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2018年度高考~语文考前前六套卷(卷二).doc
《江苏南通市2018年度高考~语文考前前六套卷(卷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南通市2018年度高考~语文考前前六套卷(卷二).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 年江苏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二一、语言文字应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从苏州到西山,出口,大自然就展开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山更多,湖更大, 就更多。古诗中的“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 ,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 。而西边的消夏湾,更是 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里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还有秀美的荷 花摇摆的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 A变幻 恰到好处 流传 B变幻 活灵活现 流传 C变换 恰到好处 留传 D变换 活灵活现 留传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倩何人
2、,唤取红巾翠袖,攝英雄泪。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3王教授书斋落成,同事老李要送一联诗句给他,以下最合适的是(3 分)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为使上下文通顺合理,应填在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3 分) 虽然下着细雨,天空还是像帘幕低垂。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 。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进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A有如张着纱幕,远山端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烟雨云融合作一处 B仿佛一只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掀动着翅
3、膀欢叫 C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刚探出头就又匆匆放下了窗帘 D仿佛一只触着蛛网的飞虫,身心都紧贴在那密密的丝缕上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画面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 分)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B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叶嘉传苏轼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 ”至嘉
4、,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
5、,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 ,嘉之谓也。 ”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由是宠爱日加。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
6、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选自东坡全集 ,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 为业 B吾久饫卿名 饫:饱。指所闻已多 C计欲倾之 倾:倒下 D神茶思困 茶:疲倦 7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给传:传,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古者以车驾马,秉诣京师,称传车。给传,即提供传车。 B郡守:指郡的行政长官。始于战国,秦实行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每郡置守,治理民政。汉改称太守。 C书指尚书,与后文“尚书,朕喉舌之
7、任也 ”中“尚书”意义相同,中国古代官 .D告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和”致仕” “乞骸骨” ,意义大致相同。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4 分) (2)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4 分)9本文表面写人,实写茶叶,根据全文,概括说明这样说的根据。 (4 分)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011 题。 东 郊韦应物吏合局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凤,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 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 真
8、可庶 。【注】事:指政事。遽:急促。澹:澄静。陶:陶渊明。庶:庶几,差不多。 10作者在东郊获得了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解释。 (6 分) 11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在诗中有哪些心情变化。 (5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鲲之大, 。 (庄子逍遥游 ) (2) ,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 (3)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 (4) ,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 (5) ,隔离天日。 (杜牧阿房宫赋 ) (6)水陆草木之花, 。 (周敦顾爱莲说 ) (7)居安思危, ,有备无患。 (左传 ) (8)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
9、登程口占示家人 )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16 题。 那夜,那对盲人夫妻周海亮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悲怆的声音一点点变得平和,变得快乐。因为一声稚嫩的喝彩。 .那是乡下的冬天,常有盲人来到村子,为村人唱戏。他们多为夫妻,两人一组,带着胡琴和另外一些简单的乐器。大多时村里会包场,三五块钱,会让他们唱到很晚。在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那是村人难得的节日。 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些粗糙的表演,而是他们走路时的样子。年幼的我常常从他们笨拙的行走姿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卑劣的快乐。那是怎样一种可笑的姿势啊!男人将演奏用的胡琴横过来,握住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胡琴的后端,小心
10、翼翼地跟着自己的男人,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在狭窄的村路上,深一脚浅一脚,面前永远是无边的黑夜。雨后,路上遍散着大大小小的水洼,男人走进去,停下,说,水。女人就笑了。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然后换一个方向,继续走。换不換都一样,到处都是水洼。在初冬,男人的脚,总是湿的。 那对夫妻在村里演了两场,用了极业余的嗓音。地点在村委大院,两张椅子就是他们的舞台。村人或坐或站,聊着天,抽着烟,跺着脚,打着呵欠,一晚上就过去了。没有几个人认真听戏。村人需要的只是听戏的气氛,而不是戏的本身要演最后一场时,变了天。严寒在那一夜,突然蹿进我们的村子。那夜滴水成冰。风像刀子,直接进骨头。来看戏的人,寥寥无几。
11、村长说要不明天再演吧?男人说明天还得去别的村。村长说要不这场就取消吧?男人说说好三场的。村长说就算取消了,钱也是你们的,不会要回来。男人说没有这样的道理。村长撇撇嘴,不说话了。夫妻俩在大院里摆上椅子,坐定,拉起胡琴,唱了起来。他们的声音在寒风中颤抖。 加上我,总共才三四名观众。我对戏没有丝毫兴趣,我只想看他们离开时,会不会被结冰的水洼滑倒。天越来越冷,村长终于熬不住了。他关掉村委大院的电灯,悄悄离开。那时整个大院除了我,只剩下一对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唱戏的盲人夫妻。 我离他们很近。月光下他们的表情一点一点变得悲伤。然后,连那声音都悲伤起来。 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那惟一的一盏灯已经熄灭,可是他们肯定能
12、够感觉出面前的观众正在减少。甚至,他们会不会怀疑整个大院除了他们,已经空无一人了呢?也许会吧,因为我一直默默地站着,没有弄出任何一点声音。 我在等待演出结束。可是他们的演出远比想象中漫长。每唱完一曲,女人就会站起来,报下一个曲目,鞠一躬,然后坐下,接着唱。男人的胡琴响起,女人投入地变幻着戏里人物的表情。可是她所有的表情都掺进一种悲怆的调子。 我跑回了家。我想即使我吃掉两个红薯再回来,他们也不会唱完。果然,我再一次回到村委大院,他们还在唱。女人刚刚报完最后一首曲目,刚刚向并不存在的观众深鞠一躬。可是我发现,这时的男人,已经泪流满面。 突然我叫了一声好。我的叫好并不是喝彩,那完全是无知孩童顽劣的游
13、戏。我把手里的板凳在冻硬的地上磕出清脆的响声。我努力制造着噪音,只为他们能够早些离开,然后,为我表演那种可笑和笨拙的走路姿势。 两个人同时愣了愣。好像他们不相信仍然有人在听他们唱戏。男人飞快地瘵去了眼泪,然后,他们的表情同时变得舒展。我不懂戏,可是我能觉察他们悲怆的声音正慢慢变得平和,变得快乐。无疑,他们.的快乐,来自我不断制造出来的噪音,来自我那声顽劣的喝彩及我这个惟一的观众。 他们终于离开,带着少得可怜的行李。一把胡琴横过来,男人握着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后端,小心翼翼地跟着,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得很稳。男人停下来,说,冰。女人就笑了。她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 多年后我常常回想
14、起那个夜晚。我不知道那夜,那对盲人夫妻,都想了些什么。只希望,我那声稚嫩的喝彩,能够让他们在永远的黑暗中,感受到一丝阳光。 尽管,我承认,那并非我的初衷。 13第段和第段都详细描写了盲人夫妻的走行姿势,是否重复?请简述理由(4 分) 14请赏析第段划线的句子。 (4 分) 15结合文意,推断第段男人“泪流满面”的原因。 (6 分) 16探究“我”的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19 题。 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
15、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 ;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木” ,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 ,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莱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莱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
16、这种考据工作呢? 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非常重要。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在考据学者们自己
17、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 “法官”要有“法” ,也便是“纪律” , “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 ;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南通市 2018 年度 高考 语文 考前 前六套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