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oc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2006-10-26 22:25:21)转载 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一)对外汉语教学目的确立的重要性1 对外汉语教学对教学目的的探索对外汉语教学自从开创到现在,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一直在追求一个正确的教学目的,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不懈的探索:1.1从50年代到60年代。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教学活动基本是讲解汉语的知识和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基本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的教学。1.2 在70年代。 7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倾向仍是以培养语言技能为目的;
2、在坚持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已经酝酿着教学思路的改革和理论上的突破,但还没有明确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到了70年代后半期,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中,才提出了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但尚未引起普遍的关注,而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这两个概念也没有明确的界定,甚至还有混同的现象。1.3从80年代到90年代。 经过将近10年的探索,到了80年代,终于确立了以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目的。80年代初,北京语言学院来华留学生一糸文科教学大纲编写组编写出了二年制文科班课程设置计划及有关问题。在这个教学计划中指出:“二年制文科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外国
3、学生在中国生活和在中国高等学校学习或进修有关文科专业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汉语能力”,而“最基本的汉语能力”包括“留学生在中国生活必需具备的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这说明以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思想已开始用来指导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1981年,实用汉语课本问世。编者在“前言”中指出:“这套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无疑,这有着重大的意义。它表明这套教材的编者不仅在理论上认识到语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并且作为这套教材的编写指导原则,开始把理论付诸实践。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4期发表了吕必松先生的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除再一次明确指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还提出了“交际性原则”。作者认为“因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在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以及规定教学法原则时,都要以有利于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形成所必要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出发点。衡量总体设计优劣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为最有效地培养学生所必要的语言交际能力作出科学的宏观安排” 。这就是说,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而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就要保证这个教学目的的实现。所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都是为了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
5、目的服务的。在同一期语言教学与研究上,还发表了上海外国语学院对外汉语系撰写的零起点一年制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总体设计。这篇文章确认“零起点一年制留学生的基础汉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汉语交际的能力”。“语法结构及语言的规则是交际能力的基础”1988年9月,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以下简称标准和大纲)出版,标准和大纲正式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 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还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这标志着“培养交际能力”作为对外汉语教学总体目的的真正确定。不过,教学目的虽然已经明确,但理论上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还存在模糊性,表现在:提出了培养交际能力这个教学目的,而对交
6、际能力这个概念的内涵还没有阐述清楚。比如在标准和大纲中,一方面明确指出“对外汉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说“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入90年代,关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汉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更为深入,集中研究了以下四个问题:语言技能不等于交际技能;语言技能追求的是正确性,交际技能追求的不仅是正确性,还有得体性;语言技能是交际技能的基础;交际技能的获得要通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下面介绍一下有关交际能力研究的进展情况:1990年,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发表了吕必松先生的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这篇文章论述了交际能力和语言技能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
7、系以及二者培养手段的不同。1990年9月,邱质朴先生编著的说什么和怎么说?一书正式出版。本书运用了社会语言学的理论,详细说明了交际能力和言语得体性的关系,以及言语得体性所包含的内容。1990年8月,在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常敬宇先生提交并宣读了试论汉语交际的得体性的论文。他运用语用学理论来阐述话语运用的得体性原则。在这次讨论会上,盛炎先生提交并宣读了语言交际能力与功能教学的论交。他指出交际能力含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并运用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以及篇章语言学的理论,来阐述交际能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把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技能区别开来,使关于交际能力的讨论又深入了一步。1992年,崔希亮先
8、生发表了语言交际能力与话语的会话含义一文,从语用学的角度讨论语言交际能力问题,详细地论述了口头交际的四种形式,即讲、述、谈、说(代表口头交际的四个层次)。范开泰先生在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第1期上发表了论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他指出汉语交际能力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汉语语言系统能力, 汉语得体表达能力; 汉语文化适应能力。然后,作者又详细地论述了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方法和培养的具体内容。1995年,吕必松先生出版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在这部著作里,他分别阐述了语言能力的构成因素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他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范畴,由语言知识(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和有关的文化知识构成;一个
9、人的语言交际能力属于言语范畴,由言语要素、语用规则、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以及有关的文化知识构成。从言语要素到言语技能,从言语技能到言语交际技能,都有一个转化的过程。2。 培养汉语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巳成为共识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目的确立的重要性,刘珣先生在2000年1月出版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一书中指出:“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教学目的一经确定,将决定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直到测试评估等一系列问题”。作者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把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归纳为三个方面: 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增强学习汉语
10、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 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在这三方面的教学目的中,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教学目的,而在这个最直接最根本的教学目的中,可以看到:培养交际能力是最终的目的。这个最终的目的不是凭空而定的,它是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符合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密切交往迫切需要语言人才的现实,同时也是学习者本身对学习第二语言所提出的要求,也是学习兴趣、动力之所在。培养汉语交际能力这个教学目的的提出,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是对外汉语教学思路的重大转折,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外汉语 教学 汉语 交际 能力 培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