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时难别亦难.doc
《相见时难别亦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见时难别亦难.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别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而这一类题材作品的出现、发展和成熟都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一类诗词所描画的是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种种离情别绪的体验,因为人类的感情是相似的,所以表达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也就会有共通之处,再共通之中往往又会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或者朋友相得,促膝而交;或者家人相亲,天伦尽享;或者情人相悦,款洽备至,都是至情至性之人所追求的至情至爱的境界。但是人事有浮沉,人生多乖违,往往是聚散无常。因此苏轼在水调歌头这首词中发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慨。而且古代的交通非常不方便,一朝分离,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见,就连通信也不
2、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汉代的五言诗(旧题苏子卿诗四首)中的第四首中说:“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相见欢聚难以如愿,悲离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别离也就成为人生不得圆满的一大遗憾。江淹的别赋中提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对于天性敏感的诗人来说,别离则更易伤情。他们触之于怀,发而为诗,以其空灵澄澈的诗意和独特的人生体验,加以艺术的表现,总能道出常人所不能言的种种离情别绪,所以也就更加能够达到撼人心魄的效果。因此,送别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常见的一种主题。这一类诗歌可以追溯至诗经和楚辞。如诗经中的燕燕一文:“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
3、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钟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诗中所描绘的君王送妹远嫁的情景令人伤怀。诗人将至亲之人的离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歌的前三章是作者述说自己不辞辛劳,送妹于郊野,并且伫立遥望,久久不肯离去,望之不及,悲情伤怀,以致涕泪满襟,表达出兄妹之间难舍难分之情,以及对妹妹远嫁他乡的无限牵挂。诗的最后一部分则是称赞妹妹的美德,从中表现出万分留恋的意味。整部作品层层铺叙,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为后
4、世所赞颂。在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送别主题在文人诗和乐府诗中都有所表现。如何逊的临行与故游夜别:“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在艺术表现上,诗人更加注重情景的渲染和细节的表现,从而体现出文人细腻的艺术表现力。送别这一主题在诗人手中,其艺术化的表现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到了唐代,送别诗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而在宋代,词对情的表现力则比诗歌更胜一筹,因此送别诗也就更加蔚为大观了。在艺术表现和艺术手法上也日臻成熟,更为丰富。从送别时诗人所处的角度来说,送别诗可以分为送别和留别两大类。送别诗占大多数,留别诗的数量则相对较少,但是这其中也不乏
5、有一些佳作。何逊的相送中有这样的诗句:“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就是留赠送行者的诗,表现了客中的惆怅情绪和江上风雨欲来的景色。李白的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即将远行,友人踏歌相送,诗人运用夸张的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出两人之间的情真意挚。虽然没有感激之辞,但是深情却蕴含其中。送别诗词大多充满了哀伤和愁怨,情意缠绵悱恻,表现出的是惜别和恨别之意。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萋萋满别情。”所表达的惜别之意,溢于言表。刘长卿的送李穆归淮南:“淮水问君来早晚,无人偏畏过芳菲。”诗人问友人何时从淮南归来,因为虽有大好春光,却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相见 时难别亦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