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整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代汉语复习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复习整理.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汉语一、 题型1、 填空(20* 0.5分)2、 选择(5* 2分)3、 名词解释(5* 4分)4、 翻译句子(5* 3分)5、 平仄(10分)6、 简答(5* 2分)7、 阅读(10分 特殊句式用字 词类活用+15分 古籍注疏 作者朝代)二、 知识点(上、下册)1、 字体的演变顺序: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2、 甲骨文又叫“殷墟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3、 战国文字:战国时期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的统称。春秋末年至秦统一时期内,齐、燕、 韩、赵、魏、楚、秦等国使用。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4、 *小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實行“書同文”政策,令李斯等
2、人制定推行的规范文字。笔画圆转,符号性大大增强,还保存一定的形象意味。5、 *隶变: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叫“隶变”,它结束了古文字时代,开创今文字新时期,使汉字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字形结构产生了简化、讹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6、 “六书说”:“六书”名称最早见于周禮地官保氏 。(填空)六书的具体名称,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对“六书”进行具体解释,并根据六书的原理编成字书的是东汉的许慎。 古人根据汉字结构,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后世一般都用许慎的名目而取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7、汉代三家之说:許慎: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班固:
3、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郑众)鄭眾: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采用了許慎的名稱和定義,班固的順序。8、 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首创部首排检法,所收9353个汉字(另有重文1163),依据540个部首分部排列,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作者许慎总结了汉字构造的六书理论。9、 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句读)10、 许慎六书说(名解)指事: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看了可以认识,仔细辨察就知道它的意思。上下就是这样的字。1独体指事:一、二、三、四、五、中 2合体指事
4、: 本 、朱 、甘、刃 、叉 、寸、丹3变体指事:夕(月) 、司 (后)象形: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用摹拟的方法把有形的物体描画下来,随着物体形态的弯弯曲曲,笔画也随着弯曲,日月就是这样的字。1独体象形 :人 女 首 心 牛 羊 车 2合体象形 :瓜 果 齿 眉 石 巢 牢 血形声: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根据事物的意思取个名称,然后用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譬况这个字的读音(这句话前半部分是指形符,后半部分是指声符)。 江河就是这样的字。会意: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hui),武信是也。比合几个汉字或图形合成一个意义,从而看出其
5、所指向的含义。 武信就是这样的字。1同体会意:众 比 北 林 朋 友 步 2异体会意:牧 莫 寒 冠 祭 采 取 州 牟 转注: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同一部首且意义相同的字互训叫“转注”。说文 :“吟,呻也。”又:“呻,吟也。” “桥,梁也。”又:“梁,桥也。” “蹲,踞也。”又:“踞,蹲也。”词在发展中,或演变出新的意义与词性,或分化出新的读音等,人们改造旧字形再造新字,就是转注造字法。(父-爹、解-懈、田-佃)*假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依据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借原有字形,表达新的意义。难-说文 :“难,鸟也。”权-说文 :“黄华木。
6、”翁-说文:“鸟颈毛也。”假借,创造新面目的汉字书写形体,不是造字法。 为有声的词制定记录的符号,是造字法。例如:其 然 则 何 11、 右文说:是一种从声旁推测汉字的意义的注释方式。基本要点是:认为“其类再左,其义在右”,意思是,形声字的意符(左文)仅仅表示事物的类别范畴,他的声符(右文)才是意义所在。宋代,王圣美。(例:12、 假借(名解):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假借就是记词符号的借用。即语言中的某个词没有记录它的专用的字,而只是依照声音相同或相近,把这个词所表示的事物寄托在表示其他事物文字上,即借用已有的其他的字来记录。13、 通假和假借的异同:相同点:是以音同音近为必要
7、条件的不同点:第一,产生的原因不同。假借,本无其字,借用同音字来表示。而通假有其字,临时借用同音字来代替。 第二,造成的结果不同,通假只是临时的,随着字词关系的确定,就逐渐只用本字。而假借没有本字,就能一直借用下去,而且由于广泛使用,往往固定下来。 第三,借字的性质不同,假借的字,经使用,其假借义便长期固定独立使用,但通假字的字义要完全依赖具体的语言环境,脱离了具体语境,就不存在。14、 四体二用说(了解):清,戴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字之用也。15、 古今字的定义(了解,重点是注疏中会找出古今字)定义: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不
8、同的字来表示。把分化前,一字多词时期的字称为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如“暮”本写作“莫”,后写作“暮”,在“昏暮”意义上,“莫”和“暮”是古今字的关系。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为它的本义造今字。 益溢 原源 反返 责债 古字用于表示本义,为它的引申义造今字。 解懈 家嫁 士仕 五伍 道導 取-娶 要-腰 昏-婚 卒-猝古字假借为其他用途,为它的本义造今字。然燃 其箕 古字用于表本义,为它的假借义造今字。辟避 戚慼 16、 异体字(名解)指在某一历史时期,读音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的字,由于音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异体字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而不会发生歧义。常见异体字
9、(:王毅,汉字的结构和发展ppt):17、 异体字和古今字的关系相同点:都属于异字同词现象。不同点:(1)从产生时间来看,古今字产生有时间先后,而异体字则一般是共时的,有的只是流传使用于民间,没有为官方所采纳。 (2)从读音来看,古今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异体字的读音是完全相同的。 (3)从意义来看,异体字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而不造成歧义。但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的意义不是完全对等的,今字的意义是古字多项意义中的一项或几项。18、 偏义复词(p57):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关的语素组合而成的,但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异同、存亡:、缓急、作息、寒暑
10、、远近、国家:只指国。)19、 古用今废词:汉语词汇在历史演变中,一部分随着旧事物消亡而从口语中消失,只保存在古代文献里,称为古用今废词。20、 古今传承词:1、完全相同 2、完全不同(笔记)21、 词义演变(3种类型)(例子见照片和笔记)(1) 词义扩大 :词的使用范围或其表达的概念的外延变大。(2) 词义缩小 :词的使用范围或其表达的概念的外延变小。(3)词义转移 :词的内涵和外延的变迁 22、 词的本义(名解):词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且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注:本义不等于原始义】23、 怎样判别词的本意:(1) 从字形结构探求字的本义,这里的字形指的是小篆及其以前的文
11、字形体。(2) 从字的语音探求本义,字的读音和意义不存在必然联系,有的字,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意义联系,形成同族字或源字。(3) 丛词的上下文中概括词的本义,词能够出现的语言环境总和就是它的意义,一个词的本义获得要考察它出现的语境。24、 词的引申义(名解)是与本义相对而言的,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它与本义有着一定的联系。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以将引申义分为直接引申义和简介引申义。如:月,月亮-时间“月”。25、词的引申义的类型(了解,主要注意具体字的本义)(1)连锁型:是词义的线性引申,由甲义引申为乙义,再由乙义引申为丙义,如此环环相扣,单方向发展。 (2)辐射型:就是以某一
12、意义为引申中心,向四面辐射引申出众多不同意义的词义引申类型。(3)综合型:上面两种词义引申方式的交叉综合26、词类活用(名解)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如:驴不胜怒,蹄之。名词活用作动词。27、 活类与兼用(简答)词类活用: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兼类:声音和字形相同词,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和词性,且两个词义有联系。词类活用是临时的,词类兼用是固定的。28、 特殊动宾关系(使动、意动、为动)(了解见ppt和笔记)
13、使动: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施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实施这个动作,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意动:是指谓词具有“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动词没有意动用法。 29、 使动和意动的区别(简答)(1)两者都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2)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使动用法适用于动词、形容词、名词,而意动用法适用于形容词、名词。(3)两者的语法意义不同,使动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意念。30、 *宾语前置(简答)一、有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 (一)
14、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宾词前置 (三)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 ,以结构助词“是”、“之”为标志。 (四)介词宾语前置二、无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一)疑问代词:谁、何、奚、安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二年)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敢问何谓也?(左传隐公元年)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二)有否定意义的词,比如否定副词、否定性无定代词,否定副词:非、不、弗、毋、勿、未等: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莫但不是所有的否定意义的词都可以出现在宾语前置句中。宾语必须是代词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否定副词:不、未、毋等否定的无定代词:莫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复习 整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