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doc
《文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doc(2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文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一、文字的起源及发展概说(一)文字的起源 人类语言的起源,距今至少有上百万年,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需要互相交际,语言就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人们在一时一地说的话,受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不能传送到远方,也无法留传给后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氏族公社和部落不断扩大,社会生活日趋复杂,人们交住也愈加频繁,需要人们长期记忆的事情和准确传送到远方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如氏族、部落财产、人口状况、内部发生的大事、对外订立的盟约、战争的警报、军事的动员会议等),这时,单靠头脑的记忆和口头的说明就很不够了。这就需要想出帮助人们记录事情、辅助语言进行表达
2、的办法。于是,文字作为记录和传达语言的符号被创造出来了。正如清代学者陈澧说的:“声不能传于导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东塾读书记卷十一)文字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辅助语言更有效地发挥其交际功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人类的几种古老文字,如古代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末人的楔形字,中国的甲骨文,都是开始创造于氏族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的。各自独立产生的不同文字,不谋而合地都诞生在相同的历史阶段,说明一定的社会条件,是文字起源的温床。当然,世界上有些民族即使进入了封建社会也还没有创制文字。 1、文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文字产生之前,人类
3、曾经用实物和图画来记事。实物记事和文字的产生无关,图画记事对文字的产生有直接作用。实物记事有结绳、契木、系珠等办法。结绳,就是在绳子上打结(大事大结,小事小结)或利用绳子的不同颜色,帮助记忆。据古书记载,我国古代就曾用过这种办法。这一传说的根据是古籍中关于结绳的记载。如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老子:“复使民结绳而用之。”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期事。”东汉以来,学者推崇许慎,于是就有不少人主张“文字工作,肇始结绳。”(朱宗莱文字学形义篇)古代秘鲁印第安人的结绳办法就相当发达。契木就是在木棒或木板上刻上各种线条或插进各种东西,用来记事记数,或作为信物
4、,传达命令、表示权力、证明盟约。我国的某些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用过契木、结绳两种办法。系珠就是用绳子把大小不等、颜色不同的贝壳穿起来帮助记忆事情,北美印第安人常用这种办法。实物记事,方法原始,用起来不方便,功能也有限,例如结绳记事,一根绳上结了三个结,既可以代表三天,三年,也可以代表三个人,三头牛,等等。究竟代表什么?只有结绳人自己才知道。概言之,实物记事是帮助记忆的工具而非交流思想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寻求完善的记事办法过程中的产物,对文字的产生没有直接作用。 图画记事比实物记事前进了一步。描绘事物的轮廓特征,组合这种图象来记事,这样,一是比用实物简便,二是可以表记复杂的内容。图画记事,大都是刻绘在
5、树皮、骨头、兽皮、岩石上。美洲的印第安人,曾广泛使用这种办法记事,如作传记、写历史、发布告、下战书、记人口、录战歌、写情书、作游记等等。北美奥杰布华人为了保护渔业权,于1849年向美国总统递交的请愿书就是一幅记事画,画中共画了七个动物,是七个部落的图腾。动物的心、眼都有线连接,表示七个部落一心一意;线的一头指向前方,表示共同希望;线的另一头连在后面的小湖上,表示希望还给他们苏必略湖的渔业权。 记事的图画,只求形似,以联想贯串,用以传播信息,不是用于艺术欣赏,当然不是艺术作品。记事图画中的个体图形也不和语言的词语相对应;图形的组合排列,也不和相关的词语的语法序位相一致。当然,这还不是记录语言的文
6、字。但是,记事图画的表记作用,以事物形象作为事物本身代表的做法,对文字的产生都具有启发、诱导作用。人们一旦把事物的图形加以简化,和表达事物的词语稳定地联系起来,图形的顺序,按词语的语法序位作线性排列,不是用语言去解释图形,而是用图形来记述语言,这便成了文字。例如:从中国汉字“山”、“ 水”、“ 大”的演变尤可看出,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使用的记事图画,是孕育文字的母体,是文字产生的源头。 2、文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 文字是谁创造的?历史上有“神造”和“个人造”两种说法。中国古书上就有汉字是“仓颉”所造或“圣人”所造的记载。神造说,今天已被视为“神话”,个人造字说也是不对的。事实上,文字是社会
7、约定俗成的产物,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任何一种文字,都有其形成和演变的复杂过程,决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鲁迅先生说:“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又说:“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门外文谈)仓颉,正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史官是掌管文字记录的知识分子,他们有条件收集整理文字,同是,这也是他们的职能,所谓“掌达书名于四方”(周礼春官下)。在众多的史官中,也许曾出现过个别优秀人物,对汉字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所以,人们传说仓颉造字,是不无原因的。 (二)文字的发展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一种文字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出于完善
8、地记录语言的需要。例如:中国的上古汉字反映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量是3、4千个,反映在汉代说文解字这部书里就有9千多了,汉字字量的增加和汉语词汇数量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世界上拼音文字字母大多数都来源于古代塞姆人。塞姆人约在公元前2千多年居住在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他们在古埃及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拼音文字。古代地中海东岸的贸易很发达,塞姆人的字母随着海上贸易四处传播,后来许多民族都受到这种字母的影响,改造成自己的字母系统。 文字是交际工具,人们对工具性的事物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就是“高效”、“轻便”、“易于掌握”。对于文字这个书写工具,人们总是不断追求它的“体系的完善化”、“结构的
9、规律化”和“形体的简明化”。 1、体系完善化的趋向 一种文字记录语言的功能的强弱。取决于它体系的完善与否,是否有一套足够的符号系统和一套完备的正字法规则。早期文字体系的完善化,主要表现在字量的发展,字的结构定型,字和词的对应关系的确定,以及严格按语法顺序书写原则的形成等等。为实现这些目的,造字的方法和表记语词的方式,都需要相应地发展变化。当体系初具规模之后,体系的完善化的变化,即表现为适应语言的发展,对上述的几个方面不断加以巩固、补充和调整。就古汉字发展的情况看,可以想见,以象形字为主体的那个时期的上古汉字的字量是很有限的,因为,反映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里的象形字,也不过260多个。几百个象形字
10、再加上来自刻画符号的少量指事字,用来记录上古汉语肯定是不够的。甲骨文时代的汉字已发展到既表形也表意,今天发现的甲骨文字量就有3千多了,造字方法除“象形法”外,又有了“会意法”和“形声法”;写词的方式,除按字意与词意对应的原则之外,又出现了同音假借的纯表音原则。词语的书写顺序,大都合乎语序,只是字的结构尚不大定型。可见,汉字发展到甲骨文时期,是经过体系完善的变化过程的,到了汉代,收录在说文解字中的字量已达9353个,其中形声字就有7897个,占83%。字的结构基本定型了,形声造字法,上升为主要造字法。至此,汉字的体系又进一步完善了。 表音文字体系的完善化,主要表现在字母表和拼写法的完备上。例如,
11、塞姆字母只拼写辅音,不表示元音(每个辅音字母都跟a连读),体系原始,不够完善。塞姆字母演变为希腊字母之后,希腊人增加了元音字母,修订了辅音字母,调整了书写顺序,字母的形式也进一步定型。字体上也出现了“大写”和“小写”、“楷体”和“草体”的区别。这就给音素文字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2、构形符号化的趋向 人类的文字脱胎于图画,所以原始字形往往带有图画性或象形性。文字的本质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所以,文字产生以后,在构形上的发展趋势,就是符号化的程序逐渐加深。 汉字从诞生到今天,一直是保持着表意体制,即使这样,字形发展的符号化趋向也很明显。如“壶”字在古汉字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写作“”“”,尚有相当的象形
12、性,后演变为篆书写作“”,象形的意味已经不多了。变为隶书和楷书,写作“ 壶 ”、“ 壶 ”,就完全成为笔画组合了。塞姆字母,是借用古埃及圣书字形成的,字形最初也是象形性的。,塞姆人利用这种字形改变为表音体制符号化的字母。例如字母“N”,来自古埃及“蛇”的象形字。字母“Q”,来自古埃及“绳套”的象形,最终定型为“Q”,都是彻底符号化的变化。 3、笔画简便化的趋向 文字的应用,是为了能把语言“写”下来、“读”出来。笔画简单就便于书写,也便也记忆、便于阅读。所以,笔画简化,是文字发展的又一趋向。表意文字字量大,字与字间构形上的区别性要求或理据上要求,往往使笔画不易简化,需要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删繁就简
13、的调整。所以,表意文字笔画简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得尤为突出。汉字自始至终贯穿着笔画简化的规律。不仅是笔画数目的简省,也包括笔画形式的简易。如“车”字在甲骨文、金文里写作 “”“”,到了大篆、小篆里写作 “”,笔画已有所省简,到了楷书写作“车 ”,今天又写作“车”。和篆书相比,不仅笔数大大减少了,笔形也圆转简化为直折。 4、体制的表音化趋向 这里说的“体制”主要指的是造字的方法。按照通常的说法,造字的方法不外表意和表音两种,表意字的造字法主要是象形。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即是拿汉字跟西洋文字比较,说汉字是表意的,西洋文字是表音的。这个说法当然很不全面,因为汉字不仅表意,也表音,所以现在好多人称它
14、叫“意音文字”。就汉字来说,运用象形、指事、会意的构字法造字必竟是有限的,有些复杂的物景,抽象的竟念等是难以直接从字形上表现出来,因而汉字的发展便出现了能产量最多的形声字,这是一种从意到音,意音结合的文字,假借字的出现更是一种纯表音的文字。随着科学的进步,汉字用“铀”、“锰”、“钛”、“钨”以及“氟”、“氢”、“氧”、“氨”等字来记录新发现的各种矿物质、化学元素等,这也表明了文字体制表音化的趋向,上述的字分别从“金”、从“气”,也表明了文字体系完善化的趋向,再发现新的矿物及元素,仍可据其类属及读音造出更多的形声字。 (三)文字的分类 人类的文字发展变化到今天,就体制上看,经历了两大阶段:表意阶
15、段和表音阶段;形成了两大类型: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1、表音文字文字的个体符号以语音音节或音素(位)为书写单位,相同的音节或音素(位)用同一的符号来书写,而不管音节或音素表达的意义如何,这样的文字,就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是文字演变到后期的产物,语音的音节、音素(位)是有限的,表音文字,一音一符,同音同符,用几十个笔画简单的记音符号,就可以记录很多的词语,以少可以生多,以简可以驭繁。简单易学、简便易用、简明易读等方面超过表意文字。2、 表意文字 文字的个体符号以词或语素为记录单位,不同的语素、不同的词,就用不同的字写,而不管词或语素的声音如何,或者是综合表达词或语素的音、义的,就是表意文字。表意文
16、字的特点是:(1)字量多;(2)字形有表示意思的结构成份;(3)字的笔画比较复杂。历史上存在过和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的表意文字有:(1)古苏末人的楔形字;(2)古埃及的圣书字;(3)汉字;(4)中美洲的马雅文字;(5)我国纳西族的东巴文字,等等。汉字是表意文字中历史悠久、直到今天仍有生命力的唯一文字。它在历史上不但被其他民族借用过,还在它的基础上或影响下,产生过一些类似汉字的表意文字。这里主要有:(1)契丹文;(2)西夏文;(3)女真文等。此外,我国的壮族、瑶族、侗族、苗族、布依族等,或取汉字的形、音表示本民族的语义,或仿照汉字造新的方块字,表示本民族语言的音、义,说明表意汉字对其他民族文字也有较
17、大的影响。(四)汉字的特点1、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表音文字是用字母把语言的音素或音节直接地显示出来的一种文字。汉字的情况不同,古汉字的字形同语言里的词或语素的意义有比较直接的联系,看到一个“木”字,人们往往能从字形估摸到它的字义,一个“休”字,也往往能启发人们从“人椅木”上想象开去,省悟字的意义。到了现代,经过隶变和楷化的汉字尽管大大减弱了字形表意的直观程序。但是汉字或绝大多数带有的形旁仍然在表示字义的类属方面起着作用。汉字的形体比任何文字都更能表明词义,它具有形义结合,见形明义的特征,对于辨认与记忆来说,是比较方便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ROZiN教授,根据他对部分智能较低的儿童所作的实验证明
18、,汉字比英语易学,因为汉字具有视觉形象鲜明,容易辨认,利于记忆等优点。(见文字改革1984年3期)但是,必须指出:汉字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 ,它并不只是用表意的方法来记录语言的。以汉字中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形声字以及一些纯粹借音的假借字,它们都是糅合了表音方法而创造的。形声字结构本身,也充分说明了它是一种音义兼及的文字。我们说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实际上是说,它是以表形为基础,以表意为主导,兼有表音因素的一类文字,还必须指出的是:汉字的表音成分,采用的都是表意符号,这和表音文字完全采用字母表示语音是不同的。因此,现代的汉字仍然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表意性质的汉字字形记录汉语主要通过表意途径,由于事
19、物各异,字形就互有差别。表意性质的汉字记录语言里具有不同意义的同音词时也力求在字的形体上表现出它们的区别,所以,同音异义词的字形也各不相同。这些情况是造成汉字数量庞大的主要原因。表意性质的汉字同汉语语音的联系不十分直接。用汉字写出来的书面材料,汉族不同方言地区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方言读出音来,现代人也可以用现代语音读古代的典籍。2、汉字字形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任何文字都记录一定的语言单位。从记录语音的角度看,许多拼音文字用字母代表语言音素,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代表一个(或几个)音素。汉字的字形不和语言音素相对应,而和音节相对应,一个汉字代表语言里的一个音节。3、汉字是平面型文
20、字世界上许多拼音文字记录一个词用一串字母作线性的排列,汉字不是这样。汉语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一个音节)往往用一个平面型方块来记录。平面型文字和线性文字有很大的不同。线性文字的字母之间象线条似地排列,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横向展开,或者自上而下纵向展开。汉字的构成成分则是横向和纵向同时展开,形成平面。这样,笔画的配合就比丝性文字的字母排列方式复杂了,字形也丰富多样了。(五)汉字形体的演变现行汉字是从古代汉字演变来的。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形体。1、甲骨文甲骨文是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郊小屯村发现的,那儿是殷王朝的都
21、城遗址。通称殷墟;甲骨文多是占卜的记录,又称殷墟字、卜辞等。甲骨文一般是用刀刻的,加上甲骨坚硬,所以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结体大小不一。又因为文字尚未统一,字可以正写、反写、笔画繁简一不,偏旁不固定,异体字较多。2、金文金文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器以钟和鼎最为常见。所以金文又叫钟鼎文,从商、周到秦、汉都有金文,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比较多。3、篆书 篆书一般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大篆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以籀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大篆比金文笔画均匀,字形整齐。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简化而
22、成的。泰山刻石是小篆的典型代表。小篆比大篆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也基本废除了。4、隶书隶书分秦隶、汉隶两种。秦隶又叫古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秦隶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上摆脱了象形的特点。秦隶是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隶又称今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汉隶的撇、捺和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痕迹了。5、楷书楷书又叫真书、正书,“楷”是规矩整齐、可为楷模的意思,楷书是从隶书发展演变来的,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到今天,楷书同汉隶的主要区别是笔形不同,楷书的笔画没有波磔,
23、字形方正,横平竖直,书写简便。汉字经过整理和简化,有些字的形体发生了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同相应的繁体字相比,一大批汉字形体更简单易写了,如“尘尘”。第二,异体字在一般书报中不用了。第三,形体有细微差别的字,如“吕吕”等,只保留前一种写法,字形统一了。6、草书草书、行书一直是辅助性字体。草字包括章草、今草、狂草。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它保存了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今草产生于东汉末,笔形是楷书化的草写,没有章草的波势。今草简易快速,但大都不易辨认。狂草是唐代产生的。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7、行书行书产生于东汉末,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它近楷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字学 基础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