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囚绿记》2.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初读课文, 思考:(1)文章的题目是囚绿记,写囚绿是从哪段到那段?其它段落又是写什么的? 写“囚绿”是课文的8-12段。1-4段是写“寻绿”,5-7段是写“赏绿”,13段是写“放绿”,14段是写“想绿” (2)根据内容的分析,你知道课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寻绿-赏绿-囚绿-放绿-想绿 (3)从文章的描述中你能判断出来文章的写作背景么?根据是什么? 可以判断出来,文章中已经有了较明确的交代。 a、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 b、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c、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4)读了本文后,你觉得作者就是要写绿色的常春藤么?如果不
2、是,作者的用的是什么手法?目的是什么? 作者写的常春藤只是一种所托之物,不是目的。用的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方法。常春藤象征生命、希望,追求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三、 再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 (1).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五个层次绿,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 (2).绿枝条
3、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文章写出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写得非常细致逼真。同时也写了“我”的“魔念”:“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对生命(包括植物生命)怀有怜惜之情,而“我”却缺乏对外界生命的同情怜悯之心。“魔念”反映了“我”的一种自私和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当然,所谓自私、偏执、阴暗心理,也是有限度的,“我”最后还是开释了绿枝条。 (3).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点? 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
4、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4)、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
5、后为什么还怀绿?同学之间探讨一下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 第一问,课文的一些语句能启发我们的思考,“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作者喜欢绿,把绿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这也暗示着另一面,作者的人生并不顺利,甚至还暗示当时整个社会都不安定,因此作者借绿来表达希望。再有,作者说“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他需要有陪伴,而象征着生命和快乐的绿枝条便成了他的惟一的“朋友”,因而他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作者囚绿,一是为了与绿枝条更亲近,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但他出于良心,不忍让绿枝条彻底枯死,于是“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6、”,说明作者最终还是善待生命的。绿枝条被“开释”与作者逃离危险中的北平,二者有相似之处,在文章中具有类比的效果。作者最后怀绿,其实也是在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这是暗示的写法。 四、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 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此句前面说:“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可见作者把绿色当作希望、幸福和快乐的象征。这里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说明作者观绿、亲绿的愿望,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另外,这句话还对后面写作者与绿枝条的“亲密交往”起铺垫作用。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
7、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这两句话点明了绿色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绿色的挚爱。作者的赞美、歌颂之情蕴含其中。 3.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绿枝条与作者一道经受折磨,但最后都获得自由。作者把绿枝条当作人来赞美、歌颂,其实是对一种坚强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认定和追求。“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枝条的称赞,也是作者自己心灵的写照。 五、小节: 1、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2、“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第一,物我互观,尽显性灵。第二,叙事有波澜。第三,含蓄蕴藉,深沉厚重。第四,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作业: 这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像,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 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