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普通高中学生社团组织方式的实践探索.doc
《2022年普通高中学生社团组织方式的实践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普通高中学生社团组织方式的实践探索.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普通高中学生社团组织方式的实践探索摘要:社团作为学校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眼界知识面的一个重要载体,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对有效的高中生社团组织方式进行了探索。关键词:高中生社团组织;建设;反思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8-013-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学生观已经被改变,学生成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主题,教师担当引导者的角色。课堂上如此,课堂之外的社团活动也应如此。普通高中学生社团作为青年学生以相同或相似的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时间以来,普通高中学生社团
2、经常转化为“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组织建设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倒挂,往往是老师组织,学生参加,通过建立“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制度,确保社团的顺利开展。社团类型的确定往往根据老师工作和教学的需要而定,学生在社团活动没有自己的自主权。而学校为了确保社团的“顺利”展开,常常是指导老师提出活动意见,学生只需按要求参与,而往往“获奖”的,“表现”的,“指导”的总还是集中在“特长生”身上。这样活动的结果是:社团形式单一化,大多数同学对社团缺乏积极性,制约了社团的健康发展。社团建设要注意形成社团特点,发掘社团成员的个人潜能,突出学生的个人特长,为青年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方舞台。因此在社团建设的众多事务
3、中,学生社团活动不应该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而是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实现自主管理。一、学生社团变“官办”为“民办”,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学生社团变“官办”为“民办”,社团建设由“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打破原有的老师组织,制定教学计划,发动学生参与的“第二课堂”形式,建立学生“业余社团”。针对学生自身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展示的欲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建业余社团,变“教师需要”为“学生需要”,从学生从自身发展的需要,自己的特长、爱好和兴趣出发,来确定组织合种社团,开展哪些活动,需要谁来参加,邀请谁来指导等等。学生找到了发挥自己特长的兴趣点,他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潜力极大地
4、激发出来,超出了想象。而且由此带来的自信使其他事情也做得很好,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勤奋、向上的品质,在这个机制作用下不断得到培养和塑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保证了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在创建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潜能”。二、学生社团变“官办”为“民办”,倡导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社团变“官办”为“民办”后,社团负责人在管理社团的过程中不断地实现着自我学习、教育和发展,同时也为他人提供了自我学习和教育的环境,是社团的核心,对社团作用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学习,还有除课堂知识以外综合能力的学习,而课外综合能力的学习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普通高中 学生 社团组织 方式 实践 探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