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返回返回返回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授课人 王粉利【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泛读课文,学会提炼文章主旨与把握文章结构。2让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阐释的“读书”与“幸福”的深刻含义及关系。3学会做圈点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养成翻检工具书的良好习惯。4.联系各自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体悟读书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泛读课文,提炼文章主旨。2.品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读书与幸福的深刻含义及关系。2.体悟读书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教学设想】教师采用问题探究法及点拨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辩论等形式来自主学习,并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使学
2、生在轻松、开心的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阅读课文,认真思考课后练习。二、查找作者谢冕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三、查询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故事、图片、音乐、歌曲。(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四、运用网络查找读书的图片、读书的有关知识。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通过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在泛读、精读的基础上探究本课的思路,提炼主旨,学会议论文阅读的方法。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可能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学生不喜欢。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到底有何
3、用?让我们进入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课文来探探究竟。1.多媒体展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2.多媒体展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重点:泛读课文,提炼文章主旨。教学难点:品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二、检查课前预习:1.作者(个别提问)谢冕,1932 年 1 月 6 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 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 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 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79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并兼任诗歌理论刊物
4、诗探索主编。谢冕 1948 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 、 星闽日报 、 福建时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等。50 年代开始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以及诗歌理论批评。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 、 共和国的星光 、 文学的绿色革命 、 新世纪的太阳 、 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 (合著) 、 1898:百年忧患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 、 永远的校园 、流向远方的水 、 心中风景等。谢冕还主编过许多大型丛书,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10 卷) 、 百年中国文学经典 (8 卷) 、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12卷)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读书人是幸
5、福人是谢冕教授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最初发表在 1995年 7 月 19 日的北京中华读书报上。后来收入永远的校园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在这本书里抒发了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源于北大所给予每一个“北大人”的文明滋养,也包括对北大图书馆的爱和对所有读书人的交流、交往的幸福回忆。2.字词(1)字音字形提问学生加横线字的读法。睿智 卑鄙 嗜好 上溯答案:睿(ru)智:卑(bi)鄙(b)嗜(sh )好(2) 词语注释。(学生齐读)浩瀚:广大,繁多。加惠:施惠,给予好处。饱览:尽情地观赏。往哲先贤:历代贤明、智慧之士。哲,有智慧。贤,有德行和才能。 睿智:英明有远见。睿,看得深远。卑鄙:
6、(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结缘:结下缘分。.嗜好:特殊的爱好。大抵:大概,大都。三、授课内容(一)泛读课文,感知主旨 多媒体展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小组学习。1.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3. 归纳提炼主旨的方法。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抢答,并用星级形式给予考核鼓励。然后老师点评,总结。参考答案:1.中心论点:读书人是幸福人。2. 分论点: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3. 归纳提炼主旨的方法找每一段的中
7、心句。中心句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体现文段主要内容。一般出现在文段开头起统领作用,或者出现在中间起过渡作用,或者出现在结尾起总结作用。(二)细读课文,把握结构1根据每一段中心句,分析结构及关系,并用板书的形式展示结构图。也可参考课后第四题。要求:文字简洁;突出关键词;借助线条、箭头等符号表现思路走向。此环节,意在通过小组协作,把握文本思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路结构:(多媒体展示)分论点 1(2 段) .中心论点(1 段) 分论点 2(3 段) 结论(5 段)分论点3(4 段)结构关系:总分总(三)局部分析,体会论证方法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个别提问)1.在本段中,作者采用了何种论
8、证方法来阐明分论点?2.作者具体以哪些事实为例?3.根据查阅资料,介绍这些人物(学会做注释)答案:1.例证 2.三本书,五个人。 3.略。四、练习P133 三、四题。参考答案:(三)3.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四)结构提纲表略。五、总结议论文阅读方法:1.泛读课文,把握中心论点及分论点。2.细读课文,把握结构。3.局部分析,体会论证方法。4深入课文,感受文章的深刻内涵及哲理。(此项是第二课时要完成的任务)六、作业(分层布置作业)(一)必做题。由课代表课后抄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再抄在作业本上。1第段第一句话中“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 世界。作者认为
9、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这是因为_。(请用文中的话回答)其中“精神的不平等”指哪些内容?2第段句子“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 .3第段作者为了阐明“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这一观点举了大量的例子,请再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答: 。4.第段作者引用笛卡儿说的话,是为了证明: 。 (请用文中的话回答)(二)选做题。根据全文内容,具体说说为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200 字左右。(第二课时要完成的任务)参考答案:(一)1精神;“阅读能力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其中精神的不平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读书人 幸福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