活的B细胞数也愈多。可见B细胞系统的“记忆”能力是取决于具有抗原特异性的记忆细胞数目的多少。一、血常规检查:1、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1012-5.31012/L(400万-550万个/mm3)。女:3.51012-5.01012个/L(
7、350万-500万个/mm3)。儿童:4.01012-5.31012个/L(400万-530万个/mm3)。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2、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老年(70岁以上):男性94122g/L,女性:87112g/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
8、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3.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RC):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因而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的观察均有其重要意义。参考值参考值:目测法:成人:0.51.5%,新生儿:26%临床意义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1)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2)判断疗效: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在补充铁剂及维生素B12、叶酸之后,网织红细胞应迅速增多。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红细胞生成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典型病例常低于0.5%4、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WBC)正常
9、参考值成人:4-10109/L(4000-10000/mm3)。新生儿:15-20109/L(15000-20000/mm3)。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病毒性感染.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5、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中性秆状核粒细胞: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细菌感染,炎症急性化脓性
10、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淋巴细胞增高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减少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一般而言,如
11、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6、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50-300106个/L(50-300个/mm3)。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7、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的功能为保护毛细管完整性并参与凝血过程。因此它在止血生理过程和血栓栓塞的发病中有极重要的意义。参
12、考值参考值:许氏法:100-3001000000000/L增多见于增多见于:(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淋巴瘤。(2)手术后、急性失血后、创伤、骨折。(3)某些恶性肿瘤、感染、缺氧。减少见于减少见于:(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巨幼细胞性贫血等。(2)脾功能亢进、放射病、癌的骨髓转移。(3)某些传染病或感染:如败血症、结核、伤寒。(4)某些药物过敏:氯霉素、抗癌药等。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为(4010O)109L,其种类和功能见表白细胞种白细胞种类类百分比百分比主要功能主要功能中性粒细中性粒细
13、胞胞5070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组织和衰老的红细胞嗜酸性粒嗜酸性粒细胞细胞055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嗜碱性粒嗜碱性粒细胞细胞01参与过敏反应(型变态)单核细胞单核细胞38吞噬作用和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及调节淋巴细胞淋巴细胞2040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五分类血常规正常参考值及出处五分类血常规正常参考值及出处一.血红蛋白(Hb):1.成年:人卫诊断学第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版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2.新生儿170200g/L人卫诊断学第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
14、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版3.老年(老年(70岁以上岁以上):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版男性94122g/L女性87112g/L二、红细胞(RBC):人卫诊断学第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版1.成年: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2.新生儿(6.07.0)1012/L三、红细胞平均值(仪器法)人卫诊断学第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版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成人:8010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血细胞分析仪法2734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
15、度(MCHC):320360g/LMCV,MCH,MCHC合称贫血三项有助于分析贫血原因和诊断。合称贫血三项有助于分析贫血原因和诊断。一般来说一般来说MCH、MCHC、MCV三项小于正常值,常见于缺铁性贫血。三项小于正常值,常见于缺铁性贫血。一般来说一般来说MCH大于正常值,大于正常值,MCHC、MCV略高于正常值,常见维生素略高于正常值,常见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贫血。也有可能是慢性胃和叶酸缺乏引起贫血。也有可能是慢性胃炎引起大细胞性贫血。炎引起大细胞性贫血。四、红细胞比容: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4版版男0.38-0.508女0.335-0.45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
16、W):RDWCV11.514.5人卫诊断学第人卫诊断学第7版版RDWSD3946fl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检验服务指南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检验服务指南六.白细胞(WBC):人卫诊断学第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第3版版1.成人(4.010.0)109/L2.新生儿(15.020.0)109/L3.6个月至2岁(11.012.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检验服务指南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检验服务指南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率)5070%LYMPH%(淋巴细胞百分率)2040%MONO%(单核细胞百分率)38%EO%(嗜酸细胞百分率)
17、0.55%BASO%(嗜碱细胞百分比)01%NEUT#(2.07.5)109/LLYMPH#(0.84.0)109/LMONO#(0.120.8)109/LEO#(0.050.5)109/LBASO#(00.1)109/L七、血小板:(100300)109/L人卫诊断学第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人卫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版14.血清尿酸(UA):尿酸是体内核酸中嘌呤解的最终产物。大部分经肾脏排出。以肾功能受损时,尿酸易潴留于血中而导致血中含量升高。在肾脏病变早期,血中尿酸浓度常首先升高。所以此项指标有助于较早期的诊断肾脏的病变。参考值参考值:尿酸酶法:M(男):(男):38.3mg
18、/dLF(女):(女):2.56.0mg/dL磷钼酸还原法:M(男):2.57.0mg/dLF(女):1.56.0mg/d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尿酸含量升高:(1)痛风症,尿酸含量可升高。(2)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般伴有血清尿酸增高。(3)血白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或其它恶性肿瘤也可导致血尿酸升高。(4)氯仿,四氯化碳及铅中毒等均可使血尿酸增高。尿常规其它1.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参考值男性:540U/L;女性:535U/L临床意义(1)血清ALT活性增高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胆管炎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和脑
19、出血等。药物和毒物:氯丙嗪、异菸肼、奎宁、水扬酸制剂及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同磷等引起ALT活性增高。2.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参考值参考值:040IU/L(1)当心肌梗塞时,血清AST升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内显著升高,48小时达高峰,35天恢复正常。(2)各种肝病也可引起AST升高。如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3)心功能不全、胸膜炎、肾炎,服用某些药物如异菸肼、氯丙嗪、鲁米娜等均可使AST升高。3.总胆红质素总胆红质素T-BIL3.4217.1mmol/L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胆红素增高
20、见于:(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4.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D-BIL1.713.34mmol/L直接胆红素是红肝细胞代谢后生成,经胆道系统随胆汁一起排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外阻塞,使胆汁排泄途径受阻或排泄不畅,致使胆汁淤积,肝胆管内压逐渐升高,导致毛细胆管破裂,直接胆红素经淋巴间隙或血窦进入血液循环,使血中直接胆红素升高。临床意义临床意义:直接胆红素升高于阻塞性黄疸、如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二.生化检测肝功能常见检查项目及意义项目项目名名 称称参参 考考 值值
21、简简 要要 意意 义义ALTALT谷丙转氨谷丙转氨0 04040单位单位/升升升高见于肝炎、心肌炎及多发性肌炎升高见于肝炎、心肌炎及多发性肌炎TPTP总蛋白总蛋白6060克克8080克克/升升(6(6克克8 8克克/分分升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功能障碍蛋白质合成减少,蛋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功能障碍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烧伤等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烧伤等ALBALB白蛋白白蛋白3535克克5555克克/升升(3.5(3.5克克5.55.5克克/分升分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尿中大量丢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尿中大量丢失,如肾病综
22、合征失,如肾病综合征GLOGLO球蛋白球蛋白2020克克2929克克/升升(2(2克克2.92.9克克/分升分升)升高,见于结缔组织疾病,肝脏纤维化,骨髓瘤升高,见于结缔组织疾病,肝脏纤维化,骨髓瘤A/GA/G白蛋白与球蛋白比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值1.51.52.5:12.5:1降低,见于肝脏纤维化降低,见于肝脏纤维化TBILTBIL总胆红素总胆红素1.71.717.117.1微摩尔微摩尔/升升(0.1(0.1毫克毫克1.01.0毫克毫克/分升分升)升高,见于溶血、肝损害及胆道阻塞升高,见于溶血、肝损害及胆道阻塞DBILDBIL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0 03.43.4微摩尔微摩尔/升升(0(00.
23、20.2毫克毫克/分升分升)升高,见于肝损害及胆道阻塞升高,见于肝损害及胆道阻塞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T或GGT)等。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同时AST也升高,但是AST升高程度不如ALT。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
24、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正常而GT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患慢性肝炎时如果GT持续超过正常参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等的测定。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是指经过肝脏处理后,总胆红素中与葡萄糖醛酸基结合的部分。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后的排出发生障碍排出发生障碍,即发生胆道梗阻。如果同时测定T
25、bil和Dbil,可以鉴别诊断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一般Tbil85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20;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一般Tbil200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35;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一般Tbil340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60。另外GT、ALP、5核苷酸(5NT)也是很敏感的反映胆汁淤积的酶类,它们的升高主要提示可能出现了胆道阻塞方面的疾病。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包括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它们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前白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脏合成蛋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常用 血液 生化 检查 正常值 临床意义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