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答案.doc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答案一 分析 1答此题应注意区分论题和论点。 论题不同于论点,它们之间有质的区别,论题是作者提出来要进行论述的问题,并不表明作者的看法;论点是作者对提出来要进行论述的问题发表的见解和主张,有作者的看法,比如:“怀疑与学问”、“做学问必须善于提出疑问”,前者不表明作者的看法,只表明作者要论述的问题,是论题,后者表明作者的看法,是对论题发表的看法,将二者区分清楚,答此题就比较容易了。“他们争论的焦点”即本文的论题是:靠称“王”、称“霸”的做法来推销产品是否正确。 2答此题应注意填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仔细读本文不难看出,甲是针对丙的,乙是针对丁的, 甲处应针对丙的看法提
2、出反对意见,说出“不对”的理由;乙处应针对丁的错误观点说出称“王”、称“霸”的危害或进一步揭示其本质,此题无唯一答案。 3通过答上题已经明确甲和乙观点一致,其观点可用文中的话来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即:称 “王”、称“霸”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或称“王”、称“霸”是一种欺诈、违法的行为;或称“王”、称“霸”毒害市场,有损消费者的利益。丙和丁观点一致,其观点可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即:称“王”、称“霸”有利于促销产品;或称“王”、称“霸”不违法,别人管不着。 4语言得体是本题考查的内容,得体即说话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身份、年龄、文化修养、职业),说话方式(直言、婉言),场合(喜庆
3、、哀愁、严肃等),而本文中有一句话说得不得体,缺乏礼貌,即“你们几个是吃饱了撑的。” 二 分析 1(1)此题考查对论点的认定,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认定论点,就本文而言,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认定论点。就本文而言,我们可以从论据上来认定论点,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证明论点正确的充足理由,它受论点的制约和统帅,与论点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一般文章中既有事实论据,又有道理论据,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找到它们共同阐明的道理,论点就清楚了,本文二、五、六段是事实论据,三、八段是道理论据,作者选取这些论据阐明了一共同道理,即文章开头通过一个设
4、问句提出来的:读文章首先要选通俗易懂的文章,这就是本文的论点,当然,也可用题目“首先是通俗”作为本文论点。 (2)此题考查对论据的把握,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分析事实论据先要看看事实写的是什么,再想想这个事实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若是写了多个事实,还要将这些事实贯穿起来看,明确它们起的作用,本文第二段列举了四种作者不爱看的文章类型,以概括性的事实从反面论证了“喜欢看通俗易懂的文章”这一观点,五、六两段分别举了季羡林和韦君宜文章通俗易懂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作者的观点,这几段都属于事实论据,议论文中的道理论据往往由于它与论证过程联系得十分紧密而不容易辨认,能够用来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
5、,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本文三、八两段均是从反面来谈文章不讲究通俗易懂的后果的,以充足的理由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这两段属于道理论据,文章的第一段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第四段是个承上启下的段落,第七段是对上面所举事实的小结,这三个段落均不能作为文章的论据。 2(1)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共有两个问题,不要忽略对第一问的回答,第二问是要求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种题做起来比较容易,只要仔细、认真的读选文,一般不会答错,本题的答案是:不是。“除去学术性、专业性报刊,面向特定读者,不必非讲通俗易懂之外,一般综合性报刊是面向广大读者。” (2)此题也是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6、:答题的关键是明确中心论点和仔细阅读第五段,本题答案是:“不用一个生僻的词,没有一个费解的句子”或“通俗之中见哲理,深入浅出”。 3(1)此题考查语法知识“纵然”是表示让步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同样表示此关系的还有“即使”、“哪怕”、“就算”等,不能用“如果”、“假如”、“假若”等词语来替换,因为它们不表示让步假设关系,换后就改变原意且造成句子不通顺。 (2)这句话是一个省略句,它承前省略了主语,仔细读一读,不难补充上省略的主语“通俗”。 4此题是考查字词的积累及运用。 (1)“n烦”意思根据上下文应为“厌烦”之意,故“n”应写作“腻”,应注意字形,“mi力”意思应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故“m
7、i”应写作“魅”。 (2)“贯”意为“贯通”,“透彻的了解”,“中西”意为“中国和西洋”,“中外”,故“学贯中西”应解释为“学问贯通中外”,“等身”多用来形容数量多,故“著作等身”应解释为“形容著作极多”。 5统观五句话,表达的意思应为:读了思痛录之后的感受,所以(3)句就应放在首位;(4)、(5)句是受(2)句支配的,而(4)、(5)两句存在递进关系,所以这三句顺序应为(2)、(4)(5);(1)句和(2)(4)(5)句是并列关系的,所以次序无先后,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应为“(3)(1)(2)(4)(5)”或“(3)(2)(4)(5)(1)”。 三分析 1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关键是
8、仔细读第一段,并注意答案不能超过规定的字数,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一、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二、科学研究或“是科学的有力助手”;三、日常生活。 2答此题应仔细读第二段,并注意这句话应跟上下文衔接,加里宁将数学比作锻炼思想的体操,既是这样,就应先阐明体操的作用,然后再谈,被称为“锻炼思想的体操”的数学又有保作用,故这句话应放在“B”处。 3第四段的写作思路是这样的:A、B句承上文驳斥,某些同学的错误认识,C、D句运用比喻从正面阐述自己的看法,E句是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即本文的论点,所以此题的答案应为A。 4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第五段所举的事例直接印证了第四段的E句,所以,本题答案应为“只要经
9、常练习,数学也是不难学的,并不需要任何天才。 5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之分,作者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正面的见解或主张,是立论,作者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是驳论,本文的第三段摆出某些同学的错误观点,第四段先通过一个设问句驳斥这种观点,接下去就是从正面来树立自己的观点了,所以,本文是以立论为主的,其中也有驳论,答案应为C。 6此题是通过选择题来考查对论点的把握,跟第四题是一样的,答案应为B。 四 分析 1此题考查对论点的把握,本文的论点出现在篇末,而且有一个语言标志“因此“,认定了论点,此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应为D。 2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
10、把握,同时采用举例子和对比两种方法的是第(4)段,本段列举了两种情况:老人因作风优雅而美;有的年轻人因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两种情况是相对比的。 3此题没什么难度,但要注意排列顺序是高层次低层次,答案应为:优雅行为之美形体美颜色之美。 4根据下文“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判断,这句话中的“美”应指“形貌之美”,应选A。 五 分析 1根据两段中的相关语句“把人生溶进伟大事业的人,他就同事业一样永远年轻,不会消失”和“谁做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树了一座人生不朽的丰碑”,不难看出,A为(2)段的中心句,B为(1)段的中心句。 2“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一句之后应为“告诉”的具体内容,所以标点符
11、号应为“:”,表示提起下文。 3第二段分类举例来证明“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这一观点,所以此题答案应为“举例论证”。 4此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通过做第1题不难看出,本文有两个分论点,即“事业是人生的常青之树”和“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将二者结合,就可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即“伟大的事业使人生永存”。 六 分析 1本文论述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1)-(5)句概述中国人是怎样找到马列主义的,并提出论点:“走俄国人的路”,(6)-(15)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列举事实来证明论点,所以本题答案应为B。 2此题考查对论点的认定,依据(6)-(15)的事实论据可以看出,这些事实均是为了证明第
12、(5)句话,即“走俄国人的路”,所以本题应选C。 3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把握,通过第二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答案应选A。 4此题考查对论据的把握,关键是仔细读选文,语言也要有较强的概括性,答案分别为: a、中国共产党成立。b、把中国拖到了绝境。c、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d、美国的国内危机很深重。 七分析 1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把握,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第(2)、(3)两段分别从正、反两方面举例来证明论点,所以答案应为“举例”和“对比”。 2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2)(3)两段举例后,第(4)段由事例引出论述,论述中也结合了第(2)段的内容,而“人是感情动
13、物,都有一片真情”一句论述与第(2)段相应。 3此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的词语含义的理解,联系上下文考虑,“春光”的含义应为“和谐的人际关系”,A、B两个答案没有揭示出“春光”一词在本文中的含义,D答案与本文内容脱节。 4联系文中相关语句“甘洒一片真情,竭诚温暖他人”,“无一不是释放满脸真情暖人间”,“释放真情,让真情在我们中间流淌”等来考虑,本文题目应为“释放真情”。 八 分析 1本题考查结构的划分,作者的写作思路是:第一段概括指出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质比她的才智成就还重要。第二、三段具体阐述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质的表现,第四段表达作者的主观愿望,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层次就容易划分了,应为(1)|(2)(
14、3)|(4)。 2这个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关键是仔细读第一段,并注意用文中的词语回答,答案应为“道德品质”或“品格”。 3这个题也是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仔细读第二段,找出符合题意的一句话,应为“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 4此题考查词汇的积累和运用,“公正不阿”一词中“阿”是迎合、偏袒的意思,不读,而是读。 5这个题是考查反义词的运用,“严酷”的反义词是“温暖”、“温馨”,“不平等”的反义词可填“平等”、“公平”、“公正”,“抑郁”的反义词可填“舒畅”、“开朗”或“愉快”。 6这道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要仔细读第三段,并注意用文中词语回答,此题答案可从“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所以能取得
15、,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一句中找到,即“大胆的直觉”;“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7这道题是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题目本身就提示了答案,即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愿望,那么填的内容就应为“希望”,再领会一下原文中的让步假设复句“哪怕欧洲就会”,就可较容易的得出答案,即“希望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能在知识分子中存在发扬。”九 分析 1这道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第二段提到的这种符合一般规律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第一段末归纳出来的“一点一滴的慢慢积累”的学习方法是一致的,那么横线上应填的词语就是“一点一滴慢慢积累”的意思,所以应选“循序渐进”,A项的“循规蹈矩”一词
16、意为遵守规矩,C项的“因循守旧”意为不求变革,沿袭老的一套,D项的“按部就班”意为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少了“慢慢积累,逐步深入,提高”这层意思,这三个词语都与上语言不照应。 2答这道题一定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这(1)一句紧承前一个问句作的说明,故这(1)指代“学习文化能不能走捷径”;这(2)一句是紧承前一个句子作的说明,故这(2)指代“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3这道题是考查对中心论点的认定,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来认定论点,首先,提出论题即议论的中心:学习文化知识能否走捷径,接下去,针对论题谈了个人的看法,得出一个结论: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的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17、,在第二段中,进一步举出我国古代读书人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的例子,得出结论: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是符合一般规律的正确方法,并进一步阐述理由,说明循序渐进的方法为什么是正确的,我们将这两个结论联系起来,就可以认定本文的论点是: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的慢慢积累,循序渐进,不宜要求过急。 4这道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把握,上面已经分析过了,第二段先举古代读书人的例子,得出一个结论,然后阐述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所以应选B。 5这道题考查对词语在句中表达作用的理解,做这种比较题,要先搞清楚两句用语上的区别在哪里,然后围绕这一区别谈你的理由,应明确“总要”是表示肯定的,含有“一定”、“必要”的意思,而理解和记住刚
18、学会的知识必然要有一个过程,所以应当肯定的说,以示强调,而“可能”是表示“估计”,不肯定,若这样说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十 分析 1答这道题的关键是仔细读课文,密切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第2段中的“它”指代的应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不能一眼看出,那么可以在不改变句意的前提下将原句变动一下:“因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是由许多自身个体的东西组合,凝聚成的一个牢固的整体,所以它能够在世界上自立”,这样一变动,就很容易做出回答了。第3段中的“立”指代的内容不易一眼看出,那就必须认真的读读上文,“但由于高度重视”,这部分文字中列举了许多语言不规范的现象,然后再考虑一下“否则,听之任之,必将造成全社会语言质量下
19、降,影响文化的积累和提高”。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存在下去的话,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那么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联系上文,很容易作出回答,是语言不规范的现象。 2做这道题应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在这一段中,作者首先摆出自己的观点,即“应该发展它”,接下去,列举了语言中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并进一步阐述其危害性,从而证明了段首提出的观点。这样一分析,答案就很明确了,应选D。 3这道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应仔细读第四段内容,选择关键语句作出回答,还要注意不能超过规定的字数,答案应为:发扬民族语言的好传统,严格遵守语言规律,吸收外来词,创造新词语。 4这道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认定,实际上,作者在文章开
20、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的保护它”,为了印证这句话就是中心论点,我们还需分析一下下文,在第二段文字中,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述了“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这个观点;在第三段中,作者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了“我们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的保护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这一观点,而第四段作者进一步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述怎样具体保护和发展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字,这样一分析,我们就能确认中心论点了。 十一析 1做这道题应该考虑整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具体的语境,在“赞同的意见未必_,反对的意见未必_”这句话中,“未必”的意思是“不一定是”,通常情况下
21、,赞同的意见是正确的,反对的意见是错误的,而在这一句话中用了“未必”一词,很显然空格上应填的词依次应为“正确”、“错误”,我们再联系上文所引的李四光和歌德说过的话,便能证明这一答案的正确。 2这道题考查词汇的积累以及结合具体语境解释词语的能力,我们联系李四光和歌德说的话比较容易理解“莫大”一词的意思,应为“极大”,在“由衷”一词中,“由”是介词,“衷”是“内心”的意思,所以“由衰”的意思应为“发自内心”,这个答案联系“但他并未感激之情”一句也比较容易做出。 3这道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认定,我们可以依据文中的论据来认定,将非正确答案排除掉。我们首先可以将B排除掉,因为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应该是一个明
22、确的判断,而不应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述。A项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引出中心论点,而且文中的论据也不是为这句话服务的。C项表述较片面,因为文中的道理论据即李四光和歌德的话,以及事实论据即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长达九年的辩论的事,都表明: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不光能听得进任何反对意见,而且还把它看作对自己莫大的帮助,所以C项应排队应选D。 4这道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把握,(1)句引用新句目的是引出作者的观点,而非证明论点,应排除;(4)句引用的普鲁斯特的话出现在叙述事例的过程中,还应作为事实论据,也应排除,只有(2)(3)两处引用的话是作为道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属于引证法。 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23、,关键是仔细读原文,密切联系语境,原句是“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如果能听得进去任何反对意见,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因为它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这句话强调科学工作者要听得进去任何反对意见,为什么呢?因为能听得进去反对意见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这样一分析,答案就明确了,“它”指代“听得进去任何反对意见”。 6本题考查对句式特点及表达作用的掌握,这是一个否定形式的反问句,它表达的是肯定意思,而且它比一般的肯定形式的陈述句更加强了肯定意思,语气也更强烈,它强调了错误的反对意见同样有益于科学研究。 十二分析 1这道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表述得准确、严密,所谓自制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控制能力,
24、但这种表述缺乏准确性和严密性,没有指出是何种能力,所以,如果在“能力”之前加上定语,那应为:自己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 2这道题考查语言表达的严密性,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不止“人是有思想的”一个方面,所以A、B、D三项都应排除,只有C项表述严密。 3这道题考查对分句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关联词语的使用。仔细揣摩一下原句,就可以看出“人是有思想的”和“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动”两句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备选项中,只有“因而”表示因果关系,所以应选B。 4答这道题应注意准确性和全面性,单纯的理解这一句话,可看出红狐狸非常饥饿,非常想吃到鸭子,再联系下文“失望的退回原处等候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议论文 阅读 答题 技巧 练习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