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共·财政学笔记(共23页).docx
《陈共·财政学笔记(共2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共·财政学笔记(共23页).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 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一)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更你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1. 特征 :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二) 公共物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个别人需要)1. 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2. 混合物品:只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或只具有不充分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桥梁)(三) 公共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所满足的社会需要,公共物品从供给方面表达,公共需要
2、从需求方面表达。1. 特征: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单个公众无差别享用的、也要付出代价、是政府的指责。(四) 公共财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应该是公共财政,针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性财政提出的。为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分配行为。(五) 市场失灵:市场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情形1. 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六) 政府干预:政府与市场互补,并非替代,来弥补市场失灵。1. 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与物品3财政手段2. 弊端:1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或失误4政府职能越位、缺位(七) 财政
3、职能: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固有的功能,要说明的是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或者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1. 资源配置职能:广义指社会总产品,狭义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核心是效率问题,机制与手段有:(1) 明确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与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指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 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4) 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经济增长。(5)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 收入分配职能:核心是实现公平分配(1) 划清市场分配与
4、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 规范工资制度。(3) 加强税收调节(4) 转移性支出维持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3.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1)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 制度安排的自动稳定作用(3) 投资补贴税收促进公共设施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4) 保证非生产性社会公共需要,例如环保、社保等。二.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问题(一)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1. 纯公共物品:强制征税,由于公共物品享用量无法量化,因此政府对公共市场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的组合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与支出的规模成为财政学关心的问题。2. 准公共公共物品(1
5、) 具有非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例如桥梁:一是通过征税弥补,免费使用;二是通过收费弥补,交费者使用。(2) 外部效应性:外部效应很大时视为纯公共物品(例如基础科研成果)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3) 实践来看,各国提供的方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3. 实践:技术改进(加密)、私人物品捆绑、转嫁给私人物品提供商、明确产权、BOT(二) 公共生产:不等于公共提供1. 提供纯公共物品应采取国有国营模式。2. 垄断型国有企业采取国有国控模式3. 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应采取公司改造模式。4. 中小型固有企业放开搞活。(三) 公共定价:包括两个方面:纯公共定价、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1. 一般定
6、价方法(1) 平均成本定价法:AC(2) 二部定价法:与量无关的基本费、按量支付的从量费(3) 负荷定价法:按照不同时期需求量制定不同价格。2. 自然垄断的公共定价:(四) 财政支出效率,两方面1. 配置效率:首先是财政支出占GDP比重适度的问题,也就是政府的资源配置与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恰当结合问题。2. 生产效率:难以确定,又称为X效率3. 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集中体现。(五) 财政支出效益:对资源利用的程度,内涵与范围:1. 内源性效益:财政支出本身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1) 财政支出总量效益/财政支出结构效益/财政支出项目效益。2. 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一
7、是部门在财政资源的配置上是否合理并得以优化,二是部门本身的工作绩效评级。3. 财政支出的分单位绩效评价:一是对预算与相关决策的执行情况;二是单位的资金管理机制是否完备,三是资金使用的最终效益(六)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1. 成本-效益分析法:计算NPV,比较PVB和PVC(贴现后成本与收益)2. 最低成本法:适用于成本易于计算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七)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1. 原则:3E,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2. 体系:规模效益指标体系(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财政支出贡献率、财政支出公共物品产出率)/结构效益指标体系
8、/支出项目效益指标体系/公共部门效益指标体系。(八) 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塔洛克。1. 研究的问题是公共选择问题,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别私人相区分的集团选择。作为一种选择,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作为一种政治过程,要经过立宪、立法议会、行政司法三个阶段2. 意义:指导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借鉴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公共决策法制民主化实践/借鉴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九) 我国财政民主化与法制化1. 预算法、决定2.
9、法制化:财政立法、财政执法、财政行政复议(十) 财政监督: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要素:财政监督主体(各级财政部门)/范围(预算、税务、国有资产、财务会计、预算外资金)2. 流程:检查、调查、建议、反映3. 方式: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个案件查三.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一) 财政支出分类1. 功能分类26项2. 经济分类:(1) 经常性支出: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需的支出,税收弥补,公债会产生时间性差异。(2
10、) 资本性支出: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可以税收、国债弥补。(3) 净贷款3. 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二) 财政支出规模1. 衡量指标(1) 活动规模:财政收入占GDP/GNP的比重、财政支出占GDP/GNP的比重。(2) 支出规模及变化: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自变量GDP)、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自变量GDP)。2. 增长规模一般趋势:(1) 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居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此外一些公共支出的增长快于GDP增长。)(2) 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导致财政支出增长包括内在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是
11、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速的主要原因。内在因素是固定税率,替代效应指危急时刻公众会接受提高税率,用公共支出代替私人支出。危机时期过去后,公共支出会维持较高水平,因而称为替代-规模效应理论。(三)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占GDP比重改革开放开始下降,97年开始回升。原因:1. 改革前,计划经济体制决定,财政支出占GDP比重高,一方面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另一方面企业利润上缴国家,所以改革开始后放权让利使比重下降,是体制转轨的必然结果。之后经济发展使比重上升。(四) 财政支出影响因素以及合理规模选择的路径1. 宏观因素: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2. 宏观因素:政治性因素:
12、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3. 宏观因素:社会性因素:人口医疗社保等。4. 微观因素:公共物品的需求、成本、价格、质量、生产组织形式等5. 选择路径政治决策。(五)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1)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经济结构发展越成熟,对公共支出要求越高,也会快于GDP增速。(2) 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生产性公共资本也是内在动力。(六)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与优化思路1. 改革开放之初财政收入下降压缩基本建设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下降;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支出退出竞争性领域;2002年统筹城乡发展。2. 当今优化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财
13、政支出与保障民生的关系: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与推进社会事业协调的关系;二是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三是财政支持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四是增加投入和制度建设的关系。四. 经常性支出(一)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国家的基本职能与支出。保障人民生产与生活安全,保障生产进行1. 行政管理支出:广义包括以一般公共服务为主的三类科目: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外交。应对支出规模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和立法监督。2. 国防支出:(二) 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支出:仍归类于非生产性范畴1. 教育支出:义务教育是纯公共物品,之外的属于混合物品,但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2. 科学技术支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
14、在首位,国家投入:一是完善科技投入机制,二是税收激励,三是政府采购。3. 医疗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后者属于混合物品范畴)我国投入不足、医保机制不健全,区域医疗水平差距大,医疗费用高。(三) 社会保险支出:必须靠政府实施:一,弥补市场失灵(分配);二,社保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三、私人保险不可能完全提供给人们经济保障。(道德风险、免费搭车、系统性风险。)1. 西方保险制度:保障名目繁多 /资金来源确定 /支出依法由政府安排 /社会化,无地区和身份差别/ 运作有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两种(现收现付制是靠后代人养老,完全基金制是自我养老,不存在代际收入转移,部分基金制是自我养老和后代养老
15、结合的模式。)2.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保制度: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为骨干,以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为辅助,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险体系(1) 社会保险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相辅相成;(2) 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制运作模式。(3) 积极推广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改革。(4) 多层次多种类多渠道覆盖面不断扩大;五是立法通过并实施社会保险法。3. 财政部门职责与投入(1) 对各项基金的经费支持(2) 中央财政拨款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3) 补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不足:筹集方式:社会保险税/收保险费制度五. 财政投资性支
16、出(一) 财政投资性支出一般分析1. 投资通过加速原理促进经济增长。2. 政府投资的特点与范围:社会中包括政府与非政府投资,一般而言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我国还有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的一部分用于政府投资。本章指预算内资本性投资支出。(1) 特点:一是政府投资可以不盈利,但是能够提高整体国民经济效益。二是政府财力雄厚,资金来源多数是无偿的,可以投资大型长期项目。三是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2) 地位与作用:发达国家政府投资占比重小,主要是通过间接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欠发达国家仍需要通过政府投资直接手段培育市场,调整间接结构。(3) 政府投资决策标准:1) 资
17、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2) 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标准:资本技术构成高3) 就业创造标准(二) 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决定着产业的发展水平,狭义的主要包括交通、供水供电等,广义的还包括无形产品等。是政府资本性投资的主要领域,基础设施固定资本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不可分性。需要大量资本投入,需要政府承担。1. 感应度系数:各个部门平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感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质量。基础设施的感应度强。(与一般产业投资呈互补性等产量曲线,但二者增加先后均有可能)2. 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我国)(1)
18、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 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3) 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4) 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 BOT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招商,建设经营,协议期满收归(三)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理由1. 一般性:由于三农投入具有外溢性,使得其具有了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特征,政府必须介入。2. 特殊性:一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靠自身难以生产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二是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从长远来看,城乡协调发展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3. 措施:全面取消农业税/财政补贴/支持农业综合开发
19、/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四) 财政投融资制度1. 定义: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参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它也成为“政策性金融”2. 意义(1) 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2) 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准公共物品。(3) 可以形成对企业和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3. 基本特征(1) 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2) 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3) 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20、。(4) 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经营(5) 预算管理比较灵活(五) 政策性银行1. 国家开发银行,直属国务院领导,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力为己任,特有业务:作为政府或企业的咨询顾问和对大企业的债券承销。资金来源:政府资本金、人民币债券和外债。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资金来源:财政核拨金、对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使用农业政策性贷款企业的存款。3. 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提供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为成套机电产品出口提供借贷贴息及信用担
21、保。资金来源:国拨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和金融债券4. 特点(1)业务职能的政策性(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政府性:财政借款/财政贴息/税收减免。六. 转移性支出(一) 财政补贴1. 概念: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具有政府性、产销企业针对性、多样性、利益相关性、竞争力影响性、专项性。2. 分类: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1) 禁止性补贴:视出口实绩和使用国产而非进口为条件的补贴应禁止,包括 出口补贴 和 进口替代补贴。(2) 可诉补贴(黄箱补贴):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施的补贴,1) 不允许:取代阻碍另一成员国的进口/取代阻碍另一
22、成员国的出口/造成价格和销售量的大幅度变动/商品在国际市场份额增加。2) 取消三条件(同时具备):专项性/被起诉/被证明对成员国造成实质性损害(威胁)(3) 不可诉补贴(绿箱补贴):不具有专项性的补贴、农、贫补贴等。3. 影响机制:(1) 改变需求结构:价格-消费(2) 改变供给结构:农产品价格补贴。(3) 将外部效应内在化:科学研究补贴4. 经济与社会效应:(1) 积极效应1) 首要意义-贯彻国家经济政策2) 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4) 消除挤出效应5) 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2) 消极效应:过多滥用财政补贴手段1) 过多过大规模财政补贴,
23、构成长期赤字,削弱长期宏观调控能力。2) 长期补贴会使受补贴单位依赖,企业不公平竞争,形成“政策性亏损”。3) 使经济体系中政府行为扩大,压缩了市场,不利于改革。4) 扭曲价格体系,扭曲消费结构,加大宏观调控难度。5. 我国调整(1) 取消不符合WTO规则的补贴:取消针对出口的/合理利用黄箱/用足用好绿箱/调整现行低效率补贴(粮食、国企财政补贴)(二) 税收支出:1. 概念: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政府间接性财政补贴支出。2. 分类:照顾性税收支出(纳税困难)/刺激性税收支出(改善资源配置,分为 针对特定纳税人 和 针对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陈共·财政学笔记(共23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