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期末考试重点.doc
《电视专题期末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专题期末考试重点.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专题片的基本类型(一)新闻性专题片 新闻性专题片即电视专题报道,是专题类新闻中侧重于进行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报道对象必须是新闻近发生或发现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并有深度报道价值的人物、事件、经验或社会现象。新闻专题往往是多侧面、多视角,多层次地展现有关的新闻事实和相关背景材料,从中说明事实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并分析其现象与本质、内在条件与外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提示主题材的深刻意义。新闻性专题的主要特征:必须围绕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展开,并尽可能及时编制播出。(二)社教性专题片 社教性专题重在于社会教育,是以思想和社会教育为主要特征的专题节目,与新闻性专题的区别在于不强调时效性,而
2、强调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社教性专题融知识性、服务性、欣赏性为一体,突出在科教文卫、法制、民族等社会领域中选题。社教性专题片的主要特征:新闻性并不突出,强调的是社会性与教育性,兼具知识性、服务性、欣赏性为一体。(三)散文性专题片 散文性专题片注重电视片的文学性、抒情性。不论是山水风光还是历史文献,或人物素描,其专题表现的不在“事”,而在于以事抒情,借景写意,散文性专题的主观表达与新闻性专题的客观叙述形成强烈对比,其解说词的写作常采用诗、歌、散文的笔法,文学性十分突出。代表作品如话说长江让历史告诉未来等;刘郎的作品西藏的诱惑苏园六纪苏州水等也是散文性专题的代表作。第二节 专题片的叙事一、叙述者 叙
3、述者是叙事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即指叙事文中的“陈述行为主体”,或称“声音或讲话者”,它与视角一起,构成叙述。 叙述者 (NARRATOR)在影片中直接以语言为观众提供讯息或发表评论的人,这个人不一定会出现在画面上。例如一般的纪录片解说员,就是评论者。叙述者类型有:1、异叙述者与同叙述者根据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的关系划分,将叙述者划分为异叙述者与同叙述者。(1)异叙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他讲述的是别人的故事。优势在于可以凌驾于故事之上,掌握故事的全部线索和各类人物的隐秘,对故事作详尽全面的解说。同时采用纯粹的观察记录,能有节制地发出信息。如惊心动魄22小时,摄制组置身于指挥部和抓捕两个现场,对警
4、察和歹徒,整个事件全知。异叙述者的劣势是不能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借别人的同期声来表现。(2)同叙述者:故事的人物,他(她)叙述自己的或与自己有关的故事。其优势在于能剖析 人物内心活动,特别是处于矛盾中心的主人公的叙述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如电视专题节目面对歹徒。2、外叙述者与内叙述者(1)外叙述者:作为第一层次故事的讲述者,在故事中居支配地位,起框架作用。在面对歹徒中主要指主持人与无形的叙述者。(2)内叙述者:主要指故事内讲故事的人,或者是说,故事中的人物变成了叙述者。3、客观叙述者与干预叙述者(1)客观叙述者:即只充当故事的传达者,不表明自己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判断。(2)干预叙述
5、者:指具有较强的主题意识,它可以或多或少自由地表达主观的感受和评价,在陈述故事的同时具有解释和评论的功能。二、叙事视角 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者与或人物与叙述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叙述视角的类型1、非聚焦型(即全知视角) 叙述者人物,他可以从任何角度观察被叙述的故事。也就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觉,而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这种“讲解”可以超越一切,历史、现在、未来全在他
6、的视野之内,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事,甚至是同时发生的几件事,他全都知晓。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和讲述。 最大优势: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其次是便于全方位(内、外,正、侧,虚、实,动、静)地描述人物和事件。另外,可以在局部灵活地暂时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度,这既多少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又使叙事形态显出变化并从而强化其表现力。2、内聚焦型(即内视角):即从故事人物的角度展示其所见、所闻、所思。叙述者=人物 内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主人公视角的好处在于,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
7、感。作为目击者、见证人,他的叙述优点在于对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更客观更有效。其次,必要时叙述者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做出感情反映和道德评价。3、外聚焦型(即外视角):即叙述者严格地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动、外表及客观环境。“观察者像一台摄像机,摄入各种情景,但却没有对这些画面作出解释和说明,从而使情节也带有谜一样的性质。”叙述者人物。 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它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优点是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的“不知性”又带来另外两个优点:神秘莫测,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三、叙事结构 结构是对人物
8、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迪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叙事结构范式: 根据托多洛夫的叙事模式,故事中的事件总是围绕着谜和解谜的基本结构来组织的,表现为打破平衡重找平衡的结构模式。事件结构规律往往依因果关系组织,使叙事事件之间具有逻辑联系。 第四章 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调查报道的目的:一是针对那些身处公众信任职位的人们的错误行为,去挖掘可能被隐藏的信息;二是解释一个人们已经有所认识的公共问题,或扩展公众对此的理解.调查报道是指利用长期积累起来的足够的事实和文件,就事件的意义向公众提供一种强有力的阐释。二、基本特征1、揭丑性。罪
9、行、邪恶和灾难正是在秘密的基础上得以孳生。2、原创性。强调选题和采访是由媒体独立进行。3、证实性。其目的也是提示事实真相。在全部事实展示出来之前,将调查报道定位于揭丑是不科学的。(我国包括部分正面报道)三、意义 调查报道围绕新闻中的How与Why将报道深入,力求查出事件原因,找出事件本质并预测事件发展趋势,体现了电视语言的逻辑思辨能力,满足了观众的求知欲。一、根据调查内容分类1、人物调查: 新闻人物调查 普通人物调查;2、事件性调查: 要求:事件的显著性;提示内幕;分析原因;预测趋势;3、主题性调查:(1)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调查; (2)对新问题、新事物的调查;(3)对思想观念的调查;(4
10、)对消费生活的调查。二、根据调查目的分类1、揭露性调查与西方的揭丑性报道大致相同;在我国的舆论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2、揭示性调查通过对某一典型事件或人物的调查采访,揭示背后原因和深层次矛盾,引人深思。三、根据调查模式分类1、侦探模式2、分析者模式3、游客模式第三节 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一、调查方式1、纯粹调查式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客观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问题,揭示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西方传统的揭丑式的调查通常采用这种调查方式。纯粹式调查报道中要注意:(1)调查取证的确凿性;调查取证应尽力找到第一手资料,第一当事人;(2)展现调查过程;调查过程的展现对提高调查报
11、道可信性、增强可视性和观众参与度、发挥电视传播优势都至关重要。(3)敏锐观察,随机应变;2、访谈式调查调查以访谈的形式展开,常用于人物调查、问题调查;有的事件不便于或没有必要在事件发生现场进行调查采访,就通过对亲历者、目击者、相关者的访谈展开调查。这种调查虽缺少现场感,但容易表现细腻的情感与思想的锋芒。 3、记录式调查有些真实事件折射出重大的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此可借鉴纪录片手法的调查方法,用纪实的手法对客观的调查过程作真实的记录。(1)抓住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2)记录中不忘调查;调查不影响事件的发展进程,而是展示事件本身不能清晰表明的事件背景、人物内心世界等,让事件中暗含的矛盾冲突、
12、事物之间的对立联系明晰起来。二、调查技巧1、信源证实鲍伯格林认为:“得到的秘密消息必须用文件来证明。要利用文件、记录、私人访问和二手、三手的消息来源证实他得到的信息。”调查报道中大约有一半是“纸上的事实”,这些事实在某些公共档案中都可以找到,记者“要做的事不过是翻阅它们。” 2、隐蔽摄像(隐性采访)新闻调查对用此手段的调查作出如下四项基本原则:(1)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我们正在调查的是严重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2)没有其他途径收集材料;(3)暴露我们的身份就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4)经制片人同意。另外,“四公原则”也值得重视:公共场所、公众人物、公共利益、公权使用 注意尊重个人隐私权3、伏击采
13、访 在被采访者没有足够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面对记者和摄像机的神情举止常常比他们的回答更具说服力。伏击采访是一种极具现场感的采访,采访的关键在提问,提问几乎就是采访最核心的内容,一个会提问的记者就是一个好记者。问什么提问内容与问题设计;怎么问提问方式及提问原则问题;学会多种采访提问的方式,如:(1)单刀直入式;(2)追述提问式;(3)激将反问式;(4)迂回提问式;4、“透露采访目的”60分钟经常采用的调查手段之一,透露并不会将新闻的主要内容向所有人公开,而只是以一个中性的概念麻痹被采访对象的防范意识。5、扮演角色有时记者隐匿自己的身份还不够,必须以某种特殊的身份才能接触调查人物、参与调查事件,调查到
14、真相。第三章 政论型电视专题基本概念: 政论型电视专题在这里指的是泛政治化的政论片,包括社会问题评说、政治宣传、文化批评,甚至是经济评论。这些评论运用电视手段,以声画一体的电视语言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重大社会问题发表意见、进行分析和评述。 政论片的具体特性表现为论政性、思辨性和评述性,因此相应也就有:1、论政性政论片2、思辨性政论片3、评述性政论片论政性政论片 政论片,顾名思义为政治性论述或评论片,“政治”性界定了该类型片的内容题材范畴。 政论片的内容应该是泛政治化的,即凡属社会问题评说、政治宣传、文化批评,甚至是经济评论一类的电视片都可归于政论片。 政论片的“论”,体现了它的表现手法
15、主要在于“论述”。就是说,电视专题在真实反映客观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应当表达创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看法及观点。 政论片的具体特性表现为论政性、思辨性和评述性,因此相应也就有:论政性政论片、思辨性政论片、评述性政论片。 论政性政论片兼有思辨性、评述性的某些特征,相对而言,更强调问题的结论性,更注重结果。 这类节目往往取重大的政治主题,从历史的视角去表现当代的重大课题,通过对历史事件或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刻剖析、论证,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思想新颖独到,战斗性,科学性和逻辑性的统一是它的特征。案例: 大型专题(纪录片)复兴之路如何围绕“复兴”的主题展开论述的?(1)选题 政论片的选题,要立足于历史学的眼光、
16、文化学的高度、政治学的思考、社会学的观察;以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关注公共话题引导公众舆论。基于这种思考,央视集中外百余专家智慧,凝聚成了中国作为第“十个”大国的“复兴之路”。(2)立论政论片在选题后,必须确立“主题思想”。 复兴之路的基本结论:在走向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媒介人员绝不是照本宣科地记录历史,讲述历史,而是作为历史进程的思考者,以今天的审美眼光和认知高度来阐释强国之路。(3)结构:三个视角反思“中华民族160多年的历史”第一、整体视角。从160多年历史的整体出发,系统观照各阶段、多阶层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第二、现代视角。围绕“中国走什么
17、路”的问题,反思了30年来的艰难探索。第三、全球视角。观察中国发展道路的创新对世界的意义以及世界格局变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4)表现 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运用对话、座谈、采访的交替,历史资料与现实景观,以及不同国度文化经济发展对比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叙述,深化主题,加强论证的说服力。思辨性政论片 思辨性政论片是根据某种客观存在,提出、分析、思考问题,并带有强烈的思辨色彩的专题节目。 创作者对所报道的历史和现实,不满足于客观的叙述和表层的评价,而往往对所提出的问题赋予探索性、启示性、多义性。评述性政论片 评述性政论片,采取评论和叙述的手段,对事实及问题客观报道、分析评判。 评述性政论片,接
18、近电视新闻述评,具有与之相同的特征和制作技巧。评述性政论片的特征:一、述与评的结合 1、叙事说理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坚持以理性目光审视事物,透过现象挖掘本质,采取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化的叙事说理方式让观众透彻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叙事说理的关键是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是电视评论的基本方式。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一种思想和观点,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把记者的意见和观念寓于事实的叙述之中,让观众在报道中得出结论。 用事实说话,就是要重视过程的记录,让过程本身成为电视评论的论据。 2、巧妙编辑 3、主持点评 片中点评体现出逻辑思维的作用和力量。 二、论据的形象性电视评论最大特征在于
19、其可视性。1、采访+情景再现; 2、在监督类节目中,采访+现场; 3、记录现场过程; 三、论证过程的群体参与性论证的群体性就是指主持人、政府官员和专家、当事人等多方参与评论典型事实的特征。 “说话”的主体主要有:当事人说; 目击者说; 权威人士说;主持人说等。另外,“论证过程事件化”成为电视述评节目的发展趋势。四、评述主体的多元性 以受众为中心的时代,电视评论的话语权从职业新闻工作者手中回归大众,成为表述普通人观念和价值的公共论坛。 电视评论还体现出包括受众参与的互动、群体特征。评述性政论片的制作:一、选题标准 焦点访谈总结: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二、结构布局1、递进结构 常按事物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视 专题 期末考试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