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认识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对于探索音乐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找准对策,创新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现状分析: 1、重视不够,课时不足。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但遗憾的是,农村中小学对艺体教育普遍重视不够。(1)、思想上不重视。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重智轻德,重语数、
2、轻艺体的现象依然突出,导致音乐课课时不足,甚至部分年级不设音乐课(也有师资不足的原因)。(2)、过程管理上不重视。学校对音乐课缺乏指导,管理缺失,音乐教师不备课,无教案上课成了潜规则。(3)、考核评价上不重视。部分学校甚至根本不考核音乐教师的工作情况,放任自流,音乐教学成了一个良心活,想做多少就做多少,想怎样教就怎样教。 2、师资不足,水平有待提高。 良好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但农村中小学条件艰苦,待遇较差,人才不愿来,来了留不住。所以,真正来自专业院校经过专业培训的音乐教师相对较少,大都未经专业培训,半路出家,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水平有待提高。 3、教学模式单一,把音乐教学等同于唱歌教学
3、。 唱歌教学是音乐艺术中最易为学生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贯彻音乐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但它并不是音乐教学的唯一内容。把音乐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唱歌教学,这有失偏颇。我们知道,音乐教学包括唱歌教学、器乐教学、音乐欣赏教学、识谱知识与视唱听音教学及课外音乐活动等。但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由于师资水平不高,设施设备不完善,以及受教学理念的局限,目前的现状是教学模式单一,“音乐课=唱歌课”,器乐教学、欣赏教学、乐理知识学习和音乐活动成了音乐教学的盲区。对学生全面地认识、感受音乐非常不利,甚至造成误导。二、对策研究: 1、转变观念,确立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要改变目前音乐教育的现状,首先
4、,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艺体教育,切实转变观念,去除应试教育的劣根性,彻底抛弃“重语数,轻艺体”的落后思想。充分认识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实,音乐教育抓好了,非但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一旦形成规模和特色,对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和长远发展,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2、开足课时,强化管理,严格考评。 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足音乐课时。加强对音乐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指导,强化过程管理,对教师备课、上课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杜绝教师不备课、无教案上课等
5、现象。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教学质量如何,关键在于音乐教学的实施者音乐教师。由于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师资总体水平不高,已严重影响了其教学质量,学校应该通过培训、函授等多种形式,加大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理论修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可拓宽教师视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推动音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保证。 4、大胆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全面的音乐教育。 受师资水平不高,设施设备不完善,以及教学理念陈旧的影响,目前,在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中,“音乐课=唱歌课”的现象比较突出。音乐活动在这里难见踪影,器乐教学、乐理知识学习成了音乐教学的盲区。是的,唱歌教学确实是音乐艺术中最易为学生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贯彻音乐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但它并不是音乐教学的唯一内容。 要改变“音乐课=唱歌课”这一尴尬局面,学校应该加大对艺体教育的投入,增添设施设备,并充分调动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点燃激情,大胆创新,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既加强唱歌训练,又注重器乐教学、唱游教学和乐理知识教学,还适时开展好音乐活动,加强音乐能力的培养。因为小学阶段是发展少年儿童音乐才能的最宝贵时期,我们应该在听、唱、奏等音乐审美实践中逐步发展和提高其音乐才能,提高他们的艺术感受力、鉴别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切实享受到全面真实的音乐艺术。
限制150内