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doc
《对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对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三人行必有我师。”新课程改革也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肖川)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笔者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一些现象的透析,试图提出有效的小组合作策略。一、分组任意不科学 现象“前后桌为一组,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
2、式说一句话。”合作开始了,有的小组由于都是优等生,讨论积极,气氛热烈;有的小组由于基础较弱,“沉默是金”;有的小组学习基础差别教大,参差不齐,课堂成了优秀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新鲜和有趣,能较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然,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坚持“人人参与,积极讨论”的原则。二、分工随意不明确 现象“要求小组内各成员分角色进行表演,将课文遍成课本剧。”合作开始了,学生或争着抢着演某一角色,或对某一角色互相推诿,以至于为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 “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
3、,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里虽然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但由于教师分工不明,只是布置学生表演,并没有具体指定各自角色,或指定小组某一同学负责,结果就使学生只关心自己的任务,没有体现出合作意识,也未能发挥好集体的智慧,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三、时间忽视不充足 现象学生对老师提出的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很感兴趣,因此非常投入。就在学生们积极讨论,交流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教师为了赶进度,一声“时间到”,学生只好匆匆中断合作,听任教师下一步的摆布。 反思应该说,这个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正是迸发学生思维火花,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极佳机会。但是,学生的合作如果没有得到时间的保证,就成了走过场,学生的合作不深入,或一半而止,白白地浪费了这一次小组合作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也应该是面向全体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既然面向全体,就必须保证每个人的时间,不能厚此薄彼,作为教师,不必担心由于过多的讨论时间而影响教学进度。事实上,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锻炼的空间更大,发言的积极性更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小组 合作 学习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