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支护与设计 考试科技大.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矿井支护与设计 考试科技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支护与设计 考试科技大.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 名词解释(3*7)1:采动、在煤或岩层中开掘巷道和进行回采工作称为对煤或岩层的采动2:采动空间:采动后,在煤或岩层中形成的空间称为采动空间3:围岩:采动空间周围岩体包括顶板,底板及两帮岩层。4:矿山压力:采动后作用于岩层边界上或存在于岩层之中的这种促使围岩向已采空间的运动的力,即促使围岩运动的力。5矿山压力显现:采动后,在矿山压力作用下通过围岩运动与支架受力等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矿山压力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6:传递岩梁:把每一组同时运动或近乎同时运动的岩层看做一个运动的整体,称为传递力的岩梁,简称为传递岩梁7:直接顶:是指在采空区内已经垮落,在回采工作面内由支架暂时支撑的悬梁臂,其结构特
2、点是在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上不能始终保持水平力的传递。 基本顶:运动时对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有明显影响的传递岩梁的总和,在初次来压后,是一组在推进方向上能始终传递水平力的不等高裂隙梁。8初次来压:回采工作面各岩层初次运动在回采工作面的压力显现、9周期性运动阶段:从岩层初次运动结束到工作面采完,顶板岩层按一定周期有规律的断裂运动称为周期性运动阶段。10:回采工作面周期来压:岩层周期性运动在回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称为回采工作面周期来压11:支承压力:煤层采出后,在围岩应力重新分布的范围内,作用在煤层、岩层和矸石上的垂直压力称为支撑压力12控顶距:从煤壁到最后一排支柱的距离叫回采工作面的控顶距,随支柱和回
3、柱工序的进行,控顶距随之发生变化。13冲击地压:冲击地压现象是矿山压力显现的特殊形式。矿山采动(采掘工作面)诱发高强度的煤岩变形能瞬间释放,在相应的采动空间引起强烈围岩震动和挤出的现象。二、 简答题6*8 论述题2个1采动岩体中的关键层特征 (1)几何特征:相对于其他相同岩层而言厚度较大 (2)岩性特征:相对于其他岩层而言较为坚硬,即弹性模量较大、强度较高。 (3)变形特征:在关键层下沉变形时,其上部全部或局部岩层的下沉量是同步协调的 (4)破断特征:关键层的破断将导致全部或局部上部岩层的破断,从而引起较大范围岩层移动(5)支撑特征:关键层破坏前以板结构的形式作为全部岩层或局部岩层的承载主体,
4、断裂后则成为砌体梁结构,继续作为承载主体。2以岩层运动为中心的矿山压力和岩层控制理论核心(仅每段第一句) (1)强调矿山压力及矿山压力显现两个基本概念间的差别和联系。 (2)和其他工程不同,煤矿的回采工作面始终处在不断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 (3)影响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岩层范围是有限的。 (4)研究基本顶来压时刻的支架-围岩关系,包括支架对直接顶的控制方式和对基本顶岩梁的控制方式等两个部分。3矿山压力的来源 采动前,原始岩层中已经存在的应力,是矿山压力产生的根源。采动前的原始应力场的特征,包括原岩中各点主应力的大小、方向及垂直应力与水平应力间的比值等,决定了采动后围岩应力重新分布的规律。
5、采动前原岩中各点的应力,就其来源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 1.覆盖岩层的重力。2构造运动的作用力。3岩体膨胀的作用力。包括岩体因温度升高或遇水膨胀而产生的力等。4矿山压力显现的相对性 矿山压力显现是矿山压力作用下围岩运动的结果。由于围岩运动是由其受力大小、边界约束条件。自身强度极限等因素决定。而且,围岩运动过程中引起支架承受载荷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围岩运动的发展情况,还与支架对围岩运动的抵抗程度密切相关。由此可见,矿山压力显现是相对的。(包括巷道围岩运动的相对性和支架受力的相对性)5矿山压力与矿山压力显现间的辩证关系 研究与实践充分证明,矿山压力的存在是客观的、绝对的,它存在于采动空间的周围岩体中。但
6、矿山压力显现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是矿山压力作用的结果。然而,围岩中有矿山压力存在却不一定有明显的显现。因为围岩的明显运动本身就是有条件的,只有当应力达到其强度后才会发生。支架受力也是如此,它不仅取决于围岩的明显运动,而且还取决于支架对围岩运动的抵抗程度。6上覆岩层运动的形式。 有弯拉破坏和剪切破坏弯拉破坏的发展过程:随着回采工作面推进,上覆岩层悬露,在其重力作用下弯曲,岩层悬露达到一定跨度弯曲沉降发展至一定限度后,在伸入煤壁的端部开裂,中部开裂形成假塑性岩梁,当其沉降值超过假塑性岩梁允许沉降值时,悬露岩层自行垮落。剪(切)断破坏的运动形式:岩层悬露后产生很小的弯曲变形,悬露岩层端部开裂-在
7、岩层中部未开裂或开裂很少的情况下,突发性整体切断垮落。悬露岩层剪断的充分必要条件:当回采工作面推进至岩梁端部开裂位置附近,剩余剪切断面上的剪应力超过限度,虽其中部还未开裂,只要岩层下部有少量的运动空间,岩层即被剪断。7岩层破坏形式的转化 岩层破坏的弯拉破坏和剪切破坏两种形式是随地质条件和采动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的 (1 当工作面推至端部开裂位置附近,提高推进速度可能会使原来呈弯拉破坏运动的岩层转变为剪切破坏的运动形式 (2.强制放顶改变坚硬岩层的厚度,可以排除整体切断垮落的威胁,从而使破坏形式转化为弯拉破坏形式。 (3改变开采程序 (4在推进方向遇到岩层,后弯拉破坏的岩层可能向整体切断的运动形
8、式转化,。这是因为断层破坏了岩层的延续性。当工作面推进到断层部位,岩层悬露尚未达到中部断裂所必须的跨度,可能会出现整体切断的危险。8岩层纵向运动发展规律归纳 (1 随回采工作面推进,岩层悬露达到一定跨度弯曲沉降到一定值后,强度低的软弱夹层或接触面在轴向剪应力作用下破坏,发生离层,并为下部岩层的自由沉降和运动向上部岩层发展创造了条件。 (2 岩层的纵向运动总趋势大体上是由下而上逐步发展的。 (3 离层后上下岩层的运动组合情况由岩层的强度(包括岩性、厚度、裂隙等)差别决定。上部岩层强度较下部岩层高,下部岩层先于上部岩层运动,上部岩层运动滞后的时间越长。相反,强度低的上部岩层将随高强度的下部岩层同时
9、运动。 (4岩层的厚度m较之岩性E对岩层的离层和运动组合的影响重要得多。9直接顶和基本顶两部分岩梁转化 对同一回采工作面,当地质条件或采动条件等发生变化,或改变采空区顶板的处理方法时,直接定和基本定之间有可能相互转换。原属于直接顶的岩层可能变为基本顶,同样原属于基本定的岩层也可以转化为直接顶。 (1 地质条件的变化,主要是岩层厚度和断层等构造的影响 (2 采动条件的变化。主要是采高和推进速度的变化 (3改变采空区顶板处理方法(4改变开采程序10、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前方支承压力分布与上覆岩层运动件的关系 从回采工作面推进开始至基本顶各岩梁初次来压结束 期间的支撑压力分布可分为三个阶段:1、从回
10、采工作面推进开始至煤壁支撑能力改变(即煤壁附近媒体进入塑性状态)之前2、从煤壁支撑能力开始改变起,到基本顶岩梁端部断裂前为止。3、从基本顶岩梁端部断裂起至岩梁中部触矸止。11、 工作面两侧支承压力分布与上覆岩层运动件的关系随回采工作面推进,两侧支撑压力分布将经历三个阶段1、上下两侧煤壁边缘处于弹性状态2、煤壁边缘破坏部分进入塑性状态3、岩层将深入煤壁内部断裂,支撑压力显现分为内外两个应力场,两个方向支撑压力分布随围岩的破坏和运动有明显的变化,随着围岩沉降,内应力场压力值向煤壁前方收缩,外应力场压力峰值随着内应力场中煤层的再破坏和水平约束力降低而向深部扩展,直至岩层触矸,压力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井支护与设计 考试科技大 矿井 支护 设计 考试 科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