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论课堂德育的三主体结构.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论课堂德育的三主体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论课堂德育的三主体结构.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课堂德育的三主体结构课堂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缩影。80年代以来,国外“课程设计的人本化”趋势1和我国对素质教育的研究,作为教改的热点,已引起现代教学论和当代心理学界的极大关注。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的德育,是课堂教学整体生命的一部分,与智育、体育等各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发挥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中小学的课堂德育,是学校德育中最经常、最丰富、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形式,因而加强和改进课堂德育对加强和改进整个学校德育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强和改进课堂德育,理论界已有许多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德育的主体问题上,“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说”已被许多学者所认同。本文提出课堂德育
2、的三主体结构说,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现代课堂教学的實践结构作出新的描述,对集体在课堂德育中的主体作用作出新的价值定位,并对课堂德育的运作过程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模式。经过研究,我们认为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双主体的线型结构,而是一个三主体的立体结构,是教师、学生个体和班级集体这3个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的协同运作。在最高层面上,教师居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基础层面上,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发挥着主动作用;在中间层面上,班级集体既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对班级成员实施教育的主体,发挥着主力作用。课堂教学的三主体结构规定并规范着课堂德育的结构和运作模式。班级集体成
3、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是班级授课制的必然产物。集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走进课堂,开拓了广阔的心理空间,将教学活动置于一个生动的社会心理环境之中,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新的活力。与个别化教学相比,3个主体在人际关系、心理和行为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教师方面1.人际关系。教师教学和交往的对象不只是个别学生,主要是班级集体,师生之间的那种单一的线型关系已退居次要地位。2.教师心理。教师心理上产生一种新的内在需要,即期望集体能以良好的风气对班级成员施加积极影响,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3.教师行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将以整个集体的实际需要为目标,个别化的反馈调节只是集体教学的补充。(二)学生方面1.人际
4、关系。学生交往的空间和内容得以扩展,不仅有同教师的纵向交往,同时还有同集体的横向交往。2.学生心理。学生普遍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义务感和寻求尊重的欲望,这种情感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他们学习活动的内驱力。3.学生行为。学生的课堂行为不仅要受到教师的直接调控,同时要受到集体规范的间接影响。(三)集体方面1.人际关系。集体参与教学活动,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接受着教师的教育,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交往影响班级成员,同时也发展自身。2.集体心理。集体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班级成员认同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3.集体行为。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在铸造集体主义精神的同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课堂 德育 主体 结构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