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与~灾难医学.doc
《急诊与~灾难医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与~灾难医学.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绪论1. 急诊医学概念:一门临床医学专业,二级学科。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专科急诊的)理论和技能2.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3. 院前急救技术指标:(1 ) 院前急救时间:a. 急救反应时间:从接到救求电话到派出救护车抵达伤病现场的平均时间,国际目标 5-10 分钟。b. 现场抢救时间:急救人员在现场对伤病员救治的时间c. 转运时间:从现场到医院的时间(2 ) 院前急救效果: 院前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是评价急诊效果的主要客观指标之 一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会改善急救效果.(3 ) 院前急救需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难事故的紧急救援能力是衡量满足
2、需求的重要指标。4. 医院急诊是 EMSS 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中心环节5. 急诊分诊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 5 类:I 类: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者:分秒必争立即抢救II 类: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患者:在 5-10 分钟内评估病情和进行急救III 类: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30 分钟内经急诊检查后给予急诊处理IV 类:普通急诊患者:30 分钟 -1 小时内给予急诊治疗V 类:非急诊患者: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6. 急危重症患者特点:1) 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2) 病情垂危已不能搬动、转运3) 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无需住院治疗4) 其他专科难以收住
3、院的危重患者7. 急诊“救人治病”原则:将抢救着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救人” ,病情危重时,立即抢救生命,稳定生命指征。 “治病” ,明确疾病的诊断,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8. 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1)危重复杂性: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 MOF(多器官功能衰竭)2)时限紧迫性:在时间窗内早期实现目标治疗3)病机可逆性:早期有效4)综合相关性:有别于单一器官,跨多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5)处置简捷性:处理原则,及时、简洁、有效。依照循证医学另一个版本:a. 综合分析:急诊医学探讨当多个器官功能共同发生障碍时机体反应的新规律b. 侧重功能 :急诊医学将机体分为若干
4、功能组成部分,可能与器官相关也可能跨越解剖器官c. 逆向思维:急诊考虑问题顺序:生命危险吗?可能的原因?原发病性质和部位?注重对急症判断和紧急处理 d. 时限紧迫:急诊医学强调“时间窗”的概念 .心肺脑复苏1、 心脏骤停的概念: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 ,随即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呼吸停止,经过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部分患者可获存活2、 心脏性猝死的概念: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 1 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心脏骤停不治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直接死因。3、 ?心肺复苏内容: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药物治疗4、 心脏骤停的典型“三联征 ”: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
5、失5、 临床表现:1) 突然摔倒,意识丧失,面色迅速变为苍白或青紫2) 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继而停止3) 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不到颈、股动脉搏动4) 双侧瞳孔散大5) 可伴有因脑缺氧引起的抽搐和大小便失禁,即随即全身松软6) 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静止,无脉心电活动6、基本生命支持(BLS )中的生存链: 早期识别、求救 早期 CPR 早期电除颤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心骤停后的综合治疗C- 胸外按压;A- 开放气道;B- 人工呼吸;D- 电除颤7、求助 EMSS P238专业人员单人现场急救时:病因为心源性,先拨打急救电话,然后立刻 CPR;溺水或其他原因导致窒息而引起
6、的心脏骤停,赢先做 5 组 CPR,再打电话求助 EMSS两个以上急救人员在场,一个立刻开始 CPR,另一位求助 EMSS急救人员应向 EMSS 调度人员说明发病现场的位置,事情经过,患者人数,以及相应的的病情,已采用的急救措施等8、开放气道的方法(两种):1) 仰头抬颌法:无明显头颈受伤可使用2) 托颌法:怀疑有颈椎受伤时9、胸外按压1)复苏体位:仰卧位,平躺坚实平面上2)按压部位:胸骨下 1/3(乳头连线与胸骨交接处) ,或剑突上两横指3)按压手法:急救人员跪在患者身旁,一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其上,双手指紧扣进行按压;身体稍前倾,使肩,肘,腕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平面
7、垂直。用上身重力按压,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4)按压/通气比:30:2,每个周期为 5 组 30:25)按压深度:成人及青少年 5-6 公分;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 ,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6)按压频率: 100-120 次/分7)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8)判断减少按压中断的标准是以胸外按压在整体心肺复苏中占的比例确定的,所占比例越高越好,目标比例为至少 60%。9)在心肺复苏中使用高级气道进行通气:医护人员可以每 6 秒进行 1 次人工呼吸(每分钟 10 次),同时进行持续胸部按压(即在心肺复
8、苏中使用高级气道)。10、单相波电除颤 360J,双相波电除颤 150J-200J11、气道异物阻塞的处理:1) 腹部冲击法:用于有意识的站立或坐位患者。救助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紧顶住患者腹部(位于剑突与脐间的腹中线部位) ,另一手握拳快速向内,向上使拳头冲击腹部,反复冲击直到异物排出。2) 自行腹部冲击法:患者本人一手握拳,拇指侧紧顶住患者腹部(位于剑突与脐间的腹中线部位) ,另一手握拳快速向内,向上使拳头冲击腹部。3) 胸部冲击法:患者是妊娠末期或过度肥胖者。救助者站在患者身后,吧上肢放在患者腋下,将胸部环抱。一只拳的拇指侧放在胸骨中线,避开剑突和肋骨下缘,另
9、一只手握住拳头,向后冲压,直至异物排出4) 小儿气道异物处理:拍背/冲胸法,腹部冲击法及卧位腹部冲击法12、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给药途径:静脉途径、气管途径、骨髓途径给药时机:CPR- 检查心率- 给药-电除颤复苏药物的选择:因不可电击心律引发心脏骤停后,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可以 立即开始或继续服用利多卡因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而入院后,可以考虑尽早开始或继续口服或静脉注射 - 受体阻滞剂13、复苏的有效监测:1) 冠状动脉灌注压(CPP): CPP 15mmHg 是复苏成功的必备条件2)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 2)
10、:正常 6080%,复苏中小于 40%,自主循环恢复的机会甚微3) 呼气末 CO2 分压(ET CO2):对于插管患者,如果经 20 分钟心肺复苏后,ET CO2 仍不能达到 10mm 汞柱,则恢复自主循环和存活的机率极低。14、电除颤:当可以立即取得 AED 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电击除颤是终止心室颤动的有效方法,除颤每延迟一分钟患者存活率下降 7%-10%。15、脑缺血损伤与脑复苏:1) 脑复苏:以减轻心脏骤停后全脑缺血损伤,保护神经功能为目标的救治措施2) 脑血流代谢异常:正常情况下,脑血管可通过自身调节的机制使脑灌注压维持在80100mmHg,使脑血量保持相对
11、稳定;平均动脉压小于 60mmHg 时,脑失去自身调节能力,脑血流量开始下降。当脑血流量下降至基础值的 35%左右时,脑的氧供和正常功能不能维持3) 当脑血流突然停止 15s 后即可昏迷,1 分钟脑干功能停止, 2-4 分钟无氧代谢停止、不再产生 ATP,4-6 分钟出现不可逆脑损伤。.4) 脑水肿:细胞性脑水肿,细胞肿胀,间隙较小。血源性脑水肿,主要由于再灌注期血脑屏障破坏引起5) 神经细胞损伤:能量代谢障碍-钙超载/ 一氧化氮合成增加/蛋白激酶和基因激活神经细胞坏死、炎症和凋亡6) 延迟性:缺血发生只有数分钟,但引起细胞损伤则可持续数天以上选择性:脑的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细胞类型对缺血敏感性存
12、在差异16、脑缺血损伤的临床特点:P 2501) 发生心脏停搏即出现意识丧失,快速实施 CPR 成功,患者即可苏醒2) 复苏后,意识未恢复者,持续一周左右处于昏迷状态,2-3 周内进入植物状态,昏迷时间不超过一个月3) 患者开始睁眼,最初疼痛反映下睁眼,发展为呼唤后睁眼,自动周期性睁眼,出现睡眠-觉醒周期4) 早期可出现去大脑强直,2-3 周后开始消退5) 有明显握力反射,有肌阵挛6) 有吞咽动作无咀嚼活动;多数保留呕吐、咳嗽反射7) 瞳孔反射多数正常,少有不对称8) 下丘脑发生障碍时,出现中枢性发热、多汗、水电解质平衡失调9) 无情感反应,遇到有害刺激时发出呻吟,在看到或听到亲人声音时流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诊 灾难 医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