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哲学生活第四课 教案.doc





《高考一轮复习哲学生活第四课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哲学生活第四课 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一轮复习 哲学生活 第四课 教案 【教学目标】1. 识记物质、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等概念2. 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3.【重点难点】世界物质性原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教学课时】2-3课时【基本知识】1.什么是物质?世界为什么是物质的世界?为什么自然界是物质的(客观的)?其方法论是什么?2.运动和物质有何关系?3.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4. 为什么规律是客观的?方法论是什么?5. 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何关系?方法论是什么?【知识关系】1.客观实在与客观
2、存在 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绝对运动相对静止区别含义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方面: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一定参照
3、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特征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割裂二者的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或者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选择题1“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颜色的形态。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D)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
4、度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C认识的深刻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D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2阿法盆地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北约350公里。1974年在这里发现在当时最为古老的人类化石距今320万年的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骨架。在此之后,又陆续发现了数种古猿化石、距今100万年的直立人,以及最为古老的晚期智人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B)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B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D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3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
5、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到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这说明 (A)A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 4 “黄海军演”还没平息,近日日本又高调强压要求中国贱卖稀土。一时间真正让我们有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感觉。“树欲静而风不止”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A.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C. 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D.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5.下面漫画走样没有认识到(A)A. 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B.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 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C)A.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7(2012江苏高考)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 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
7、的哲理相近的是 (B)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8我国古代思想家惠施认为:“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观点D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是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点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属于不可知论AB C D9宋代诗人陈简斋在诗中写道“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事物是静止不变的10.同样是实施积极的
8、财政政策,2012不是对2011年的复制,在实施重心与操作上都有新的变化。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C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 B. C. D.11(2012浙江高考)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A)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B C D10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通过每一整
9、点时刻发布各监测点位 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和AQI以及相应的空气质量评价结果, 为公众了解环境质量、合理安排生活与出行提供参考,这说明(D) A世界是物质的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2纽芬兰岛的鳕鱼,因被过度捕捞而数量急剧下降。科学家发现,对鳕鱼的过度捕捞改变了鳕鱼的进化过程,导致了鳕鱼的早熟,使其形体变小、品质降低。鳕鱼“被早熟”体现了:B规律是客观的,不可违背 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A B C D二非选择题13材料: 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这是八年来第一次低于8%,这是综合各方面的
10、情况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6分)答:(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我国经济增长主动降速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结果。(2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降速,是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的决策,符合客观实际。(2分)规律是客观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一轮复习 哲学生活 第四课 教案 高考 一轮 复习 哲学 生活 第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