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下册期中测试试题(人教版选修自然灾害).doc





《高二地理下册期中测试试题(人教版选修自然灾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下册期中测试试题(人教版选修自然灾害).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年级下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人教版选修自然灾害)命题人: 试卷说明: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第卷第1至3页,第卷第4页。共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一k*s#5u、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k*s#5u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不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地震 B
2、火山 C泥石流 D洪涝2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和火山 B暴雨和泥石流 C洪涝和台风 D滑坡和沙尘暴3.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996年菲律宾坎拉翁火山爆发,造成4名登山队员失踪1952年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一k*s#5u座新的火山岛A B C D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8月袭击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同时中央气象台8月5日17时发布的暴雨警报,淮河以及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将有强降水。浙江大部、江苏大部将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部有特大暴雨。回答4-6题
3、。4依据上述材料和有关地理知识,与暴雨联系不紧密的地质灾害是( )A崩塌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5对台风、暴雨、洪涝的最重要监测手段是( )A气象台的人工监测 B利用气象雷达C利用探测气球 D利用气象卫星6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袭击沿海地区 B常发生在秋冬季节C一k*s#5u种在海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D只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读表回答7-9题。地点人口密度(人km2)与震中的距离km地震发生时间(当地时间)震级死亡人数X2005.8上午10:257.48Y5002.5早上4:007.118207从
4、表中资料看,不能明确判断的是(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8Y地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6:30,Y地所采用的标准时是A东五区的区时 B东六区的区时 C世界时 D以上都不是9Y地死亡人数比X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 )A人口密度大 B距震中近 C地震发生时间 DY地位于板块边界地带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在渗入地下和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和43。据此回答1011题。10产生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 )A城市气候异常,
5、导致大气降水显著增加B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河道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用地面积增加11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 )A城市河道发生洪水的频率相应减少 B城市河道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增加C城市地表的蒸发、蒸腾数量相对减少 D城市可利用水资源减少12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地发生了滑坡或泥石流,有可能与当地发生过的地震有关B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C人类活动不会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损失D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提高与人类活动无关13有关地质灾害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寒潮、泥石流等B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多地震、火
6、山、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C各种地质灾害之间有一k*s#5u定的关联性D地质灾害是自然形成,人类无法防御14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的成因相同 B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的下滑现象C泥石泥即特大洪水爆发 D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国分布较广15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A滑坡台风雷暴 B火山喷发地面沉降全球气候变暖C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海啸 D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和飓风一k*s#5u样,是人们对热带气旋的别称。完成1617题。16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多少才称为台风( )A67级B89级 C1011级D12级17台风是一k*s#5u种极其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下列不属于台风
7、灾害的是( )A狂风B暴雨 C寒潮D风暴潮李同学为撰写有关地质灾害分布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到网络查资料,他发现下表所列国家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请回答18题。代号国家冰岛伊朗土耳其墨西哥美国印度印尼新西兰中国日本18表中哪些国家位于环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AB C D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受干旱影响的地区较广,其中以西北地区的干旱、华北地区的春早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最为突出。回答1920题。19关于我国上述地区干旱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是造成上述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B气旋是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现象的主要原因C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是形成华北地区
8、春旱的主要原因D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是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20为缓解干旱对各地区农业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可行的是( )大规模进行海水淡化 采取人工措施,加快西部高山冰川的溶水速度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 推广节水技术,增加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ABCD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四川汶川(30.6N,103.3E)发生8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周边地质灾害。一k*s#5u方有难,八方支援。截止到5月17日,全国各地支援灾区捐款捐物总价值已超过60亿元人民币。据此回答2125题。21.地震发生地区位于( )A.季风区和非季风过渡地带 B. 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C.长江支流岷
9、江与干流交汇处 D.亚欧板块内部的川西高原附近22.地震发生时,东半球所处区域( )A.全部处在5月12日 B.大部分处在5月12日C.少部分处在夜半球 D.大部分处在夜半球23.该地震使震中附近河流沿岸多处发生滑坡崩塌,致使河流堵塞,其最大潜在威胁是( )A.滑坡体与河水一k*s#5u起形成泥石流B.土坝堵塞河道,上游水位上涨,易诱发地震C.土坝不牢,垮坝后洪水飞泻直下,危及下游地区D.多处堰塞湖拦水,致使下游地区干旱缺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k*s#5u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要求。据此回答2425题:24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10、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积极发展国家工业C积极发展科技,开发新能源D治理污染2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总量D改善生态环境青海湖是我国第一k*s#5u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但是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阅读材料回答2627题:26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崎岖;河流众多 B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C光照弱,植被覆盖率低 D生物种类单一k*s#5u,数量少27如果在青海湖地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下册 期中 测试 试题 人教版 选修 自然灾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