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doc
《论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简论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王 湛内容摘要:余秋雨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散文作家,他的文化散文博大精深,气势恢弘,别具一格,历史与文化渗透,传统与现代结合,古今与中外汇聚,有情有理有哲,可谓“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余秋雨的散文在文化思维上对我影响很大。其实,思想深刻的学者不止他一个人,但我认为只有他的散文找到了具有渗透力的文学语言,让你读时觉得是在享受。反之,我喜欢的文学作品也不少,但那些作品大多缺少文化思维的深度。他的散文创造了新的内涵与形式,并把两者相结合。首先,我想探讨的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文化精神。其次,我想探讨的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最后我想探讨
2、的是散文的形式特色。关键词:余秋雨、文化散文、特色一、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文化精神。当代散文研究都注重从读者的角度解构散文本身。但我们都知道读者群广泛,文化层次不等,必然导致对文本不同程度的理解,同时世俗价值又有注重形式主义的审美趋向,这一切将最终导致只重形式,而忽视精神的偏面文学观,不能客观准确地把握散文的内核。追寻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余氏散文创作的足迹,应当可以明确余秋雨散文实际代表着当代文学一种新的散文文体意识的萌生。在创作的实践过程中,余秋雨把自己至于散文的主体地位,突出个体对客体价值的叩问,以个体的生命体验询问时代文化的命运和道路。余秋雨曾经说过:“我当时写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的时候,我比
3、较重要的是想用我的脚去踩一踩废墟,在废墟当中感受中华文化还能给我什么感觉”。作者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对人文山水的个性化感悟与价值性发现,而这种对历史文化的个性化感悟与价值性发现恰是余秋雨散文创作的起点和归宿。探索人类文明史,透过两难困惑寻求“突围”是其散文的重要特征。“我写那些文章,不能说完全没有考虑过文体,但主要是为了倾吐一种文化感受。”这其实是余秋雨在散文创作过程中的内心表白,不是单纯为文体而文体,更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所要彰显的文化精神。余秋雨是以重温和反思的方式走上“文化苦旅”之途的,拾掇整合已经“破碎”了的文明,并由此重构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余秋雨的散文显示出了“文化故乡”
4、和“精神故乡”在他心中的位置。余余秋雨的文化之旅也是对文化价值和文人人格的呐喊之旅。他始终带着一种略沉重的悲观情怀表达对现实文化境遇的担忧,又不断以理想主义慰藉自己的心灵,同时给已经被时代消解了的文人们以信心和勇气。在他看来,当物质代替一切而留下的精神空虚只能依靠文化来填充,没有文化的复归就没有现代精神的价值。“文明是对琐碎实利的超越,是对各个自圆其说的角落的总体协调,是对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基元性原则的普及,是对处于日常迷顿状态的人们的提醒”。世俗的价值选择让文化伤痕累累,不断将文化推向堕落的深渊,而文人们的不争气又使文化雪上加霜,越来越远离文化净化人心灵的固有功能上。余秋雨的彷徨是对文化的
5、命运的彷徨,他的呐喊是对文化复归的呐喊,将文化精神见诸于散文只是他为增加文人使命感和力量的倾诉与,生命之轻与无法左右的文化丢失之重构成了他文化散文的精神实质。二、中国历史是文化散文的鲜明主题。余秋雨的散文开始“提及一些重大的事情”,在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终贯彻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一个民族的历史,是这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这个民族的民族特性中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纠结而成的“沉淀物”。历史是走向未来的阶梯,忘却了历史,也就丧失了通往未来的立足点。因此 ,余秋雨在90年代初这一特定的时刻,把“历史”作为自己思考的核心材料,对历史进行了一场艰辛的“反刍
6、”,把对历史的重新阐释作为重建新文明的第一步。余秋雨创作的历史并不是抽象的历史。他试图与历史对话,与历史共鸣,在自身与历史的对话中形成他自己独特的历史语境与历史情怀。“他因历史而博大,历史而他而鲜活”,说的正是这层意思。余秋雨奔波在大江南北,往返于海内外,用一支插入山水古迹的笔把游记的面积拓展出山青水绿的一片,也把中国散文的题材范围拓展了面积不小的一块。他的文化苦旅把沉重的文化反思和秀丽的自然山水艺术地融合在一起。他在山水和文化之间找到了表达自己生命情感的最佳形式。如余秋雨最初是到了甘肃敦煌,在那里写下了最初的散文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这些文章无一不表现了他面对历史、文化、山川、人物进行深刻
7、的反思后倾吐的文化感受,也是他对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的思考和期盼。而在山居笔记中,余秋雨所要阐述的正是一些历史问题和难题,所要触摸的正是中国历史中的痒处和痛处。如一个王朝的背影以清王朝的兴衰为例,演绎了历代王朝兴亡中的辉煌和悲凉。千年庭院以岳麓书院的演讲过程,阐释了中国教育的某种程度的宿命,表达了一个教师在很多时候的无奈心境。乡关何处试图阐释千古难解的乡关情结,表达面对乡关的困惑。这一个又一个历史的难题,历史的痒处,历史的痛处,正是余秋雨之所以要花数年的时间来剖析和阐释这些历史文化难题的原因所在,也是山居笔记的历史价值所在。余秋雨创造性地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在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
8、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捭阖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思想驰骋。梅洁女士评论说:余先生以一个文学理论家、文化史学家和作家的多重身份,依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借助人类文字的载体散文,洋洋洒洒地揭示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古老、神秘的中国历史中,竟以轻扬的散文做着最深刻最潇洒的穿越。余秋雨的散文“深入浅出,把很大的问题,很深的道理,用不多的篇幅,浅近的话说出来”,这才称得上大手笔。是啊,读余秋雨的每一篇散文,仿佛看见一个历史的哲人,沉思着跋涉在大自然的山水、江河、废墟、小镇之间,我们也与这位哲人一起,品味历史,体验文化,
9、让唐朝的烟宋朝的风,拂拂地吹过多情而脆弱的心灵。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余秋雨在一种诗意的叙述风格中,综合地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还采用了小说笔法、戏剧笔法、故事传奇、镜头特写、典故引证等多种手法,这些别具一格的写作手法对于烘托主题、使文章内涵更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他的散文写得既好读又耐读。叙事的小说化传奇化特点。余秋雨很了解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希望找到一个可以依赖的脉络,能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小说就有这样的功效。小说的要素之一是故事。就文学常识而言,我们都知道,散文是一种轻松、自由的问题,只要是主题需要、写作的需要,适当地进行虚构是可以的。余秋雨比较善于构建故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雨 文化 散文 艺术 特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