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公司企业管理制度_参考.docx
《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公司企业管理制度_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公司企业管理制度_参考.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公司企业管理制度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公司企业管理制度目录一、 公司简介2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二、 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及内容4三、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4四、 员工选聘6五、 员工激励7六、 劳动定额10七、 劳动组织11八、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现要求13九、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内涵15十、 企业实施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必要性17十一、 企业实施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可行性19十二、 整理20十三、 清扫21十四、 工作环境管理的要求22十五、 工作环境的两大类因素25十六、 产业环境分析25十七、 发展现状26十八、 必要性分析31十九、 发展规划32二十、
2、 SWOT分析35二十一、 项目风险分析44二十二、 项目风险对策46二十三、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47劳动定员一览表48一、 公司简介(一)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2、法定代表人:薛xx3、注册资本:62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2-4-277、营业期限:2012-4-27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
3、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三)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0625.808500.647969.35负债总额4272.323417.863204.24股东权益合计6353.485082.784765.11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
4、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55229.3044183.4441421.98营业利润11249.348999.478437.01利润总额9933.187946.547449.89净利润7449.895810.915363.9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449.895810.915363.92二、 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及内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经营计划,确定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各种专业和层次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动情形,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使之与企业的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包括两个层次,即总体规划和
5、各项业务计划。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是有关计划期内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总目标、总政策、总体实施步骤及总预算的安排;而人力资源规划所属的业务计划包括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才接替及提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评价及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解聘计划等。每一项具体业务计划也都由目标、政策、步骤及预算等部分构成。业务计划是总体规划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目标实现的保证。三、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是企业发展战略,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一般分为六个步骤:1.企业的战略决策分析该步骤的工作包括不同的产品组合、市场组合、竞争重点、经营区域、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生产规模等对人力需求的不同要
6、求的分析。2.企业的经营环境分析该步骤的工作主要是对构成外部人力供给的多种制约因素,诸如人口、交通、文化教育、法律、人力竞争、择业期望等因素的分析。3.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分析。该步骤的工作主要包括对企业现有的人力数量、分布、利用及潜力状况、流动比率等进行统计。4.人力资源供求预测该步骤的工作包括对各类各等级人力的需求预测、企业内部人力供给和外部供给的预测、供求之间的差异分析等。5.总体规划和所属各项业务计划的制定及平衡这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行动纲领。6.计划的实施和控制该步骤的工作主要是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的监督、分析和调整。四、 员工选聘员工选聘包括招聘和选拔两个方面,是企
7、业寻找、吸收那些有能力、有兴趣到本企业任职的应聘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1.选聘的原则在选聘工作中应坚持计划性原则。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法令、法规和政策,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在此计划引领下,根据人力资源需求的轻重缓急制定分阶段的人员招聘计划。在人力资源招聘计划的统筹下,以任人唯贤、择优录用的态度,为应聘人员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选聘优秀人才的通道。同时,企业必须制定科学而又切合实际需要的岗位用人标准和规范,为严格考核选拔合格人员提供录用的客观依据;必须形成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体系,保证招聘工作的公正性;必须制定出一套科学而实用的
8、操作程序,使招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2.选聘的程序根据人员选聘的上述基本原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按一定的程序实施,招聘选拔工作:进行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提出招聘计划的报告;公布招聘简章,其内容包括招聘的范围、对象、工种、条件、数量、性别比例、待遇和方法等;接受招聘对象报名;进行招聘考试;考试合格的人员进行体检;连同考试材料、体检表、本人档案以及本人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一并报送企业人事主管;发录用通知书,签订劳动合同。3.选聘的方法人员选聘方法是对应聘者进行评价,从而决定是否将其录用的方法。人员选聘方法主要有三类:背景履历分析法、面谈法、测验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或几种方法同
9、时采用,都是为了判断一个应聘者是否适合他所应聘的具体岗位,是对应聘者个人素质的综合评价,特别,是较高层次职位(如管理与技术岗位)的应聘者。五、 员工激励激励,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就是由于需要、愿望、兴趣、感情等内外刺激的作用,使人处于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就是激励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人的潜在能力是否能得到发挥,工作是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使用配置的客观情况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要受到人的主观积极性的影响。影响个人(或集体)的工作成效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个人(或集体)的能力、个人(或集体)的积极性、所处的环境条件。企业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的激励方法提高人的主观积极性,能把人的潜在能力充分
10、发挥出来,大大提高生产力。1.激励理论激励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发动机的因素,认为人的劳动行为是有动机的,而动机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人的需要包括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两个方面。人的自然需要靠外在的物质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的社会需要则要通过社会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工作成就去满足。因此通过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劳动动机,促使人通过劳动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由于该理论的内容是围绕着如何满足需要进行研究,所以又称为需要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论”等。过程
11、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具体采取行为的心理过程,试图弄清人对付出劳动、功效要求和奖酬价值的认识,以达到激励的目的。其观点是,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目标的可能,其积极性才能高,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绝对奖酬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这类理论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以操作性条件反射论为基础,着眼于行为的结果。该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行为会重复出现;反之,行为则会削弱或消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和修正行为。这类理论主要包括斯金纳的“强化论”、安德鲁斯的“归因论”等。学习和借鉴这些理论,对领会激
12、励的深刻内涵,形成人员激励的机制,正确运用科学的激励方法,做好人员激励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激励的途径和手段在管理实践中,激励的手段主要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物质激励常用的形式主要是工资、奖金和福利等。科学、公正、合理的工资和奖金分配制度、福利制度等是达到有效激励的基础,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公平合理的客观的劳动成果评价标准,在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精神激励的主要形式包括表彰与批评、构架共同目标、给予继续发展(培训)机会、改善工作环境、吸引员工参与管理和满足员工的成就感等。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有两点必须特别注意:
13、一是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采取恰当的“激励组合”;二是由于二者都以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为目的,所以必须通过人事考核、绩效考评等科学的方法,客观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和工作成果,这样才能收到实效。六、 劳动定额为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必须以劳动定额工作为基础,使人力资源在动态运行过程中与其他资源的配合达到可能的最佳状态。1.劳动定额及其作用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部件、零件)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劳动定额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一是工时定额,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产品的某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二是产量定额,
14、是指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产品数量。劳动定额是企业人力资源等许多方面管理工作的基础,具体有:(1)劳动定额是计划工作的基础。企业编制经营计划、作业计划、成本计划等都以劳动定额为依据。(2)劳动定额是合理组织劳动力的依据。它规定了完成各项工作的劳动消耗量,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了数量依据。(3)劳动定额是经济核算的依据之一。企业内经济核算指标的统计、分析、考核等,都要以劳动定额为依据。(4)劳动定额是准确确定员工劳动报酬的重要依据。企业需要按照员工的劳动态度、技术高低、贡献大小来进行考核,付给报酬,而劳动定额就是一个衡量尺度。2.劳动定额的构成和制定方法劳动定额的最基本形式是工时定额。工时定额的制定
15、要以工时的消耗情况为依据。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通常有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技术测定法等。七、 劳动组织劳动组织就是在合理的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把员工之间的协作关系,从空间上、时间上和数量上有效地组织起来,使所有人员能协调地工作,并保证在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人力和物质资源以及工作时间。1.劳动分工和员工配备企业的劳动分工,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并形成两种性质的工作部门,一是职能部门(主要是管理部门),二是执行部门(主要是生产部门)。职能部门的劳动分工,主要是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需要,形成适当的组织机构和专业分工。例如,分为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不同性质的工作机构,各机构
16、内再根据不同内容和要求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执行部门的劳动分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按工艺过程的特点进行分工、按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分工、按技术等级的高低分工以及按准备工作和执行工作分工等。企业劳动分工的目的在于合理地配备人力资源。员工的合理配备应满足以下三点要求:(1)要使每个员工的配备,有利于发挥他的技术专长,做到工种对路、等级相适、各尽其能。(2)要使每个员工都有足够的工作量,做到负荷充分、任务饱满、各尽其力。(3)要使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岗位,并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责分明、分工清楚、各尽其职。2.劳动协作和劳动组织许多员工在同一部门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部门中,有组织地协同劳动,
17、这种劳动形式称为协作。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员工的协作配合,才能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协调而顺利地进行。企业在实行劳动分工和协作的基础上,还必须从空间和时间上建立和健全劳动组织形式,包括作业组织和工作轮班的组织。八、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现要求企业实现一体化管理体系应该明确的关键要求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1.管理体系要求的一体化IMS应覆盖所有参与一体化的各类管理体系的要求。比如,QMS的关注焦点是顾客,EMS的关注焦点是社会和相关方,而OHSMS的关注焦点是企业员工(内部顾客),因此,企业在建立IMS时,应确立以顾客、员工、社会等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为关注焦点,并对这些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协调一
18、致并统一管理满足要求的过程。2.方针、目标的统一化企业在策划建立IMS时应该对以前建立的各类管理体系方针进行协调,制定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的一体化管理总方针,以统一IMS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各方面的综合要求和更有利于对IMS的理解和实施。在方针统一的前提下,企业还应制定涵盖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内容的一体化管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同时落实到各管理层次和部门。3.管理机构的精简化企业建立IMS时,应实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根据职能管理的要求,对组织机构和职能进行适当重组和优化,并结合企业的特点,将各层次和各部门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方面的管理职责和权限进行统一,
19、合理配置,以消除交叉管理和重复管理等现象。4.资源管理的合理化建立IMS,需要对企业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应根据职责或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和要求确定培训的全面需求,包括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方面的技能和意识;进行统筹安排、综合培训,以提供满足需要的人才结构。此外,对于企业生产和服务的设备设施以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设备设施也应进行统一管理,以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5.运行过程的协同化企业应在产品实现的设计、开发、采购、生产和服务的提供等各阶段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方面的要求结合起来,统一规定作业规程和控制要求,并进行协调统一的实施和控制,以避免发生多头管理、
20、重复控制的现象。此外,在策划项目计划时,应将质量计划与环境管理方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协调统一、合理规划,确定综合控制要求。6.测量分析的同步化为实现一体化管理的综合目标,对过程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状况和业绩进行测量和分析是必要的。企业应制定统一的测量计划对过程进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同步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QMS,EMS和OHSMS标准都规定的体系测量活动。IMS应将这三个体系对审核和评审的要求统一计划,进行同步审核,这样才有利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审核和评审的效率。7.持续改进的综合化在对已发生的和潜在的问题采取纠
21、正和预防措施以及开展管理评审时,企业应综合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影响,分析和确定持续改进目标,并制定合乎各方要求的改进方案,以提高持续改进效果的全面性。8.管理体系文件的一体化IMS文件经过统一策划后,应覆盖以前各类管理体系的要求,并进行有机的组合,而不是将这些文件简单相加。编制的体系文件要避免重复、繁琐,要适合于实际运作需要,文件的接口要清晰,便于使用和控制。9.全方位的PDCA循环化在建立IMS时,要充分考虑组织各个方面都能实现PDCA循环,确保管理体系从各个角度都能致力于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九、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内涵企业进行管理体系一体化的结果是将各类管理体系整合成一
22、个综合的管理体系,即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根据前文对体系和管理体系的阐述以及各类管理体系标准对于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倾向性,“一体化管理体系”概念可归结为:建立综合的方针和目标,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管理体系的有机整合,从而形成使用共有要素以实现这些目标的单一的管理体系。同时,必须关注下述四点:1.目的综合的方针和目标是指将各个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综合成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旨在同时满足一个企业的多个不同相关方的期望或要求。2.不分先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管理体系可以是企业已经分别建立的,也可以是企业打算建立的,但这些管理体系应当分别具有专业性较强的管理目标,并致力于满足不同的相关方要求。3.有机整合
23、、有机整合是指遵循系统化原则,形成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多种管理体系的简单相加。4.共有要素诸多管理体系本身就是针对同一个企业而言,因此各专业管理体系并不能相互独立,而应具有某些相同或相近的要素。这些要素自然可以为一体化之后的管理体系所使用,而且共有要素实际上也为IMS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了平台。因此,IMS定义中强调共有要素,以防止共有要素因管理体系呈现形式不同而被人为地分开。根据参与一体化的不同管理体系的数目,可以将IMS分为二元、三元和多元(三元以上)三种类型。而这样的分类实际上也反映了管理体系一体化的程度和演变阶段。一体化程度较低的是二元型IMS,典型的如
24、质量管理体系(QMS)和环境管理体系(EMS)的一体化,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多元型IMS的一体化程度较高,它不仅涵盖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各个要素,而且还融合了其他管理体系(如财务、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卫生等)的要求,旨在形成整体的运行机制,以系统的方法落实多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从而达到让顾客、员工、社会及其他相关方都满意的目的。按照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当今各类企业管理体系发展的主要趋势,这对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久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 企业实施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日益严格的法律法规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节能 环保 技术装备 公司企业 管理制度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