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情况采访调研的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情况采访调研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情况采访调研的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情况采访调研的报告 关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状况采访调研的报告 为进一步正确引导舆论,科学回应社会关切,树立三峡工程良好形象,全面展示三峡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与爱护、地质灾难防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为三峡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014年4月11日至16日,综合司、水库管理司及新华网、人民网有关单位同志组成调研组,先后赴湖北省、重庆市有关部门、单位就社会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开展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状况采访调研活动,这次采访调研行程1000多公里,深化水利部长江委长江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地质灾难防治工作指挥部、湖北省地震局地震监测中心、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三峡集团枢纽管理局
2、、长江委水文局上游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山地灾难与环境探讨所、重庆市万州区气象局等基层一线,分别就三峡水库诱发地震、三峡库区地质灾难防治、珍稀植物爱护、干支流水文水质监测、局地气候、防洪限制及泥沙等监测状况进行采访调研。在此期间,还参与了三峡集团举办的珍稀鱼类放流活动。现将有关状况报告如下: 一、采访调研活动概况 三峡工程建设及运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乎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行,还关系到国家淡水战略储备库的平安及流域几千万人的生存与发展,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三峡工程的生态建设、环境爱护及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在三峡建委主动组织协调下,从1996年起,组建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充分发挥各部门、
3、各地方的现有专业力气,围绕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行工作,对三峡工程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刚好预料预报。 (一)采访调研长江防洪模型状况。4月11日下午,调研组赴水利部长江委,听取了长江科学院关于长江防洪模型状况介绍,观看了长江防洪模型3D宣扬片,考察了长江防洪模型中心限制室和模型试验室。长江防洪模型项目包括实体模型和数学模型,总体探讨范围为长江中下游宜昌至大通河段,全长约1123km,是水利部江湖治理及防洪重点试验室。其中实体模型模拟范围为长江干流枝城至螺山河段、荆江三口分流道和洞庭湖区及四水尾闾,数学模型模拟范围为长江干流宜昌至大通,包括其间主要支流、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及分蓄
4、洪区等。多年来,长江防洪模型为深化探讨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流泥沙运动、冲淤演化、洪水演进和江湖关系的改变趋势及江湖治理、防洪调度等重大问题供应科学依据,在规划编制、河势限制规划设计、航道整治、涉水工程行政许可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采访调研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工作状况。4月12日上午,调研组一行赴湖北省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中心,考察由三峡集团公司和我办托付中国地震局地震探讨所担当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监测重点站的工作状况,了解了专业地震台站、地震监测台网的运行状况,以及地震速报、应急指挥、分析预报的工作机制。13日下午,赴三峡集团枢纽局考察了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
5、心,该台网是地震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22个遥测数字地震台、2个中继站、2个强震台和1个台网中心构成,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大型水库地震监测台网之一,实现了对三峡坝址及库首区的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日常监测,为三峡库区地震活动跟踪和监测、地震趋势推断、应急处置供应了坚实的基础。调研组查看了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运行原理及实际状况,实地查看了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网和地壳形变监测网,进一步增加了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系统的了解。 (三)采访调研三峡库区珍稀动植物爱护工作状况。4月12日上午,调研组一行赴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调研,该园受我办托付担当的珍稀植物爱护工作,实地查看了受三峡水库沉没影响较大且为库区特
6、有珍稀植物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的生长状况,以及三峡消落区植物多样性爱护与生态修复探讨状况,该探讨工作为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复原供应理论指导和优化植被模式。12日下午,调研组赴湖北宜都官洲现场调研野生疏花水柏枝生长状况。13日上午,在宜昌参与了由三峡集团主办的珍稀鱼类增殖放流活动。 (四)采访调研三峡库区地质灾难防治工作状况。4月13日上午,调研组赴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地质灾难防治工作指挥部,听取了有关负责同志关于三峡库区地质灾难概况及二、三期地质灾难防治实施状况、地灾防治成效、三峡水库135米蓄水以来地灾发生状况、水库运行期地灾防治的介绍,全面了解了地质灾难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功能及运行状况。 多年
7、来,在三峡库区地质灾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下,相关部门单位细心组织实施,全方面分阶段开展相关防治工作,尤其是通过基于互联网的监测技术信息沟通平台建设和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体系的建立,提高了快速发觉、推断和处置地质灾难险情的实力。 (五)采访调研水库支流水文水质监测工作状况。4月14日下午,调研组考察了位于奉节县的三峡水库重点支流水质监测重点站,该站由我办托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探讨院与奉节环境监测站负责建设并组织实施,以库区支流水质改变及富养分为重点开展监测工作,依据三峡工程蓄水后,特殊是达到175米水位后库区富养分化特征及新形势,适时做出调整,从建设期和初期蓄水阶段以本底调查为目
8、标的跟踪性监测,调整为以揭示175米水位运行后支流富养分化发朝气制为重点的探讨性观测,不断深化超大型水库富养分化发朝气理及调控方法的认知,为三峡水库生态环境爱护供应牢靠的决策依据。4月15日上午,调研组考察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水文水质同步监测重点站万州基层站,现场查看了专业人员对水文、水质各项指标的取样监测工作。 (六)采访调研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状况。4月15日下午,调研组赴万州典型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现场参观了径流观测体系和小流域监测点,听取了站点负责人对农业生态探讨及应用技术介绍。 该站由我办托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难与环境探讨所担当建设,重点开展库区流域水文与
9、水环境改变探讨、流域生态系统与地表过程探讨、流域人地关系与调控探讨,监测内容包括库区流域水土流失、农业生态、面源污染、耕种模式、移民生产生活跟踪等监测,为三峡工程及库区生态与环境平安供应科技支撑,其探讨成果已在万州、开县等地得到大规模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七)采访调研三峡库区局地气候监测工作状况。4月16日上午,调研组一行在万州气象局有关负责同志的陪伴下,考察了我办和中国气象局共同在万州建设的三峡剖面气象观测站柑子梁站点,并就三峡蓄水对局地气候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沟通。 三峡库区局地气候监测系统包括1个重点站、7个中心站、50个有监测任务的基层台站,由此形成网络,将湖北、重庆
10、两省(市)三峡库区气候监测连为一体,实现了实时监测、信息的刚好获得与快速传递。对三峡工程可能引起的气候改变及气象灾难影响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刚好为有关部门决策供应气候背景分析和灾难防卫科学依据。 二、采访调研活动收获 在为期六天的采访调研活动中,调研组通过专家座谈、现场调研等形式,深化基层一线,真实感受了多年来我办指导各有关单位有序开展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成果。通过此次采访调研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一是进一步深化了对泥沙、清水下泄、江湖关系的相识。当前,有舆论认为三峡蓄水对中下游的江湖关系改变造成巨大影响。为此,长江科学院的专家认为,随着上游水土
11、保持工作的开展和上游水库的接连兴建,三峡水库入库泥沙量将呈削减趋势,水库的大部分有效库容,包括防洪库容和调整库容,均可以长期保留。建库后清水下泄,下游河床有所冲刷,利弊共存,一方面清水下泄后沿江泥沙补充有限,进入江口的泥沙明显削减,变更了多年江口洲滩发展动态,险工地段相应增多;另一方面从冲刷的形态上来看,沿程以纵向冲刷下切冲刷为主,荆江枯水河槽宽度有所增加,从肯定意义上改善了航运条件。三峡工程可有效削减洪涝灾难带来的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得到有效爱护,由于入湖泥沙削减,可以减缓洞庭湖的淤积和萎缩,可以增加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河道内流量,有利于改善枯水期长江水质,并可为南水北调供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三峡工程 生态环境 监测 情况 采访 调研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