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理解偏差原因分析_汪璥.doc





《言语交际理解偏差原因分析_汪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语交际理解偏差原因分析_汪璥.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15 年 7 月 第 30 卷 第 13 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July 2015 Vol 30 No 13 【 语言文化与文学研究 】 言语交际理解偏差原因分析 汪 璥 (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 西安 710100) 摘 要 : 言语交际中理解偏差不可避免 , 言语编码 、 传递 、 解码三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偏差是其重要原因 。 编码过程 中 , 客观世界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之后形成的主观世界的不对等性是导致偏差产生的第一个原因 。 编码者表达方式 、 内 容 、目的等的多选择性是偏差产生的第二个原因 。 传递
2、过程中 , 外部环境及传播条件的影响是原因之三 。 解码过程中 , 解 码者对所接收的码与编码者所传递的码存在质和量上的差异 , 解码者思维认知水平 、 视觉听觉等生理上的限制 , 是偏差产 生的原因之四 。 关键词 : 交际误解 ; 言语编码 ; 传递 ; 解码 ; 理解偏差 中图分类号 : H03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5128( 2015) 13 0061 04 收稿日期 : 2014 10 22 作者简介 : 汪璥 ( 1991 ) , 女 , 陕西汉中人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 。 DOI:10.15924/ki.
3、1009-5128.2015.13.01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作和思维工具 。 作为工具 , 语言有显性和隐性两大范畴 。 显性方 面 , 它的作用是交际 , 使人与人的沟通得以实现 , 思 想得以表达 , 知识得以传承 。 隐性方面 , 语言主要 用于思维 , 是我们进行思考 、 组织表达的重要条件 。 人们的思维过程 , 总是借助于视 、 听 、 嗅 、 触 、 尝等手 段来进行 , 而人的眼视 、 耳听 、 鼻嗅 、 手触 、 口尝等所 产生的精神意识内容 , 又都毫无例外地通过语言来 反映 。 现实生活中 , 人与人的交流离不开语言 , 人 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 , 表达自己
4、的思想 , 使 自己外化的精神意识内容能被对方接收和接受 , 并 希望能得到对方理解 。 但实际情况不会像所想的 那样 , 也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 期望表达出的没有被 表达出 , 期望理解的没被理解 , 于是 , 便产生了误会 不解之类 。 究其原因 , 从语言学方面看 , 这一过程 涉及三个方面 : 编码 、 传递 、 解码 。 笔者以为 , 正是 由于这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偏差 , 导致所表达 的和想要表达的及对方接受到的不同 。 对于解码这方面的研 究 , 学界多讨论的是单项 过程的编解 码 机 制 , 研究内容多集中在方式方 法 、 如何编解码等 内 容 上 , 如徐通锵 的 编 码
5、机制的 调 整和汉 语 语汇系统的发 展 1 , 林海 的 从语言 编 码看符号系统的特 性 2 , 傅 坚 、 方志远 的 试论 思 维认知中语言编 码方式的建构与功 能 3 , 刘安 海 的 语 言 作为符码与文学创作对于语言的编码及 超 码 4 等 。 而对于言语理解的偏差虽然已 有 众 多学者作了深入的研究 , 如何自然 、 程雨明 、 李志平 等 。 国内熊学亮 、 宗世海等人还从认知语言学方面 对此进行了研究 。 但把偏差与编码解码结合在一 起来研究还不是很多 。 基于此 , 笔者则从这一角度 出发 , 把 视角放在言语交际的整个过程之中 , 通过 编码 、 传递 、 解码三个过程
6、分析言语交际中形成理 解偏差的原因 。 一 、 编码过程及偏差的产生 ( 一 ) 编码过程 要通过语言进行交 流 、 表达感 情 、 传递信 息 , 首 先需要运用内 部 语言对自己所想表达的内容进行 言语编 码 。 举个简单的例 子 , 当我们看到一个事 物 , 比如 “ 房 子 ” , 头 脑 中反映出来的是房子的形象 以及与房子 有关的概 念 。 为向别人传递所看的信 息 ,就可 能 说 出 “ fngzi” 这个 声 音 , 写 出 “ 房 子 ” 这 两 个汉 字 , 或者说 出 “ house” 等 。 所有 的这些声 音 、 文 字反映的是同一个概 念 , 同一个事 物 : 房
7、子 。 借 助这些声音或文 字 , 就完成了一个简单概念的编码 过 程 , 并传出了信 息 。 而生活 中 , 我们更多用到的 是 复杂的编 码 。 当我们看到一个像蘑菇一样的彩 虹房 子 , 在头 脑 中便会想到蘑菇的形 状 , 想到彩 虹 的颜 色 , 想到与这座房子有关的概 念 。 为向别人 传 递所看到的信息 , 就会把一个个概 念 , 按照一定 的 语言规律编 码 成一个概念组 合 , 再通过发音器 官 , 变成一连串的符号 , 表达出所看到的景 象 。 62 汪 璥 : 言语交际理解偏差原因分 析 第 30 卷 由此可以看到 , 编码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从客观 世界到主观世界再到符号的
8、过程 。 符号所包含的 信息就是客观实体及其在主观世界的反映 。 符号 正是对客观世界 、 主观世界及其规律的代码和反 映 。 特定的客观现象及其在主观世界的反映必定 以特定的符号来映射 。 但需注意的是 , 客观事物的 真实状态 , 和进入我们大脑的内容以及我们所想和 所表达出的东西 , 在 一定程度上会存在偏差 , 即便 有可能无限趋近 , 但总还有部分内容我们无法认 识 , 这便是偏差可能产生的第一个地方 。 另一方面 , 在表达之前我们又会对进入我们大 脑的内容进行诸多思考和选择 。 比如 , 要不要表 达 , 以哪种方式表达 , 要选择其中的哪几个方面进 行表达 , 采用哪些词汇语法
9、结构来表达等等 , 这是 偏差可能产生的第二个地方 。 比如 ( 1) 鸡不吃了 / 鸡不吃食了 / 今天不吃鸡了 “ 鸡不吃了 ” 一句有 “ 鸡不吃食了 ” 和 “ 今天不 吃鸡了 ” 两种意思 , 若 说话者说 出 “ 鸡 不吃了 ” 一 句 , 便会造成歧义 , 若没有足够充分的上下语境 , 就 很可能造成听话者的接收偏差 , 从而导致理解偏 差 。 若换成后两种表达 , 则会避 免这种歧义 。 又 如 : ( 2) ( 爸爸已 99 岁 ) 儿子 : 爸爸 , 祝 你生日快 乐 , 长命百岁 ! 爸爸 : 臭小子 , 咒我明年死啊 ! 此处 , 儿子所说的话是人们在祝寿时常说的 话
10、, 所以他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妥 , 但是 99 岁的爸爸 并没有理解儿子的意思 , 反而认为他是在咒自己明 天死 。 这就是由于编码过程中 , 编码者由于思维认 知水平以及说话方式欠妥造成的理解偏差 。 也就是说 , 从我们看到客观事物 , 到客观事物 进入大脑 , 再到通过发音器官被我们 表达出来 , 这 几个过程 , 必定不会绝对一致 , 即客观世界和我们 认知客观世界的主观世界存在偏差 。 另一方面 , 在 进行符号化过程时 , 有些内容是我们无法很好很形 象地表达出的 , 即便可以做到完美的近似真实的表 达 , 但也会因为所采用的词汇 、 语法结构等的不同 而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 即产
11、生不同的编码结果 。 那么 , 由于编码结果的不同 , 对于听话者来说 , 也就 会产生不同的解码结果 。 ( 二 ) 影响编码存在偏差的几个因素 由上述可以总结出 , 影响编码存在偏差的几个 因素有 : 思维认知水平 、 是否想表达 、 表达内容 、 语 言水平 、 表 达方式 、 表达目的等六方面 。 思维认知 水平决定我们接收外部客观事物的质和量 。 进入 我们大脑的这部分内容 , 又会根据思维认知水平的 高低进行筛选 、 加工 , 从而形成每个人不同的认识 。 然后再根据每个人的意愿 , 选择表达还是不表达 , 或者选择表达哪些部分 。 将要表达的部分则进入 下一个程序 , 开始符号化
12、过程 , 不想表达的部分则 留在大脑中 , 成为潜在语意 。 之后 , 再根据每个人 的语言水平 , 选择恰当的词汇 、 语法 、 修辞手段 、 语 气 、语音准确地表达出来 。 经过这样编码处理了的 语言就显示出了它们的语意和作用 , 或塑造艺术形 象 ,或描绘环境景 物 , 或烘托氛围 , 或表达说话人主 观的情感思想 。 语言中的众多的词汇就按照这样 的编码程序排列 、 组合起来 , 成为话语 , 被说话人通 过发音器官 , 从口中说出 , 进入传递的过程 。 二 、 传递过程及偏差的产生 语言一旦被大脑编好码 , 从口中说出 , 便进入 空间 , 开始传递的过程 。 需要提到的是 ,
13、在这个传 递过程中 , 这段语码只是作为一种声音被传递 , 它 不具备任何意义 。 当双方在同一空间 , 这种声音的 传递是无介质的 , 不需通过第三方的介入 , 直接在 现实空间里由说话人的口 , 到达听话人的耳 。 当双 方不在同一空间 , 话语的传递便需无线电 、 卫星等 设 备进行转传 。 假设这个过程没有丝毫干扰 , 起于 口的这段音波便可以顺利到达听话人之耳 , 被听话 人完美接收 。 但现实生活中 , 总会存在这样亦或那 样的干扰 , 主要有周围环境 、 无线电信号 、 传递距离 三方面的干扰 。 当起于口的这段音波受上述几方 面的干扰不能被完美传递 , 便会出现声音减弱 、 变
14、 音甚至声音消失的情况 。 这样的传递便是产生偏 差的第三个地方 。 有个典型 的 例 子 “ 传 声 ” 游 戏 。 很多人 站 成一 排 , 戴上 大 声播放着音乐的耳 机 , 第一个人 看 到一个事先准 备好的 词 , 通过话 语 、 动作传递给 第 二个 人 , 然后 依 次传 递 , 每个人听到的和看到的以 及他表达给下一个人的内容都不尽相 同 , 有时甚 至 相 反 , 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接收到的信息往往大 相径 庭 。 在嘈杂的环境 中 , 听话人总不能很好地听 清说话人表达的内 容 , 这便是由于外界的干扰造成 的理解偏 差 。 课堂 中 , 后排学生的听课效果往往没 有前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言语 交际 理解 偏差 原因 分析 汪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