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doc
《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衔接好初高中物理的学习一直以来,我们经常听到高中学生们反映:“高中物理难学”。其中原因,不一而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初高中物理衔接不当。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度过物理学习的难关?成为我们每个物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在初中时物理学得还挺不错的学生,到了高中以后却跟不上高中物理学习,以至在高考中物理成绩很不理想。为了找到根源所在,我与同备课组的一位老师去听了一堂初中老师上的物理课,内容为光的折射,重点是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分析光的折射规律。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我联想到我们高中的物理教学,课堂上怎么不会有这么活跃的气氛呢?
2、为什么初中和高中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是我们老师的问题没有把学生调动起来呢?还是学生不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应该怎样做好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呢。先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几点建议。一、初中与高中的对比分析1、教材特点。初中物理教材编写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学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 高中物理教材编写则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
3、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2、教学特点。初中物理教学特点是课堂容量较小,一节课只要求解决一个或者两个物理问题即可,比如老师讲授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时,反复让学生观察、思考:光在什么情况下折射?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如何?等等。然后由学生思考、回答、归纳。由于不需要计算,或计算量很少,所以学生参与度较高,思维活跃。高中物理教学的显著特点是课堂容量大,计算量大,物理思维比较明显。通
4、常一节课下来学生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方程多,计算量大,牵涉的物理量也多,让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另外,高中物理知识由于相对较为抽象,所以,学生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高一物理开始就给出了一些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都与初中物理所接触的知识相似,又有所不同,学生在初中没有接触过矢量,这让学生一下子很难理解。3、学生特点。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的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就能应付考试,从而养成“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的” 学习习惯;使得学生不会读书思考,只能死记硬背。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
5、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如果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有学生说“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所以每次上物理课,都觉得听不大明白。这道题还没懂,老师又开始讲下道题”,“由于每堂课容量很大,知识很多,而我又没预习,因此上课时,我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另外,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缺乏应有的了解,导致学生对一些物理规律理解出现困难。比如,讲向心力时,对于火车转弯时向心力的来源,学生不明白火车轮子与铁轨的特征,虽然有多媒体图片提供给学生观察,还是有很多学生不
6、能理解。4、心理状态方面由初中进入高中,学生刚经过紧张的升学考试,而距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还有三年久,不少学生存在“休整”一下的心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上出现松弛,疲塌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听自己的兄姐或邻友讲,高中物理难学,因而还未开始学习高中物理,就已对高中物理存在畏惧心理,首先在心理上就打了败仗。5、思维能力方面初中物理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高中物理教学都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许多物理过程的变化是多因素的,需要学生抽象的假设一些中间物理状态或抽象出物理图景,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此,只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学生,一时
7、是难于做到的。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不少物理知识是有局限性与不严密性的,然而这些知识有时都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例如,初中阶段学习压力时经常遇到的水平状态下,因而压力等物体的重力,结果不少学生形成“压力一定等于重力”的思维定势,对他们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产生消极影响。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感性认识往往顽固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尽管他们经过了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但并没有真正排除这些错误的认识,随着时间的迁移,正确的东西遗忘了,错误的认识又会重新抬头。例如,初二时已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到了高一,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又会顽强的表现出来。二、做好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我们
8、认为,解决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研究学生,开展教学改革。几年来我 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努力,对解决“衔接”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研究学生,教学循序渐进,做好铺垫,过渡工作。要把学习方法放在第一位,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从高一开始,学生自然沿用初中的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方法,而这不能适应高中学习的需要,容易使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陷入僵局,所以必须让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中做好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具体指导,比如做好课前预习,掌握知识要领,课内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对重难点认真思考,学会分析,课后做好归纳、总结。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物理思维方法的渗透,如等效法,微元法,整
9、体法,隔离法,等等。这些方法若被学生掌握就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很容易得到成功感,激励兴趣和斗志,顺利地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的学习。(1)放慢起始教学进度,以便学生适应高中教学刚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由于存在以上不能很好“衔接”的原因,我注意放慢进度,帮助学生熟悉高中的教与学方法,排除他们的畏难心理。例如关于静力学的教学“物体受力分析”是含在几节教材中的,没有自成一节。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不强,于是就多安排一节“物体的受力分析”课,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物体的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2)分散教学难点,便于学生掌握,接受新概念在讲“加速度”概念时,我们抓住直线运动的情况不追求概念的完善性,这样虽然学生对
10、速度变化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矢量关系不能全面认识,但却大大降低难度,易于接受,建立正确的概念,分散了难点。(3)重视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考虑到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我们在讲“支架问题”时,教师就做成支架型,支架的连接处以橡皮筋连接,挂上重物后,学生就能形象地看到各根杆子的受力方向,由此再引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分析各种支架的受力情况。(4)加强基础训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强,分析,回答问题时逻辑性、条理性较差,我们就按逻辑程序编些填充题让他们进行练习。例如,问: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为什么它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5)循循诱导,促成由“算术法”到“代数法”解题能力的提高学生
11、习惯于初中的算术法解题,而不善于运用代数的方法解题;我们在教学中就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如,在学习匀变速运动规律应用一节教材时,先让学生按课本的要求解例题1和例题,然后引导学生要他们不急于代入数字,而是先进行文字运算,结果学生自己分别由例题1和例题2,推导出了“两个有用的推论” 这样不仅引导学生掌握代数法解题,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6)设置障碍,打破学生的定向思维,培养扩散性思维能力学生习惯于初中的套出式型的定向思维,我们就在教学生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去上当。例如,汽车速度在10米/秒时关闭发动机,在阻力作用下汽车的加速度为2米/秒2,经济秒钟后汽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不少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衔接 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