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反馈形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x
《浅论反馈形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反馈形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论反馈形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论反馈形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涂宜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的成功依赖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又必须依赖于教学活动的过程。而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现代教学不仅要求给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求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依据自己原来的设想,一成不变地传授知识是不行的。因为,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经常发展变化的。所以
2、,教师必须经常从学生中得到反馈信息。因为课堂教学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把握课堂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反馈,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的切实需要,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学反馈策略对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效率,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课堂反馈能力,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一、教学反馈策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把学什么(知识)与怎么学(方法)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接受了这些信息,通过大脑,进行感知学的过滤(即分析思考),形成记忆,从而获得知识,再
3、通过知识输出(讨论、作答、操作、考试),从同学、教师中吸收反馈信息,调节学法,发展思维。同时,教师又不断从学生那里搜集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整自己新的信息的输出,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学生根据教师对他的回答所给予的评价和指导意见,调节自己的学习,从同学的讨论中获得启发来发展自己的思维,这种师生多边的信息传递和相互反馈构成新的思维关系。 首先反馈对于学生来说: 第一,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获得一定的学习结果(表现为教师的评价和考试的得分等等),而学习结果又返回传入学习者的意识中,成为调节学习过程的新信息,这叫学习反馈。所以,了解学习结果,会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起调节的作用,使其获得好成绩;可以提高其学习
4、热情,促其增加努力的程度;同时,又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便于及时进行纠正。 第二,学生得知自己的学习结果,会激发学习兴趣和强化学习动机,这是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从积极方面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成绩,精神上得到某种满足,伴随而来的是兴奋感、轻松感和愉快感,同时也会产生一种自信感。信心增强,从而进一步引起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种对知识的渴望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是由于利用成功的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而激发起来的。 第三,学习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当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或受到好的评价时,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这是正反馈;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或受到不好的评价时,学习
5、积极性就会低落,这是负反馈。许多学生对学习之所以会丧失信心,是因为他的成绩差,每次得到的是负反馈,却不知如何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反馈必须及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反馈的积极功能。 其次,反馈对于教师来说: 第一,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这个程度,包括了处于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原有程度和现在的程度。了解学生的程度,对于教师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等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程度,不了解学生的需要,就走上讲台,那只能是无的放矢,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第二,获取反馈信息,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时修
6、改教学计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个教学计划制订得是否完善,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不是看纸上的安排和文章写得如何,而是看大多数学生是否确实接收并贮存了信息,具备了某种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密切注视短距反馈和瞬时反馈,以便满足教学的需要。有经验的教师不仅十分重视教学信息反馈,而且能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种机会,获取各种反馈,特别是短距反馈和瞬时反馈。上课时,他们一边讲课,一边注视每个学生的表情,观察学生的眼神,随时收集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讲课内客作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删节;在学生做课堂练习时,他们认真巡视学生作业的情况;在与学生对话时,能随机因势利导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后,他们常常深入学生中与学生交朋
7、友,主动收集反馈信息;在批改作业和试卷时,他们收集反馈信息,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学习方法、身体素质以及家庭情况都有充分的了解,也对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心中有数,然后对症下药,灵活执教,使教学有针对性,能发挥最大效益。有的教师则对收集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最多只对长距反馈稍感兴趣。因此,我们往往看到:上课时,很多学生皱眉摇头,目光呆滞。甚至鼻子朝天或者做其他事,或闭目养神,嗡嗡声不绝于耳,而教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仍然按老套套怡然自得地讲下去。因此,在这些教师的心目中,这是学生不用功的表现,而没有意识到这正是学生对自己教学的负反馈。这样就很难在教学上取得成功
8、。由此可见,反馈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关键环节,是师生互动的中介,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教学活动、行为的决策依据。二、教学反馈策略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各种学习方式中,以当堂做作业、当堂知道正确与否、当堂就订正错误的这种学习方式学习进步最快。所以,我长时期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当堂达标教学模式”(或目标教学模式)。在课堂的四环节即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测评中运用完整性反馈、及时性反馈、肯定性反馈、补充性反馈、启示性反馈、争论性反馈等多种反馈方法,加大反馈通道:从课内到课外,从直接到间接,从长距反馈、短距反馈到瞬时反馈,由正反馈到负反馈等,创造有利于
9、反馈的学习环境,优化反馈条件,主动去发现、建立、沟通各种反馈渠道,即努力避免、减少或排除反馈障碍,从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学过程的组织优化。 1.前提测评作好铺垫:“测”即诊断,“评”含有对者,予以肯定;错者,予以纠正;“测”和“评”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现代信息科学角度来看,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递、接受、加工、编码、贮存的过程。为了不断改善这一过程,就需要不断地对信息传递和接受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补救、调整。而前提测正是在教学新知识前,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进行诊断,并针对所存在的缺陷予以补偿。测评的目的在于唤起与强化对有关知识与技能的注意,并发现遗忘和缺陷,予以及时
10、的补救,使之处于接受新知识的最佳状态。作用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是为全体学生进入最佳的准备状态服务的,是为学服务的。所以这一阶段的反馈称之为摸底反馈。 前提测评可分为两步走:一是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即在备教材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的备课。运用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实际,包括学生的精神状态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消化能力以及与新的知识有联系的相关知识。预测出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针对这些问题我往往在新学期第一课时让学生在作业本第一张上填写学情调查表,内容为:你看过哪些历史书籍、电影等;能否完成作业?分析问题能力强否?等等。每项按好、中、差填写,对学生答卷以及平时表现、作
11、业纪录等有针对性的考察,力求获得客观实在的信息,然后按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个性特点把学生大体分类,作为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及方法的重要依据。如:讲到三国鼎立这一课时,通过了解,学生都看到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为此,在课堂上设置前测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熟知的三国时的大事,然后大家讨论哪些事件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艺术夸张的?等,通过讨论,教师直接从学生那里收集到反馈信息进行点拔、调控,为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二是了解上节课或以前学过的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促进知识的正迁移,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为此,在课堂上多采用:让学生出题、然后学生互相抽卡回答,学生互相反馈、矫正等,这样既突出
12、了反馈信息来源的全面性,又体现了反馈的及时性和互启性。教师可以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修改自己原来设计的教学程序和方法。 总之这一次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过程,为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准备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认定目标起步反馈作好导航 所谓认定,即认准记牢,强调的是对学生的要求,是学生的注意,这样更有利于发挥目标的导学作用。正如布卢姆所说的“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起着导学的作用,起着激疑启思功能。 认定目标可分两步走:一是认定,即认准以引起学生注意。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学作用。二是按照本课教学目标进行独立学习、完成自达部分的学习,它往往是些较为
13、浅显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自达的途径和目的,是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旧知识或利用工具书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这在教学方法上一般选择自学辅导法。如在讲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一课时:出示教学目标:出示目标后,让学生依据目标上的自达目标,迅速自达。具体要求是:边看书边划重要知识点,并记住这些内容,完成的同学就举手,活动名称就叫“比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记得牢。学生积极主动,掀起自主学习的小高潮,从一个个高举的手臂上,从一张张洋溢着笑意的脸上,学生每个人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此时再让学生齐读自达目标和答案,学生个个声音宏亮,精神饱满,展示着自己的成功。由此可见及时性反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4、和求知欲望,提高了学习效率,为下一步学习打好了基础。 3.导学达标灵活反馈实现达标导学达标的核心和关键在于一个“导”字。做好启发诱导工作是教师在达标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任务,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具体来说分以下五步:一步:基层目标导达,及时(同步)反馈基层目标是和下边的“高层目标”相对而言的。指全体或绝大多数学生当堂可以掌握的知识(识记)、领会(理解)、简单应用以及分析目标中较为简单浅显的部分。这些认识领域中较低层次的目标,难度不大,以“导达”为宜。所谓导达,是指经过老师的开导、指引、点拔、暗示或学生交换意见,小组讨论,互相启发,产生顿悟,豁然贯通。一般采用启发探究
15、法、引导发现法、分组讨论法等为宜。它不仅要求教与学的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可行的操作性,而且特别强调信息网络化的多向交流,及时反馈与调节矫正。这个环节的反馈是单项教学目标的及时反馈,又可称作同步反馈。它可以随时进行矫正调节,及时补救知识的缺陷和理解的偏差。如还以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一课为例。当讲到元大都时,我设计出以下活动:“假如你是元大都的导游,你将从哪些方面去解说元大都?”。因为学生以前作为唐都长安导游的尝试,所以这一活动,一是引起知识的迁移;二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语言组织的严密性。学生首先通过讨论,然后定出导游词,在同学们解说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16、程度和旧知识、学习方法的应用情况及时评价引导、小结、进行调控。二步:高层目标助达,集中(连步)反馈。高层目标是指分析目标中较为复杂深入的部分。这些地方,在老师予以指引、开导、点拔、暗示之后,仍不能顿悟,不能贯通时,需要愤而后启,悱而后发,即在学生心欲通而未达时,老师予以达之,在学生口欲言而未能时,老师予以言之。这里的“达”与“言”,不是生硬灌输,而是细雨润物;不是越俎代庖,而是指点迷津。其中有启发性的讲解,也有综合性提高。要要言不烦,恰到好处,留有思考余地。一般采用讲析法、谈活法等,这个环节的反馈是综合目标的集中反馈。它要解决的是学生达标的深度问题,即对重点、难点的融合贯通。如讲金与南宋对峙时
17、的中国一课时,高层目标是评价岳飞。我设计的活动是辩论会,设计问题是:岳飞能否被称之为民族英雄。学生很快形成正反两方。通过激烈辩论,最终达成共识:不能称为民族英雄。这样通过学生对学生反馈,教师对学生反馈,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路开阔了,联想丰富了,思考缜密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使反馈通道畅通无阻。三步:情感目标诱达、机动反馈情感目标包括动机的引起,兴趣的培养,感情的陶冶,意志的锻炼,信仰的确立,习惯的养成等诸多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当然也包含了思想品行教育的内容。要圆满实现这方面的目标,要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对于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动力作用,主要靠老师的“诱达”。所谓“诱”,即循循善诱,诱导激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反馈 形成 历史 课堂教学 中的 运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