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审计重要与审计风险.ppt





《三章审计重要与审计风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章审计重要与审计风险.ppt(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章审计重要与审计风险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一、审计重要性一、审计重要性 审计重要性概念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原因,并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在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注册会计师也需要考虑重要性水平。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错报中包括漏报。关于审计重要性,应当明
2、确以下几点:(1)重要性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2)重要性概念从总体上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的,是以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为出发点的。(3)影响重要性水平判断和确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4)重要性水平在理论上是一个确定性的概念,但实际工作中只能接近。仅从数量角度考虑,对重要性进行判断,就是对财务报表中允许出现的错误作出上限规定,对于超过上限规定的错报即认为是重要的,不能接受;反之,该错报则不重要,可以接受。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需考虑财务报表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两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一)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一)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
3、定 审计人员需要首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以适当的比率进行计算,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1、确定判断基础、确定判断基础 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费用总额、毛利、净利润等2、计算各报表的重要性水平、计算各报表的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两种。(1)固定比率法 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按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少时用10,净利润较大时用5);按营业收入的0.51;按资产总额的0.51;按净资产金额的1 对非盈利组织:费用总额或总收入的0.5%;对共同基金公司:净资产的0.5%。(2)变动比率法 变动比率法是指根据总资产或总收入两项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4、举例见教材P42表3-13、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定、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定 如果同一时期各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一致,审计人员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性水平的确定1、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到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2、分配方法:平均分配法和不平均分配法。平均分配法:将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按同一比例分配给各账户。不平均分配法:考虑如下因素,将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不按同一比例分配给各账户。应考虑如下因素: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审计成本;各账户或交易重要
5、性水平与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必须指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很难预测哪些账户可能发生错报及错报金额,也无法事先确定审计成本的大小,所以,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是一个难度很高的专业判断过程,必须寻找到成本和质量的最佳结合。三、重要性的运用三、重要性的运用步骤1:进行重要性的初步判断步骤2:将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分配至各个账户 计划阶段步骤3:估计每个账户的总体错报步骤4:估计所有账户错报汇总数步骤5:将所有账户的错报汇总数与初步的(或经修正的)重要性进行比较 审计报告阶段情形情形错报汇总数错报汇总数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措施措施拒绝调整后拒绝调整后小于小于60万万100万万提请调整提请调整无保留意见无保留
6、意见接近接近95万万100万万追加审计程序;追加审计程序;提请调整提请调整视追加程序之后发视追加程序之后发现的错报情况而定。现的错报情况而定。保留意见(教材)保留意见(教材)超过超过150万万100万万扩大实测范围;扩大实测范围;提请调整提请调整保留或否定意见保留或否定意见四、审计风险的内涵四、审计风险的内涵(一)审计风险的定义(一)审计风险的定义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的确定,需要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态度、审计失败对会计师事务所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因素。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应当足够低(低于10%),以使审计人员能够合理保证所
7、审计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错报。审计人员发表不正确的审计意见可分为两种情况:误拒风险、误受风险(二)审计风险的形成(二)审计风险的形成1、审计风险的成因、审计风险的成因(1)客观原因)客观原因 审计风险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审计活动所处的法律环境。审计责任尤其是法律责任的存在是审计风险存在的直接原因。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是审计风险产生的另一个客观原因。现代审计方法所存在的缺陷也是审计风险形成的重要客观原因。(2)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 首先,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直接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形成。其次,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也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主
8、观原因。2、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审计风险可进一步分解为两个基本的构成要素: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1)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为什么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 注册会计师不能降低重大错报风险,只能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2 2)检查风险)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审计 重要 风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