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声现象(1)MicrosoftWord文档.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9、声现象(1)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声现象(1)MicrosoftWord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中考物理复习第1讲-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基础知识归纳:1、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人的声带振动、鼓面的振动、管乐器中空气柱的振动、弦乐器的弦的振动都可以产生声音。3、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传递声音的波动叫做声波,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由声源向四周传播开来,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们就听到了声音。)4、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15)。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中快,而在液体中传播又比气体中快。(在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升高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
2、度约增加0.6米/秒。)5、回声:(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多孔和柔软的物体会被吸收。)(2)利用回声可测距离: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被加强(t0.1秒,t217/340 ,即s17 m)。考点知识精练:考点1:声音的产生1、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是 在振动笛子等管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 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
3、体的 产生的。3、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弦的_产生的,并由_传到我们的耳中4、吹奏竖笛时,竖笛内的_就会振动而发出声音,按住不同的笛孔,声音的音调就会改变。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6、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被誉为中华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_产生的;琴声是通过_传到人耳的。7、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A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 B车铃就不会振动C没有
4、铃声传出 D车铃周围就没有了传声介质8、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9、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0、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11、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
5、,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发生原因的是 _ ;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 _ 。(填序号)12、节日里同学门玩的气球,一不小心有的气球会突然爆裂发出“啪”的响声。气球破裂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考点2:声音的传播1、锣在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 停止,锣停止发声。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由于 不能传声。2、我们听到的“隆隆”的雷声是通过_传播的。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原因是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_。3、人们在岸上行走的脚步声,可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象 MicrosoftWord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