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课堂有效性的方法.doc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课堂有效性的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课堂有效性的方法.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作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再加上参考有关思想品德课改的书籍,先剖析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谈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关键词: 问题 有效性我们在解读新课标、观摩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以及在平时的教研实践中,同时也发现了教师们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缺憾、困惑和问题,了解了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难题。下一、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问题之一:“创设情境”牵强附会 趋于教条 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多方面创设情境,
2、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于是乎,越来越多的教师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甚至不少教师都要绞尽脑汁地去创设一个“情境”,不管是讨论课、概念课、还是主题实践活动课,都设计一个“情境的创设”。课堂往往呈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习新课。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突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将学习方式向成效式转变。因此,新课程强调要注重活动教学。但是,很多教师将其片面化,认为一节课当中活动越多越好,其模式基本如下:活动讨论发言,活动讨论
3、发言,活动讨论发言。也就是用几个小品或者案例构成一节课,完全流于形式,导致课堂活动泛滥。这样给学生的信息就是:上思想品德课就是搞活动、玩小品,至于有没有掌握知识和能力,倒是其次。可以肯定的是,新课程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开展必要的学生活动;但更强调活动教学只是对学科课程、学科教学的辅助。更应该做的是:让学生轻松的同时,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诚然,一个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然而我们在充分认识“情境”在教学中
4、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并非是所有的课的教学都必须有一个“情境的创设”,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来源于思品本身。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绝不是所有的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曾经这么一节珍爱我们的生命的校级观摩课,上课伊始,教师接连用了三个问题来创设情境:“焦裕禄明明知道自己病得不轻也不去治是傻子吗?”;“焦裕禄不珍惜自己生命,还会关爱别人生命吗?他是不是一位好干部?”;“请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给焦裕禄同志写一条如何能治好病的建议”。很难想象,创设如此的情境对于七年级的学生会有多少帮助呢? 应当说,情境创设对于
5、整体实施课堂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发学生乐学的效用,然而,情境创设必须讲究适时、适度、有效。教师在“情境的创设”时,(1)要注意情境的内容和形式。(2)目的要明确。(3)针对性强。(4)主题鲜明。(5)贴近学生实际。2、问题之二:“教师角色” 要么漫无边际收放无度,要么沉默是金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主体地位的突出。新课程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有的教师似乎没有在新课程中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他们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现在“一切不管”。课堂上教师当
6、讲不讲,却让学生进行所谓的“自主学习”活动,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教师的作用被淡化,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过程,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但如果离开教师主导,把学生主体绝对化,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跑,教学就会无主次,教师就会完全处于应付地位,而不是发挥主导作用。虽然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在上述情况下,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而是退出教学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其结
7、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实际上变成了学生主体的放任自流。如果都让学生“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都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爱怎样就怎样”,那还要教师做什么?还要教学做什么? 从某种程度上讲,因为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阅历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要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要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要为之。新课程十分强调课堂教学教师的引导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师怎样教,教得怎么样;而新课程的实施则强调学生怎样学,学生学得怎样。教师不再纯粹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的水桶,更重要的是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因此,有
8、人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越少越好,甚至用具体多少分钟作标准衡量一节课的质量,更有人戏言,教师不讲就是最高的境界。但是,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否定教师讲授的重要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对于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理论知识,不可能全部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或者搜集资料,否则将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思考不能割裂开来,二者必须有机结合。教师用讲授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总结思考的结果;学生的思考应该体验教师的讲授的内容,促进师生的互动,促进情感的升华。 3、问题之三:从“满堂灌”到“满堂问” 课堂提问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
9、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或者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探索。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许多教师在教学上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回答问题”画上了等号。以为提问越多,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体现得越充分。所以课堂上教师就为“问”而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所提问题集中在认知记忆性方面,而其中提的最多的就是判断式的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等,这些问题其实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说帮助不大。这样就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又变成了新课程教学的“满堂问”。 课改后,认知记忆性问题的减少,创造性问题的增加,要求教师大力开发能激起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途径,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多思考,设计出有
10、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发展的问题。同时,要特别注意讲问结合,即教师的讲授与对学生的提问相结合,特别对与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理解表达能力较弱,满堂问的方式只会令课堂冷场。 4、问题之四:“合作学习”忽视整体 讨论虚化 积极参与是构成当代中学生良好学习素养的重要方面。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优势,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被认为是学生学会交往、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发展个性的最有效方式。在目前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存在 问题 课堂 有效性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